女孩抗争14年终战胜白血病 医生:万分之一概率
林乐音把与佳佳的对话框背景设成她的照片。
佳佳的病历上显示她被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南澳岛的海警官兵经常爬山到佳佳家中慰问。
佳佳的家位于南澳岛的山上,驱车需走半小时山路。
女孩佳佳
14年后,23岁的佳佳刚刚走出象牙塔,成为一名老师。跟不少同龄女生一样,她也喜欢在朋友圈里发鸡汤、晒自拍,甚至还兼职当微商,在网上卖起了服装。可14年前,她还是一个刚被白血病击倒,每天与化疗、穿刺为伴,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小女孩。
14年来,这个乐观坚强的女孩如何一步步战胜病魔,又是什么力量,支撑她跑赢这场与死神的赛跑,实现这个仅有万分之一概率的“生命奇迹”?(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乐观对每个患者来说都是一剂上等的良药,不轻言放弃也是每个病愈者不可缺少的坚持,是为自己负责也是在为家人负责。”
“我永远相信一句话,世事无常,没人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把握当前最重要!”
“再坚强的人都有脆弱的一面。”
——佳佳
记者手记:
乐观的父母或是佳佳康复的关键
在佳佳母亲林乐音的引领下,记者驱车开了半小时崎岖陡峭的山路,再步行近百米,才来到他们位于半山腰处的家。这是一间面积不到60平方米的平房,三面环山,屋内隔了一层小阁楼,“她们姐妹回来就住在上面。”林乐音告诉记者。不一会儿,佳佳的父亲张坚也从田里干完活回来,“今天工地停工,我就去田里转一转”。
采访过程中,一个细节令记者印象深刻:这对年过五旬的夫妇始终面带微笑,即便回忆起那段心酸往事,重新翻看佳佳那本早已泛黄的病历本,老两口依然谈笑风生。也许正是父母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使佳佳得以顺利康复。
当天佳佳并不在家里。其实约访佳佳并不顺利,先后三次当面采访的请求,都被她婉拒,最后只能通过电话和微信采访。佳佳是一个很低调内敛的人,她多次提醒记者不要透露太多她和家人的隐私,也担心自己的经历曝光后,对今后的生活造成困扰。
而令她最终放下“面子”的,是她本性善良的“里子”。她说其实自己也很纠结:虽然怕对自己有影响,但还是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帮到别人,帮助那些同样患有白血病的人,“其实我一直很想和那些跟我同样遭遇的人当面说,毕竟有些人道理他们都懂,可还是会半信半疑”,而这也是她最终决定接受采访的原因。
高烧不退:
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
佳佳是在深山里长大的孩子。她的家海拔足足有300米,那是汕头南澳岛上海拔较高的一个小山村。村里条件落后,交通不便,下一趟山就得走上两小时。佳佳从小就有一个幸福的家:父亲在山上种茶为生,母亲则打理家务,并照顾佳佳和小两岁的妹妹,一家人过着平淡而幸福的生活。
直到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宁静。那一年佳佳只有9岁,在村里的小学读四年级。突然有一天,佳佳开始高烧不退,起初家人并不以为意,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可接下来一个月内,佳佳又反复多次发烧且脸色越发苍白,父母这才着了急,连忙把她送到汕头市中心医院检查。这一查,让佳佳父母“眼前一黑”。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费用需30多万元,生还概率只有万分之一。”医生的一番话,对佳佳一家犹如晴天霹雳,也几乎直接宣判了佳佳的死刑。
佳佳清楚地记得,当时全家所有的积蓄加在一起只有7000多元,这对于30多万元的治疗费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正当佳佳几近绝望时,母亲的一番话让佳佳吃了定心丸:“女儿啊,你安心治疗钱不是问题,爸妈会想办法的!”
“死神”敲门:从来没有害怕过死亡
虽已时隔14年,但回想起那段化疗时光,佳佳仍心有余悸。佳佳坦言,当时她还不到10岁,是第一次听说白血病,更不知道什么是化疗、穿刺。这些陌生的名词曾一度令她对治疗望而却步,但她最终仍决定打破对未知的恐惧,“既然父母都不放弃我,我更加不能放弃自己”。
第一次住院,佳佳便在医院连续待了52天。这52天里,佳佳一直在重复着化疗、穿刺、抽骨髓、输液这几件事,每一件都令她备受煎熬。
“化疗跑不掉的是恶心,吃不好睡不着,穿刺很痛,输液经常会手肿。”佳佳说,最麻烦的还是抽骨髓,每次抽完骨髓要平躺四到六个小时,其间既不能枕枕头也不能翻身。除此之外,化疗的后遗症至今仍影响着佳佳:“我现在腰不好,平时洗完头站直就会酸痛,得慢慢伸直一会才好。”
10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纪,可佳佳却不得不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除了化疗等带来的肉体上的疼痛外,佳佳还要忍受着与死神博弈的精神煎熬。当被问到是否害怕过死亡时,佳佳笃定地说:“从来没有!”
当“死神”来敲门时,佳佳选择笑脸相迎。而这份乐观,来自于父母从小的言传身教。佳佳说,父母一直告诉她要笑对人生。“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为什么不活在当下享受生活呢?”佳佳坦言,从得病一开始她就不去考虑结果,而是把每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珍惜身边人,笑对每一天。
三年化疗:也会哭鼻子还会发脾气
经过最初52天的住院治疗后,佳佳的病情得到初步控制。从2003年10月开始,佳佳开始了家和医院“两点一线”的生活:每次在家休养一个月后,就要到医院进行化疗、穿刺、抽骨髓等常规治疗,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三年。
当时南澳大桥尚未开通,每次去医院,佳佳都要搭40分钟的渡船才能出岛,算上在路上的时间,从家里到医院每次都要花两三个小时。不过佳佳并不感到孤独,因为每次出门妈妈总会寸步不离地陪在她身边。
“我妈都成我的专属护士了”,佳佳笑称。这三年里,妈妈每天都在身边照顾着佳佳,并不断为她加油鼓劲。在妈妈的感染下,佳佳大多数时候总是嘴角上扬,面带微笑;可有的时候,她也会像普通小女孩一样哭鼻子,还曾对妈妈发脾气。
有一次,刚做完化疗的佳佳因恶心呕吐,整整一天粒米未进。佳佳的妈妈担心女儿饿肚子,拿着饭菜再三催促女儿吃饭。这时候,原本无精打采的佳佳竟突然冲着妈妈发起脾气:“都说不想吃了你有完没完!”
佳佳说,其实话一出口她就后悔了,当晚还偷偷落泪。“我住院期间,最辛苦的就是我妈了。”佳佳回忆,有时候连续输液一整晚,佳佳自己都睡着了,可妈妈却一直不敢睡,盯着吊瓶守了整整一晚,生怕错过换药的时间。“虽然化疗很痛苦,但跟妈妈不分昼夜的付出比起来,这些都不值一提。”一说起妈妈,佳佳内心满是感激。
生命奇迹:想当医生护士治病救人
佳佳的坚强和乐观感动着身边的人。得知佳佳的情况后,海警、妇联、学校等单位都纷纷伸出援手,仅驻守在南澳岛的广东海警二支队二大队,几年下来累计捐款十余万元,帮助佳佳渡过难关。
终于,在与“死神”较量了3年之后,佳佳盼来了属于她的生命奇迹。当医生告知她可以康复出院时,佳佳与妈妈紧紧抱在一起,喜极而泣。“那种感觉就像重生了一次一样!”回想起那一幕,佳佳至今仍激动不已。
回到了阔别3年的学校,佳佳还与妹妹成了同班同学。此后,她的病情未再复发,只是每年需到广州再进行一次血液检查。“就连医生都说这是一次奇迹。”佳佳感叹。
佳佳内心很清楚,她能康复出院离不开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知恩图报的她默默告诉自己,将来要当一名医生或护士治病救人,“自从住院之后,回来读书时每次写关于梦想的作文,我都只想到了医生护士”。
可由于高考时志愿填报不合理,佳佳与心仪的医科院校失之交臂,而去了惠州就读经济类专业。今年即将毕业的佳佳,如今已在汕头一家教育机构找到第一份工作,成了一名老师,但她仍未放弃自己的梦想:“如果有机会当一名医生或护士,我还是会为之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