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1日 16.2°C-18.2°C
澳元 : 人民币=4.65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生逢这么一个特殊的时代…一位新西兰70后华人的感慨

2018-04-01 来源: 新西兰微财经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那时候,One Tree Hill上还真的是有一棵大树的……

作为七零后,已经年过不惑,算起来也是过了“半辈子”了。可能是因为年纪大了,常常喜欢回忆人生。

什么是人生,我觉得就应该酸甜苦辣。看看我自己的娃,生下来就衣食无忧,有网络有手机,有蛋糕有冰激淋,的确很幸福,但未必见得就是最精彩。

想想自己这“前半辈子” ,真是幸运生逢在了这么一个特殊的时代。就像一本书,每一页都有非常不同的感动和惊喜。

童年时代

出生的时候,还能赶上文革的尾巴。父母过去也算是大城市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吧,被抄了家后,接着就是被赶到农村。在很穷的农村,没有医院,我自己也就是村里的接生婆给我接生的。

听我爸说接生花了一块钱。生下来时,我连被子一起只有四斤八两,能活下来已算幸运。

那时年龄太小,只记得搪瓷脸盆上有毛泽东语录,家里有个小竹椅子,还有一个很小的收音机。

后来城市招工,父亲就被招去了一个四五线的小县城。好歹也算是城市了吧。

进了城,第一次住进了砖瓦房,是有小院的。在那里一住就是接近10年。

我会压煤球,会帮爸妈打酱油,会用面粉去换面条。那时,家里所有的衣服都是爸爸自己做的,所有的家具也都是爸爸自己打的。想想,我们的父辈真的都很厉害。

家里为了帮补生计,我们自己还养长毛兔,卖兔毛。还养过鸽子、鸡鸭鹅、甚至甲鱼。自己种的还有丝瓜与葡萄。丝瓜老了,还能用来洗碗。自己家里还会做各种酱,做各种面食,还自己炸馓子,做花卷。

小院子门口有一颗巨大的无花果树,总是馋馋地等着那果树结出果来。

那时候买香蕉是论根买的。只有自己很乖的时候(比如打针不哭),可以吃到一根香蕉。

在那十年里,身边出现了许多新鲜玩艺儿……第一次有了自行车。第一次有了缝纫机。

第一次有了套在澡盆上的浴罩,冬天洗澡可以不冷。

生逢这么一个特殊的时代…一位新西兰70后华人的感慨 - 1

第一次有了卡带机,后来双卡录音机的出现简直就是惊为天人。大家可以相互翻录一些卡带,现在脑子里都还有许多老歌。

第一次看彩色电视机,记得是在一个邻居家里,许多许多人一起围着看国庆阅兵。算了算,应该是1984年。

印象很深的是有了洗衣机。记得当时流言先是各种传,把洗衣机传得非常神。然后有家人买了一台,大家还都去参观。有洗衣机绝对是家里的大事。

有人会说,新科技产品不是年年都有吗?iphone, playstation?——还真不同。买洗衣机的时候,是大新闻,是整个小院的所有邻居,无论老少都涌过来围观的。按照现在的标准,估计要买个火箭才能有这种爆炸性。

再后来,港台的文化也开始慢慢传了进来。

周边还出现了“录像厅”这种东西,老喜欢看香港的功夫片。《射雕英雄传》《霍元甲》,《上海滩》……那时,如果谁有些港澳关系那可不得了了,连谁有机会去广东,也会被拜托带这带那。

少年时代

我父亲也很努力,因为过去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他就自己读电大。我读小学一年级,他就读电大一年级。记得毕业时成绩还是全市第一名。后来还考了会计师,拿了高级工程师的职称。

到了80年代末,沿海建立经济特区,父亲带着我们一家闯到了广东。

在去广东之前,父母都属于在体制内就业的,稳定轻松,甚至还有些权。去了广东之后,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刚开始,住集体宿舍。2房1厅的小房子,两个房,分别住着我们和另外一个家庭。客厅里还有两张上下铺的床,住着4个大哥哥。

为了这个,我妈妈常常对我父亲发脾气,说我们一家就不应该辞职跑来广东。

这是第一次对思想的冲击,要跳出框在体制经济内的思维模式。

也是在那个年代,第一次有了股票,并且开始告别了所谓“单位分房”,开始有了商品房。

第一次住进公寓楼,第一次使用有马桶的厕所,第一次体验淋浴而非澡堂子。

父亲甚至带我去了中国的第一家在深圳的麦当劳,知道了汉堡和薯条是什么东西。

第一次接触了电脑,确定了我高考的专业目标,并奠定了我这辈子的职业生涯。

在广东,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了港台的流行乐,什么小虎队、什么四大天王。

国内的很喜欢黑豹,崔健。再后来还出现了一种叫“霹雳舞”的东西。

生逢这么一个特殊的时代…一位新西兰70后华人的感慨 - 2

第一次读了与歌唱赞颂不同的《丑陋的中国人》,第一次读了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甚至还第一次看到了从香港来的漫画书与成人杂志。这些也都算是文化冲击吧。

而在大学的四年中,经历的就更多了。

98年夏,我带队进行了一次自行车远征。刚出发没两天,就从收音机中听说有洪峰。于是,从广州到北京,弯弯绕绕兜兜转转了近4000公里,我谓之八千里路云和月。

那次我们赶上的所谓“发大水”,就是是百年一遇的,造成4000多人死亡的98洪灾。所经过的地方如九江、武汉,都可谓惨不忍睹。

因为洪灾,我亲眼看到过被席子裹着放在路边的尸体,也亲眼看着村民们赶着驴车,拖着家当逃灾避难。沿途,好多时候我们都找不到足够的粮食,只能吃发霉的馒头。

那次的经历,看了城市、看了农村、看了洪灾下的生死离别,看了面对灾难中国人的团结与坚毅。

99年,我在外省开会,突闻南斯拉夫中国大使馆被炸,各大高校都在组织大规模游行。那时校学生会主席的职务还未卸任,立刻坐飞机赶回学校协助处理学生工作。背后的故事就不说了,结果是,我又亲身经历了这次新中国最大的游行示威运动之一。尽管已经努力管控,但还是砸了许多美国领事馆的玻璃。

那年,在见证了香港回归后,我还亲身近距离见证了澳门回归,亲眼看着驻澳部队车队开向关闸。

所以说我自己幸运,那个年代的所有大事,不管好的坏的,我基本一个都没有耽误,全都经历并见证了。

留学时代

“2000年5月16日———我踏上了这片称之为白云之乡的土地。我知道,从这天起我将开始我新的奋斗———孤身一人地,异国他乡地。

2000年5月19日———我的23岁生日,我爬上了南半球最高的SKYTOWER,一个人俯视着奥克兰城做着我新的一年新的祈祷。

2000年6月20日———我种下了PHLOX的种子。我给这个小家伙取名叫“小佳”,一棵将与我为伴的小生命,一个我留学路上的见证。

2000年6月23日———我有一个自己的主页,今天我再一次重做了我的这片天地。它从花花绿绿对过去的炫耀变成黑底白字对轻狂的忏悔,变成对真实的面对与对自己的考验了。我也第一次感到自己原来在成熟。

2000年X月X日———小佳终于发芽了,从今天起,它将要同我一起在新西兰为生存与立足而努力下去。”

这是我到达奥克兰后为我的日记网页写的第一个首页语,并也开始了我人生的又一段旅程。后来才知道,原来我写的这种网络日记叫做“博客”。

生活再难,网上的日记里还是要展示轻松,否则爸妈看到了会担心。

2000年9月16日,我写道(这段日记没放上网):

还记得刚到奥克兰时,我甚至不知道Kiwi是何物;看着Homestay洋人用洗洁精洗完了碟子不用清水过而目瞪口呆。转眼间,我在这片土地上学习与生活已有4个月了。

留学生活精彩吗?恐怕背后更多的还是不得不背负着的压力与责任———来自学习上的、生活上的和作为一个中国人。说“背井离乡”似乎有些哀情,但告别了故土与亲人而生活在异邦夷土之上却又是无法违背的事实。

有年纪小些的女孩子时常哭着说想妈妈,也有年纪大些的朋友每天下午5点到9点做清洁工,仅为了赚取每小时 6元的生活费。中秋节了,去饭店订了些中国菜,与一帮朋友在一起难得地狂欢了一晚。月饼太贵,只好自己做蛋糕。

可第二天呢?还是要为了自己的命运,为了父亲母亲的期望而继续运转。放假了,仍然风雨不改地去图书馆自修或是去果园替人摘果子打工;开学了,就又是每日上课与下课的轮回。这就是“留洋”?

四个月前,我第一次踏上了这片飘零在南半球的国度;四个月后的今天,我依旧在东经174.7度、南纬36.8度的坐标上继续着我的故事。感触?太多了,但一切也还都只是开始而已,要走的路还很长……

大学毕业后,就来了新西兰,在Unitec读Master of Computing,因为只需要周末上课。

那时候,One Tree Hill上还真的是有一棵大树的。

生逢这么一个特殊的时代…一位新西兰70后华人的感慨 - 3

虽然父亲已经下海做小生意,但家里经济条件也还是很普通。

我爸说,家里挤出了几十万人民币放在银行,说这是我的留学基金,天塌下来他们也不会挪作他用。

可我哪里敢用?

我父母那时候插队下乡,我说我这是洋插队---- Unitec的课程是周末上课,平时做research。于是我就去尝试各种的打工。

每周生活费只有$90。

$70是房租,住在车库里。

$20是一周的伙食费。主要食材就是$5一大袋的面粉,$5一大袋的洋葱和$5一大袋的土豆。

有过一次因为营养不良在厕所里晕倒,头还把房东的马桶给砸裂了(我头居然没事)。
读书时免费给一个公司断断续续干了几乎一年义工,我现在腰上的伤也是那时候打工搬重物给伤了的。

但我的确也从工作中学习了一年。

毕业了,公司招聘,理所当 然也就要了我,然后就是移民。
再然后就跟家里借了10万人民币。在自家车库里开始了我电脑的生意。

后来索性辞职,全心投入到Justlaptops中,一直干到现在 ----  创业很苦,也很有趣。

然后成为丈夫,成为父亲。

还在新西兰实现了我儿时的,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成为了一名枪械收藏者。

人的一生,总有许多精彩的时刻。有了精彩,才不枉此生。

我们是幸运的一代。

我们的父辈太苦。他们的头20多年都是被浪费掉的。

我们的孩子们又太幸福,生下来就几乎有了一切,少了许多感动的机会。

同时,我们又是承上启下的一代。

站在父辈的肩膀上,同时,托起我们下一代的未来。

我很幸运。我更骄傲。

生逢这么一个特殊的时代…一位新西兰70后华人的感慨 - 4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FisH__R
FisH__R 2018-04-01 回复
同感
U-Anthony
U-Anthony 2018-04-01 回复
馓子,油条,一切都有共鸣,看来是老乡。
每天一句小英句
每天一句小英句 2018-04-01 回复
应该是近70年代末出生的吧 算幸福的啦
幕幕呆奢侈品代购
幕幕呆奢侈品代购 2018-04-01 回复
很幸运,很兴奋,很幸福,七零后从未停止脚步。
Domo
Domo 2018-04-01 回复
看到许多熟悉的第一次,时光如梭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