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30年:中美两国从中收获了什么(图)
对美国而言,30年的对华政策不能不说是外交战略的一次重大挫败。对中国而言,苏联解体的30年既有利好、也有危机:一是采取了正确的内外战略,融入了世界体系,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二是吸取了苏联解体的教训、维护了政权和国家的稳定;三是走上了一条与西方不同的发展道路,从而变成了美国和西方国家眼中的异类和竞争对手,这对中国未来而言祸福难料,当年的苏联仍然是前车之鉴。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辞职。次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宣告存在了69年的苏联正式解体。至此,苏联作为主权国家已经不复存在,原本15个加盟共和国恢复了主权地位。
苏联解体意味着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和两极格局的结束,美国也在苏联解体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苏联解体所带来的地缘政治改变,也间接促进了中国的快速崛起和壮大。
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研究者和分析人士持有各种不同看法:高度集权的“斯大林主义”过于僵硬;苏联经济改革失败与领导失职导致经济与产业崩溃;苏联共产党的腐败;西方对苏联的“和平演变”;苏联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导致国力虚耗等等。
但直观1991年的苏联危机,并非由某个突发事件引发,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动的“上层革命”是最直接的原因。戈尔巴乔夫试图通过民主开放和经济重组这种自上而下的改变,带动苏联僵化体制转型。但改革的直接后果却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批评,权威和信任遭到破坏,从而最终导致苏联的瓦解。
苏联解体给中国带来多重结果:一是中国获得了巨大好处,来自北方的长期地缘威胁解除了;二是中美的战略关系发生变化,美国不再需要与中国联手对抗苏联,美国会将战略重心越来越多地放在中国身上,并推动中国转型;三是苏联解体也给中国带来焦虑和警示,中国要极力避免成为“苏联第二”。
因此,在内政和外交战略选择上,中国要做的就是避开苏联曾经走过的一个又一个的雷区。在经济上,“斯大林主义”的僵化体制和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让苏联经济最终无以为继,中国便选择了经济改革和更加积极地融入世界体系。外交上,在苏联垮台后的近20年中,中国基本上采取了韬光养晦的策略,不当头,也不争霸。
在此背景下,美国奉行了长期的对中国接触政策,谈判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允许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并协助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美国希望,随着经济发展、与世界接轨和中产阶级的壮大,中国能够最终朝向政治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但事与愿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却最终成了美国不希望看到的世界强国的样子。美国认为,美中现在的竞争是民主与威权的对抗,美中似乎朝着新冷战迈进。而且,与当年的苏联在经济上与西方隔离、对西方政治没有任何控制力不同,今天中国庞大的经济能力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以及与美国错综复杂的经贸和政治关系,要比当年的苏联更难以应对。对美国而言,其对华政策不能不说是外交战略的一次重大挫败。
对中国而言,苏联解体的30年既有利好、也有危机:一是采取了正确的内外战略,融入了世界体系,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二是吸取了苏联解体的教训、维护了政权和国家的稳定;三是走上了一条与西方不同的发展道路,从而变成了美国和西方国家眼中的异类和竞争对手,这对中国未来而言祸福难料,当年的苏联仍然是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