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6日 12.8°C-16.8°C
澳元 : 人民币=4.84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明星考编制,为何惹恼“小镇做题家”(图)

2022-07-13 来源: FT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顶流明星、编制、特权,使得这一事件如火如荼。弱者的被剥夺感,引发隐秘的集体反弹。在软阶层时代,小镇做题家的路,为何越走越窄?

明星考编制,为何惹恼“小镇做题家”(图) - 1

疫情管控的夏天,舆论爆发点有些出人意外。

近期国家话剧院公示拟聘名单,易烊千玺等几位艺人入选,引发诸多议论,对特权、程序不公等质疑此起彼伏,而媒体关于“小镇做题家”的评论,更引发强力反弹。

这,原本是件小事。

不少大家耳熟能详明星,其实都有类似编制。道理也简单,明星生涯起伏不定,拿市场化报酬之余,保留一个体制内身份,算得上可进可退。更不用说,国家话剧院类似岗位,摆明车马不是针对没有专业技能的普通人,对于中央戏剧学院背景的艺人而言,也算是专业对口。

那么,舆论为何沸腾?在一个后真相时代,站队和情绪往往先于事实——这一事件还在发酵中,不少细节有待各方回应,但抛开简单粗暴的是非曲直姑且不论,这一事件背后的集体心态更耐人寻味。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件事引发滔天议论的背后,折射的是在经济下行的今天,阶层上升的通道日渐狭窄,小镇做题家的道路,确实也在越走越窄。

“小镇做题家”是什么?这不是一个新名词,甚至更多是一种自嘲,意指那些来自小城镇或者农村的大学生,他们依靠自己的努力,走出家乡,通过高考成为重点高校学生,可以说是应试教育的成功者。但是,等他们毕业,他们会发现自己的境遇、眼界、选择面临诸多限制,蓦然发现,自己的最大本事不过是做题,“小镇做题家”既是自嘲也是不甘。

不过,本质上,我认为小镇做题家代表了多数普通人的成功路径。互联网上流行一句调侃“如此普通而如此自信”,事实上,在生存日趋艰难的今天,作为一个普通人,也许就是一种成功,也有理由为此自信。

小镇做题家,在不同年代,有着不同滋味。过去的小镇做题家,可能是自我奋斗的模板,而今天的小镇做题家,则面临巨大生存压力。

如果从时代差异来审视小镇做题家的命运变迁,会发现,这一现象的背后,恰恰映射着阶层攀援变得日趋艰难。

某种意义上,多数70后80后95前的大学毕业生,本质都属于小镇做题家,不过在过去他们更多被视作“寒门贵子”,也就是通过高考改变自身命运的成功人士。比如,一度是媒体高地的《南方周末》,从90年代末期开始走红,积聚了各路有才华理想的媒体人,有人总结当时南方周末的记者背景,“大多是小城镇出身,都是苦孩子,对普通人有深深的同情。” ——这不正符合小镇做题家的原型么?

在他们成长的背景中,那时候的中国走在追赶之路上,没有后来的暴富,即使是一线城市,多数也在二十年前刚刚起步——小镇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地名,其实也是一种视野和心态的色泽,而当时的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在二十年前,本质无非是富一些大一些的小镇而已。

也正因此,00后之前的小镇做题家,虽然在大学中感受到与一线城市同学差距,但是往往可以在日后的岁月中追平差距,奋斗十年,达到可以和城里孩子喝咖啡的结果。

问题在于,95后00后进入社会时,这种差距仅仅依靠个人的奋斗,变得越来越难以弥合。到了00后这一代,小镇和大城市的差距,才会显得如此突兀,从考试求学到就业,家庭影响足以造成巨大差异。并不意外的是,这次事件中的明星和多数愤愤的观众,基本是这个年龄段。他们对于阶层冲突的感受,才会有更不公平的被剥夺感。

在这一事件中,顶流明星、编制、特权,任何一个词在当下都是热点名词,而三者结合,自然使得这一事件如火如荼。

深谙传播原理的朋友,都明白传播中,运行规则往往和现实每每相反——比如,现实中多数情况是你强你有理,在传播之中往往则是你弱你有理。可以设想,即使这几位艺人对于诸多质疑拿出过得去的解释,对于不少愤怒网友而言,他们也很难改变自身看法——在他们看来,顶流艺人拿着他们无可企及的薪酬,身后有资本的加持,如今还要拿走普通人最为看重“编制”。不仅如此,普通人最看重的凭公平高考改变命运的信仰,还要被旁观的媒体讥讽其“小镇做题家”求编制而不得的窘迫处境,难怪引发不少网友的情绪反弹。

换言之,弱者的被剥夺感,正是这次事件中的隐秘愤怒来源之一。强者拿走一切的阶层游戏令人愤怒,过去拿走的或许是房子等资产资源,今后拿走则是他们最为珍视的身份:编制,甚至连作自嘲或者自我安慰最后堡垒的“小镇做题家”出身,也被轻视。

“这是中国经济最难的一年,也是未来中国经济最好的一年”。2019年,我在“徐瑾经济人”专栏谈到这句话的时候,很多人不以为然,事到如今,多数人逐渐意识到,未来真的可能越难。

经历上海封控之后,2022的中国经济压力重重。在中年人都面临裁员的时候,年轻人自然也没有轻易躺平的资本。按照数据,2022年中国大学毕业生首次突破千万,达到了1076万人,规模达到新高的同时,就业压力也到了新高。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而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则升至18.4%。

就业压力之下,铁饭碗重新走红,甚至之前贵为天之骄子的各大厂程序员社区也兴起考公务员热,进入体制拥有编制被认为真正的“上岸”;“宇宙的尽头是考编”,不再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口号,也开始席卷一二线城市。

阶层上升的通道日益紧闭,下滑的通道却随时面临开放,这就是不少城市中产的命运,也就是我所谓的软阶层。小镇做题家过去依靠努力和聪明,可以从千军万马的高考独木桥脱颖而出,如今他们却发现,进入重点大学等于拥有工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城市普通白领的收入甚至不如月嫂、钟点工等蓝领。

在软阶层时代,小镇做题家为何越走越窄?他们的不满需要宣泄,艺人考编只是一个火星,点燃万千人的愤怒情绪,但宣泄之后,冰冷的现实仍旧伫立。如果要打破这样的无力感,恐怕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小镇做题家的生活,重新变得有些指望。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