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申请UCL被拒,华人家长恼羞成怒!竟卧底搜集名单,全网举报录取新生,这些留子遭殃了…(组图)
前几天,留学圈里发生了一件极其无语的事——
英国G5之一的伦敦大学学院UCL突然向已经发放了offer的同学进一步索要材料。
offer已经到手,学校为什么又突然找上门来了呢?
UCL这次骚操作,都是拜一位“作妖”的家长所赐……
收到拒信?大告特告!
事情是这样——
某位中国学生的家长,因为自己的女儿申请UCL被拒,非常不服气,直接破防了:
自己女儿这么优秀,要不是被牛剑给拒了,也不会自降身价,申请UCL当保底的!
脑回路正常的人,应该是冷静下来,检查一下提交的材料有没有问题,同时联系学校招生部门,提出复议的申请,看看还有没有扭转局势的可能性。
而这位家长也确实去找学校理论了,只不过是以一种极其癫的方式——
她去小某书上把同届所有晒了UCL的offer的帖子翻了个底朝天,并且一个一个私信,打听他们的成绩、实习经历、毕业学校等学术背景,还有他们提交的申请材料。
一些同学出于好心,就毫无防备地把自己的材料都发给了这位家长,然后这位家长就认真比对,甚至还做了excel表格,把她觉得所有不如自己女儿成绩优秀的人都放了上去。
然后,最绝的来了!
这位家长写了一封超长的邮件,质疑学校招生部门的招生标准,认为他们拒绝自己的女儿是非常不公平的!!
理由则是因为那些学习成绩比自己女儿差的人都收到了学校的offer。
为了证明自己没有在瞎说,这位家长附上了那些成绩不如自己女儿、却被录取了的学生的申请材料……
不是,这样干真的不是侵犯他人隐私吗??
面对这位家长的质疑,学校确实不能置之不理。
为了保证招生的公平,学校重新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调查,包括向已收到offer的同学进一步索要材料。
除了闹得手握offer的同学们人心惶惶,还没有收到申请结果的同学也遭了殃:因为这一茬,学校发offer变得更加谨慎,甚至有一段时间,学校还直接停发了offer,害得她们只能在无尽的焦虑中等待……
虽然在申请收到拒信的心情很郁闷,但是被拒绝后,不先复核材料,找自己的问题,反倒想尽办法搜集别人的资料,对他人鸡蛋里挑骨头,真的是,神金……
也许这位家长认为成绩可以衡量一切,可殊不知招生官看的是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力,以及这个学生是否和学校适配。
而类似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被MIT录取的大陆女生,被网暴了
去年,麻省理工学院(MIT)录取的学生中,只有3位来自中国大陆,李罗罗是这次被录取的三人中唯一的女孩。
李同学计算机竞赛获奖经历
女儿被MIT录取后,李同学的妈妈在朋友圈发了长文庆祝,激动和自豪溢于言表。
网传罗罗妈发出的朋友圈
没想到这条朋友圈被截图疯传后,却引起了更多质疑的声音。
有网友扒了李罗罗的各种竞赛后,觉得她“成绩不够硬核”,水平难以“服众”;
还有人说,李罗罗能被MIT录取,是因为拥有中美双国籍,录取有优势。
面对越来越喧嚣的质疑,李罗罗本人在社交平台上先后2次发长文自证。
对网络上的传言,李同学一一予以回应,详细地讲述了自己在初高中阶段参加竞赛的过程,真实的成绩摆在眼前,足以证明她的能力。
支持她的声音也不少,但还是有人觉得,没有图片,只有文字,可信度很低:
截图自小红书
风波并未随着李同学的说明平息,甚至还有网络传闻,因为心理不平衡,居然真的有一群家长跑去举报了。
申请落榜,把事情弄得如此不体面,说白了,那些恶意中伤的人就是觉得:
凭什么是ta?为什么不是我家的孩子?
首先,激烈的升学军备竞赛下,同龄的同学们都是竞争对手。
一个名额,被无数的学生家长盯着。追逐名校录取的“优绩主义”,难免将青少年和他们的家长裹挟其中。
但是,留学申请从来都不是“唯成绩论”。
拿高考的逻辑去申请国外名校,肯定是行不通的。自身成绩,家庭,选校,各个环节紧扣不掉链子,自然就少了很多坎坷。
另外,不得不承认,在“唯一”目标的吸引下,竞争激烈,恶性竞争可能性在上升,敌意会破坏所有学生的诚信度,伤害每一个参与竞争的人。
无论是否有家境或者资源加持,如果没有对学术的热爱,没有长年累月的坚持,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是不可能走进世界顶端的学术殿堂的。
可以合理质疑,但说人家“作弊”,除非有真凭实据,不然就是诋毁造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