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第一美人近照曝光,58岁惊艳全网,张艺谋当场表白:“她一直是我心中的女神”(组图)
法兰西玫瑰即使老去,
也不会枯萎。
这个女孩,万里挑一。
“她的发丝,是对手指致命的诱惑。”
“她的双眼,我甘愿彻夜写长诗。”
14岁,她便惊艳了整个法国。
她的青涩一吻成了法国影史的经典镜头,被誉为“法兰西之吻”,从此名声大噪。
▲《初吻》剧照
她就是法国人最爱的美人——苏菲·玛索。
前不久,58岁的苏菲·玛索再次公开亮相,就连张艺谋也忍不住当场表白:”她一直是我心中的女神“。
01
“假小子”的“初吻”
1966年,苏菲·玛索出生于巴黎郊区一个普通家庭。
▲ 幼年苏菲·玛索
父亲是卡车司机,母亲是销售员,家庭的重男轻女让她从小被当作“男孩”养育。
她没有本该属于那个年龄的公主梦,穿裙子对她而言是奢侈的惊喜,而打工赚零花钱则是常态。
13岁时,她已在面包店当售货员,甚至参与卡车卸货。
这种粗粝的成长环境,塑造了她独立坚韧的性格,也让她对“美丽”一词始终保持着疏离感。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80年。
导演克劳德·皮诺托为电影《初吻》选角,苏菲恳求母亲带她去试镜。
那天,她穿着一件普通的蓝色外套,素面朝天站在700名精心打扮的女孩中,连父亲都劝她放弃:“他们不会选你的。”
但导演却在疲惫的审阅中眼前一亮:“这个女孩万里挑一!”
凭借饰演情窦初开的少女薇卡,苏菲以青涩却灵动的演技征服了观众。
看过这部电影的人,肯定不会忘记这一幕:
舞会上,一片嘈杂中,男孩为她戴上了播放着《Reality》的耳机。
两人仿佛在喧闹的人群里,瞬间逃到了另一个世界。
沉浸其中,相拥起舞。
爱情就这样开始了。
苏菲·玛索塑造的薇卡奔放又勇敢,丝毫不矫情扭捏,并且有原则。
她能够大胆地向男友提出自己的要求和不满,会直接说:
“我冒着那么大的风险,到头来就是躲在腥臭的箱子里和泄了气的床垫和男人在一起?”
不是只有恋爱脑的傻白甜,这样有棱有角的灵魂谁不喜欢?
电影大获成功,一举拿下凯撒奖、戛纳电影节多个国际大奖。
14岁的苏菲一夜成名,收到上万封影迷来信。
然而,过早的盛名是一把双刃剑。
之后顺理成章而来的续集《初吻2》《初吻3》,均取得很好的反响。
《初吻》系列将她定型为“清纯玉女”,全法国都视她为初恋偶像。
▲《芳芳》剧照
经纪公司高蒙(Gaumont)试图将她包装成商业符号,拒绝她出演不符合人设的作品。
▲《芳芳》剧照
她回忆道:“为了不让我拍,这群人无所不用其极,我属于高蒙电影公司,我是他们的小宠物,我无法忍受这件事,但又害怕因此违约进监狱。”
02
一场价值百万法郎的叛逆
18岁那年,波兰导演安德烈·祖拉斯基向她抛出橄榄枝,邀请她出演《狂野的爱》。
这部充满情欲与癫狂的前卫电影,与她的清纯形象截然相反。
拍摄这部电影,她一改往日样貌,化浓烈的烟熏妆,抹深红色的口红,暗黑风的穿搭让观众全然认不出是她。
经纪公司未经她同意便拒绝邀约,苏菲得知后愤然反抗:“我不想要这样,我很讨厌被人操纵。”
她卖掉了房子,四处借债,筹得100万法郎(约合当时15万美元),不惜与高蒙解约。
这一举动震惊欧洲影坛,媒体哗然:玉女为何自毁形象?
《狂野的爱》中大量的暴露色情片段,彻底打碎了苏菲的“玉女”禁锢。
把她从一个女孩子变成了女人,有血有肉,有需要,有欲望。
电影上映后争议如潮,裸露镜头和混乱叙事让观众愕然,但苏菲却从中找到了自由。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当时18岁的苏菲与44岁的导演祖拉斯基坠入爱河。
▲ 苏菲与祖拉斯基
尽管外界对此都是不理解与反对,但苏菲却毫不掩饰她对祖拉斯基的爱。
苏菲说,她非常喜欢他们的关系。
因为祖拉斯基是导演,同时是她深爱的人,她会尽全力在镜头前展示出最好的自己。
而祖拉斯基也会大胆地用各种方式,挖掘出她的潜力。
▲ 《忠贞》
有人说,最美的苏菲·玛索全在祖拉斯基的电影里,每一帧画面都是他对她的告白。
这段忘年恋持续18年,两人不仅不理会外界非议,还生下了儿子文森特,却始终未走入婚姻。
她坦言:“结婚是对生活的信心,何必需要仪式?”
2016年,祖拉斯基去世,苏菲在葬礼上泣不成声。
03
从花瓶到国际影后
90年代是苏菲的爆发期。
1993年的《芳芳》,让她重回巅峰。
她饰演的香水调配师芳芳,兼具天真与性感,对着镜子热舞的片段成为影迷心中的“法式风情”教科书。
《芳芳》成为当年最卖座的法国电影,在戛纳电影节上也广受好评,国际巨星的大门正向苏菲打开。
1995年,她在史诗巨制《勇敢的心》中饰演伊莎贝拉公主。
导演梅尔·吉布森盛赞:“她有一种属于宫廷的美,中世纪的皇族服装好像只有她穿上,才不会显得突兀。”
该片斩获5座奥斯卡奖,苏菲以东方韵味的古典美惊艳好莱坞。
凭借在《勇敢的心》等影片中的出色表现,苏菲·玛索如愿打开国际市场,更多橄榄枝向她抛来。
《安娜·卡列尼娜》就是其中之一,这部俄国文豪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在苏菲版前,已经有多部改编电影。
但苏菲·玛索饰演安娜·卡列尼娜,是很多观众心目中最美的安娜。
1999年,她成为首位法国籍“邦女郎”,在《007之黑日危机》中饰演蛇蝎美人艾丽克翠。
不仅有美貌,还善于操控人心,苏菲.玛索凭借演技,风头完全盖住了另一位邦女郎丹妮丝·理查兹。
冷艳与危险并存的形象颠覆了系列传统,影评人称:“她让邦德成了配角。”
此外,她在《心火》中演绎出的母爱以及和男主角的情感纠葛,令观众为之动容。
在《超级女特工》中饰演一个训练有素的女狙击手……
《忠贞》《云上的日子》等作品,更展现了她对复杂女性角色的驾驭力。
▲ 《云上的日子》
从隐忍的母亲到欲望的囚徒,每一帧都是演技的注脚。
04
多面人生
银幕之外,苏菲不断突破身份边界。
1995年,她自编自导短片《黎明之颠倒》;
1996年出版半自传体小说《说谎的女人》;
2003年执导长片《当爱变成习惯》,刻画婚姻中的女性困境。
拍戏将近40年的苏菲·玛索,在荧幕上塑造了无数个经典形象。
她给每个角色赋予不一样的生命,而每个角色又雕琢成她百变的模样。
她将创作视为“对生活的观察”:“电影灵感来自碎片化的真实,比如一句对话、一个眼神。”
很多杂志想为她拍摄时尚写真,她则能拒绝就拒绝。
她说,只有演戏,才是我的本职工作。拍写真,是摄影师的创造。
作为母亲,儿子文森特是她“保持年轻的秘密”。
在片场,她会带着儿子的照片,提醒自己“柔软的力量”。
她拒绝让镁光灯侵扰孩子的生活:“他的存在让我勇敢,也让我学会平衡事业与家庭。”
▲ 苏菲与文森特
和孩子们相处时,她甚至十分回避自己的明星身份,从不带孩子去任何可能被记者拍到的地方,也不让孩子看自己的电影。
她说,“我只想单纯地做他们的妈妈。我不希望他们因为我的名气,而感到太多的压力。”
2016年,苏菲·玛索到广州参加活动,在广州体育中心跳起了广场舞,并把视频发到自己的Instagram上。
“我不在乎变老”,她笑着对中国记者说,“因为终于不用在意随时随地保持漂亮了。”
苏菲说到兴起处还会不自觉地抠鼻孔——这些并不符合完美无瑕的“女神”形象,
但她不以为意。
顶着“法兰西玫瑰”的绝世容颜,她却偏爱素面朝天,生活中不爱化妆,甚至还直言“我不忌讳讨论美丽,但美丽是暂时的,我不想被困住”;
世人给她贴满“温顺”“清纯”的标签,她就用作品演绎出叛逆灵魂;
身处浮华的名利场,她敢直言“演员不该活成橱窗娃娃”,这份锋利令同行侧目却让影迷痴狂。
60年人生路,苏菲·玛索像野蔷薇般自由生长。
看似散漫,却始终遵循本心。
05
自由的灵魂永不凋零
苏菲的职业生涯,始终伴随争议。
有人批评她“靠美貌上位”,也有人质疑她转型过于激进。
但她的回应始终犀利:“演员的责任是探索角色,而非讨好观众。”
杨澜在采访时曾问苏菲,是如何应对难缠记者的。
苏菲说,如果镜头前后,你都是一致的,就不用费尽心思去应对他们了。
时光易逝,美人迟暮,已年近60的她,心态与年轻时并无二致。
在她看来,“年轻美貌是一种负担”“没有这个负担,才能自由”。
在接受杂志《Elle》采访时,她说:我越活,越自由。
当她和法国大厨Cyril Lignac传出绯闻时,她选择大方承认:“是的,那又怎么样?”
▲ “没有什么好隐藏的,也没啥好围观的。所有人都清楚Sophie Marceau和Cyril Lignac在一起了。不必花上1.6欧元(还不如给乞丐)就为了看几张恶心的照片和无聊的评论。
有空读读托尔斯泰,玩会儿填字游戏,或者来我们的社交网络免费转一圈,你们都会发现好多更有趣的事!——给听得懂的人”
就像她在四月法版《Vogue》采访中说的:
我不愿在生活的重压下崩溃。我想要自由、轻松,能够没有包袱地过完这一生。
苏菲·玛索的传奇,远不止于美貌。
她是清纯少女,是性感符号,是叛逆者,是艺术家,更是生活的哲学家。
她用一场百万法郎的豪赌撕碎标签,用无数角色证明演技的深度,用创作传递女性主义的思考。
这朵法兰西玫瑰,以自由为土壤,终在时光中绽放出永恒的光芒。
正如她自己所言:“真正的魅力,是敢于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