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4日 5.6°C-9.8°C
澳元 : 人民币=4.82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陈世倌一见乾隆就痛哭,可乾隆对这传说中的“亲爹”却真不客气

2017-04-11 来源: 坑爹史册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作者:金满楼

自从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把乾隆说成汉人后,“海宁陈家”成了小说界乃至历史学界关心的热门问题。

不过,热闹归热闹,要真说乾隆是陈世倌之子,至少从历史上来看,却不像是那么回事。

陈世倌在雍正朝已任巡抚,至乾隆六年(1741年)时以工部尚书拜文渊阁大学士。

但拜相不久,陈世倌即因错拟票签而被革职。

事后,乾隆还刻薄地斥责说,陈世倌“自补授大学士以来,无参赞之能,多卑琐之节,纶扉重地,实不称职”。

如此评语,可谓一点情面也不给。

众所周知,乾隆一向自诩以孝治天下,如果他真是陈世倌之子,天下哪有当儿子的这么说自己亲爹的?

这不是太奇怪而荒谬了吗?

陈世倌一见乾隆就痛哭,可乾隆对这传说中的“亲爹”却真不客气 - 1

另外再举个例子,乾隆对陈世倌可实在是不咋地。

据说,陈世倌曾受命前往淮扬灾区,对灾民极为同情。

每次乾隆召见,陈世倌都反复陈奏百姓饱受水旱之苦而至声泪俱下。

后来,乾隆未及其说话即先来一句:

“陈世倌又来为百姓哭矣!”

其意揶揄可知。

此外,“雍正换子说”在情理上也有不通之处。

试想,乾隆诞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此时雍正已育有四个皇子。

虽说前三个均告夭折,但其第三子弘时已是八岁之龄。

如此看来,说当时雍正没有子嗣,为了争夺储位而冒险调换他人之子,这似乎有些站不住脚。

陈世倌一见乾隆就痛哭,可乾隆对这传说中的“亲爹”却真不客气 - 2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雍正的另一个侍妾耿氏,也即将临产(即比乾隆小三个月的皇子弘昼)。

在此情况下,雍正又何必冒这么大的风险去调换他人之子呢?

毕竟,雍正此时不过三十有四,正值盛年,完全没有必要为子嗣的问题而过于担忧。

话说回来,乾隆生母的诸多传闻,很大程度上与清末民初的反满风潮息息相关。

在这些传闻的背后,其中暗含的逻辑是:

既然乾隆生母是汉人,那么所谓的满洲血统遂成汉家天下。

那可不就是这样?!

这种说法,虽说是革命党的某种意淫或有意侮弄,但野史一向比正史更受欢迎,其大肆传播也就不奇怪了。

对于这种历史的怪相,也有史学家认为类似的无稽之谈,有害无益。

如民国清史学者孟森先生即作《海宁陈家》等文加以澄清。

孟老先生的文章发布后,史学界、舆论界大多认为其说信实有据,传闻毕竟只是传闻,当不得真。

事实不辨不明,真相不辩不清。

陈世倌一见乾隆就痛哭,可乾隆对这传说中的“亲爹”却真不客气 - 3

倒是孟老先生意犹未尽,其在做完考据文章后又说了一段,曰:

“凡作小说,劈空结撰可也;倒乱史事,殊伤道德。

即或比附史事,加以色泽,或并穿插其间,世间自有此一体。

然不应将无作有,以流言掩实事,止可以其事本属离奇;

而用文笔加甚之,不得节外生枝,纯用指鹿为马的方法,对历史肆无忌惮,毁记载之信用”;

最后,孟老先生补充了一句:所谓“事关公德,不可不辩也。”

有鉴于此,金庸先生也在《书剑恩仇录》的“后记”中声明:

书中主人公、“乾隆亲弟陈家洛”纯属杜撰,“历史学家孟森作过考据,认为乾隆是海宁陈家后人的传说靠不住。”

金庸先生总算手下留情,这也算是给乾隆辟谣了吧!

(节选自金满楼:《皇城秘史:乾隆和他的妃子们》,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