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8日 13.9°C-17.2°C
澳元 : 人民币=4.83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1646年清朝将遇难的日本船员送回,而日本却在这时开始备战

2017-04-16 来源: 历史研习社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文/红枫未名

1644年4月,三艘日本商船从日本”三国浦”港出海,原来想去北海道经商,没想到却遇到大风,结果被吹到亚洲大陆,停靠在清朝统治下的吉林也春屯(今天的延边晖春海岸)

为啥这么近还会出事呢?日本虽然是个岛国,但历史上绝对不是什么海洋民族,一直以来航海技术都落后于中国甚至朝鲜,而且这个时代是德川幕府时期,实行锁国政策,不准建造有远洋能力的海船,所以这个时代日本人用的小船叫 弁(bian)才船,用薄木板打造,所以完全经不起风浪,非常容易出事。

1646年清朝将遇难的日本船员送回,而日本却在这时开始备战 - 1

而也春屯这个地方是属于传统的“生女真”。都会说满语,平时以打捞海产品和渔猎为生,换句话说还是原始的渔猎部落,当渔猎满足不了生存时,他们常会穿越边境跑到邻近的朝鲜去强行要粮食,即使清朝的法令也没法约束。

当这些漂流的日本商人到达也春屯时,生女真人们派了3人上船和日本人沟通,虽然语言不通,但用手势沟通后,日本人以酒饭招待他们,当他们看到日本人船上的铁锅时,就想用3把人参来交换,这日本商船上原来运载的有米,于是日本商人提出用米来交换人参。

1646年清朝将遇难的日本船员送回,而日本却在这时开始备战 - 2

他们约定,第二天时用鸟叫为号,共同上山挖人参,于是第二天,44名日本人随同生女真们上了山。想着可以因祸得福大赚一笔。

但日本人没想到,这其实是个陷阱,也春屯的生女真人们早就埋伏在山中,利用山区环境用猎弓伏击日本人,生女真们欢乐的叫喊着,在山中奔行,开弓,射箭,就像捕猎动物。

44个日本人里只有13人因为隐藏在丛林中没有第一时间被杀,但仍然被俘,然后生女真们又返回船上,抢夺了所有货物,并把船上剩下的14人中的12人杀死,最后仅仅剩下船主本人和一个仆人。

东西抢了,又俘获了15人,也春屯人决定通知沈阳,让清朝官府来接受这些俘虏。

于是在1644年的8月25日,3个也春屯人和15个被俘的日本人来到了沈阳,而仅仅5天前,顺治刚刚驾车由沈阳出发,迁都北京。而在这一年的4月25日,崇祯皇帝在北京煤山自尽。

1646年清朝将遇难的日本船员送回,而日本却在这时开始备战 - 3

所以知道这个时间点有多敏感了吧。

当时的清朝留守官员对这事非常重视,由最高官员何洛会(镶白旗)亲自审查此事,在清楚了所有经过后,判处3名也春屯人各50鞭刑,对漂流的日本人则给衣食和休息的场所,在20天后,他们被送往北京。

清朝高层的这一态度,是由于他们的野心决定的,清朝的女真上层想建立的是一个类似强盛期元明的大帝国,标志之一就是“万国来朝”,所以从1637年征服朝鲜开始,清朝就很希望朝鲜能作为中间人,促成日本成为清朝的朝贡国。在朝鲜留下的记录里,1637年9月6日,清朝使者催问朝鲜官员:日本使出来乎?我国欲为通信之意,曾于约时言之。

所以清朝没有简单的把漂流来的日本人放回国,而是送到北京来,享受外交待遇,每人每天有几升米,一斤肉,衣物俱全,还有医生仆人照顾其生活起居,甚至由顺治皇帝和多尔衮亲自召见。

日本人在北京待了一年多,到1645年的11月,才被清朝利用册封朝鲜王世子的机会一起由朝鲜遣返。还明确对朝鲜国王下令:今中外一统, 四海为家,

各国人民皆朕赤子, 务令得所, 以广同仁。前有日本国民人一十三名①, 泛舟海中, 漂泊至此。已敕所司,周给衣粮。但念其父母妻子远隔天涯, 深用闵恻。兹

命随使臣前往朝鲜, 至日, 尔可备船只转送还乡。仍移文宣示, 俾该国君民共知朕意。”

1646年清朝将遇难的日本船员送回,而日本却在这时开始备战 - 4

那日本的态度这时是怎么样呢?

日本这时是德川幕府,是推翻了丰臣秀吉统治后的新政权,当时由于基督教在日本被宣布为非法,为了禁止地方大名利用基督教等外来影响破坏幕府统治,日本实施了严格的“锁国”政策,甚至有法令规定:对海外归来的日本人一律处以死刑。

但是这个锁国令主要针对的是欧洲人,对朝鲜和中国则在实际操作上则会网开一面。而且这次漂流到中国的日本商人属于幕府的亲藩居民,于是这批日本商人获得了赦免。

按理来说,接受了由朝鲜转交,清朝送过来的本国人,应该给予相应的致谢礼节,这才是符合国际外交礼仪的做法,但这次日本却可疑的沉默了9个月,最后在朝鲜人的催问下,才含含糊糊的发出了表示谢意的“致谢书”。

致谢书的内容非常奇怪,原文是这么说的:“一年前越前国商人在海上遇到了飓风,漂到了鞑靼领地,鞑靼王当时辗转盛京,将商人检查之后交给了朝鲜,由朝鲜国王送达我国的对马岛。因此将军命宗对马守义成准备送往朝鲜的谢书。”

了解日本人性格的人会觉得这非常符合日本人的性格,明明是感谢信,却看不出任何的感谢之意出来,甚至很难确定这到底是给谁的感谢,尤其是最后还用了个有侮辱意义的“鞑靼”。

真相是,日本幕府这时正在准备和清朝的战争呢!

在1646年1月28日,15名日本漂流民被移交给了日本对马藩驻朝鲜的代表,而在前一年的12月,南明向日本的派出了参将 林高,向日本乞求出兵对抗满清,而日本做出了在1646年四月出兵三万的承诺。(黄宗羲.日本乞师记)

而就在这个节骨眼里,日本却接到了清朝送过来的漂流民,于是心怀鬼胎的幕府马上迟疑起来,怀疑这其实是清朝政府的一次示威行动。

“鞑靼已得北京,送此漂人,正欲夸大,而朝鲜受而送之,必是与鞑靼为一也……”(朝鲜王朝实录35册,仁祖二十四年十一月九日)

当时的德川幕府对参与到中国的乱局非常热衷,执政的德川家光本人颇有经略中国之雄心,日本大纳言欲直接赴援南京,而日本幕府议论认为“清军不下百万,我虽发百万之众,平原旷野,则必不能抵挡“,于是提出假途朝鲜。决定派主将一人,副将十人,对地方大名则每一万石征发骑兵和步兵三到五人,共组成约三万军队出发,甚至开始整修从江户到长崎的国内道路,以方便军队行进。之后因为南明势力分裂,感到实在靠不住而最终只给予了南明和郑成功武器的支援。但对于清朝的军事情报搜集,则一直很用心的做到三藩之乱平定之后。

日本将清朝视为敌人,在我们今天看来有些无厘头,但从日本的历史经验来看

在现代以前,日本遭受过的外来入侵只有元朝征服南宋后的两次,因此日本人会把清朝当成假想敌,算是从实际国家安全角度的合理考虑。

而另一方面,从意识形态上来说,日本虽然不被明朝看成是文明之国,但德川幕府自身却早已经把自己看成儒家体系的重要成员了,始终以拥戴儒家文明和东亚儒家先进文明的代表自居,日本以自己为“华”,以“夷”来看待清国,称清人为鞑靼,明显有敌视和鄙视的味道。

参考资料:

《清初清,日,朝鲜关系初探》_柳岳武

《清朝与日本之间的情报搜集》_陈波

《1644年日船漂流“鞑靼”事件探究》_王丽霞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