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5日 17.9°C-21.0°C
澳元 : 人民币=4.71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欧盟驻华大使:中欧关系未必受中美关系影响

2017-09-30 来源: 财新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财新网】(记者 张琪)近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在其2017年的盟情咨文演讲中提出,要在欧盟层面建立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审查框架,加强对外国投资对欧盟成员国国家安全及公共秩序方面的审查。

对于该投资审查框架是否同时也为了增强在中国的“对等性”,欧盟驻华大使史伟(Hans Dietmar Schweisgut)在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表示,要把基于国家安全和公共制度的投资审查,与追求投资“对等性”区分开来。对等性,不是指欧盟市场将变得更有限制性,而是“希望看到中国市场如欧盟市场一样开放。”

该投资审查框架,也被指欧盟将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对此,史伟还撰文回应称,该种指责是没有道理的;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主要经济体均已建立这样的制度。欧盟12个成员国也已拥有了自己的投资审查制度。容克的提议仅仅是为了寻求在欧盟各国之间协调这些投资审查制度,并带来更大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目的在于保护欧盟的安全与公共秩序,这与国际通行的做法一致。

自2013年11月中欧开启“全面投资协定”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CAI)的谈判已近4年;目前,双方已进行14轮谈判。CAI谈判进行到何种阶段?谈判中棘手的问题有哪些?

同时,美国近日对华采取一系列趋紧的贸易政策,如发起“301调查”,调查中国政府是否存在“与技术转移、知识产权及创新相关”的不合理的行为、政策和实践。此外,美国总统特朗普还叫停了中资背景的基金对美国半导体公司的收购。

有观点认为,中美贸易关系或将趋紧,这将使中国与欧盟走向进一步合作。对此,史伟如何回应?中欧经贸关系中存在什么问题?近日,史伟在欧盟驻华使馆官邸接受了财新记者的专访。

望投资协定助力实现“对等性”

财新记者:目前CAI的谈判进展如何?

史伟:我们认为投资协定非常重要,因为全面的、有雄心的涵盖投资保护及市场准入的投资协定符合双方利益,能够促进更多的贸易,尤其是服务贸易,及更多的投资。因此,我们在近四年前开始谈判,现在已进行了14轮。我们很快可进入谈判的关键性阶段。但是,速度并不是终极目的。我们想要一个好的、基础扎实的协议,这比急于达成协议更重要。但是我们希望我们能很快开始交换文本,以进入到谈判阶段的核心。

财新记者:基于现在的进展,你认为谈判中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

史伟:我们对希望其中包括什么,有大致清晰的概念。比如投资保护,这对中国来首也越来越重要了,因为中国在欧洲的投资是欧洲在中国投资的近5倍了。市场准入议题也尤其重要,因为我们认为欧洲市场的开放性与中国市场在很多行业仍对外资相对封闭,这之间并不是一种平衡的状态。

财新记者:近期欧盟方面提出了设立投资审查框架。这单纯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量,还是希望同时能够推进(投资)对等性?

史伟:这是两个不同的议题。容克提出的框架,与许多国家已有的外资投资审查机制相似,例如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和一些欧盟国家等。欧盟委员会之所以提出建立该项机制,是为了在欧盟层面有一个统一的对外资审查的协调性框架,这是出于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的考虑。

(投资)对等性是另一个议题——它不是指欧盟市场将变得更有限制性,而是欧盟希望看到中国市场如欧盟市场一样开放。过去五年间,中国每年在欧洲的投资均成倍增长,其中,2016年中企在欧的投资额,是欧洲企业在华投资的近5倍。欧企在华投资额下滑的问题,不是因为欧洲公司对中国市场失去了兴趣,而是“他们觉得这里的(投资)环境限制太多。”

比如,中国公司可以100%买一个欧洲汽车公司,这是好的。我们希望欧洲的汽车制造商也可以这样。但是,我们的汽车制造商不得不以50%的股份与当地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中国公司可以购买欧洲银行100%的股份,但是中国有20%的严格限制。中国公司可以购买公用事业公司,这对欧洲企业不可能,因为该行业对外资完全关闭。我可以列举很多。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说,用某些标准衡量,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绝对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伙伴,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消除这种不均衡。

财新记者:中国政府今年以来发布数个文件,包括国发5号文件和39号文件,以进一步加大对外资开放。你如何评价这一进展?

史伟:我们当然欢迎这些文件。我们也欢迎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的发言,他讲到了全球化、开放性、进一步开发市场等。要说如何评价该进展时,我有些犹豫。我们认为进展应该要变成真正的行动。我们看到了这些文件,我们认为这是向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步骤,但是我们并没真正看到它们落实下来。因此,在语言与行动之间,我们认为存在差距。

财新记者:有中方观点认为,开放不可能在一夜间发生,需要时间和配套的监管等措施到位。

史伟:我们在看到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时的决定时,感到鼓舞。从现在情况来看,我们认为进展太慢。

“钢铁产能过剩仍是棘手问题”

财新记者:你如何评价中国的结构性改革?

史伟:我认为中国的结构性改革,与许多方面有关。其中一部分是中国经济的供给侧改革。这当然也与《中国制造2025》相联系。我认为所有这些政策指导将会使中国更加有竞争力和更加强大。对欧盟来说,更感兴趣的部分是,我们希望这可以以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环境的方式进行,欧洲的公司也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其中。这也会保护他们的利益,包括知识产权。因此,我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新的议程;如果能够对其有所贡献,我们将会非常高兴。但整个框架必须要是正确的。

财新记者:你如何评价中国政府处理钢铁产能过剩?

史伟:这是在我们过去两年的讨论中认为比较困难的领域之一。产能过剩,尤其在钢铁行业,对我们来说是个重要的议题。我们仍然认为(中国)需做得更多。但是我们对我们一直同意设立的处理这一问题的平台,即全球钢铁论坛,感到鼓舞。

全球钢铁论坛在G20杭州峰会上设立起来的,并在今年G20汉堡峰会上确认了他的使命。我们一致同意通过这个框架处理该问题。中国认为该问题是个全球问题,而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我们对此同意。

但我认为现在重要的是,每个国家均提供数据,以确保我们知道我们在说什么,我们可以分析及如何处理产能过剩。因此,我们仍在等待(中国)非常具体的工厂级别和次区域级别的数据。我们不仅确认这些在国家级别的全球数据,我们也要知道他们是如何组成的,从而处理这些议题。这很重要,我们希望能在这方面看到更快的进展。

财新记者:如你所说,这是个全球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那么,欧盟在处理钢铁产能过剩方面扮演何种角色?

史伟:我们无意说教,但是,在这方面,或许我们可以分享一些经验。因为欧洲在约20年有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我们大力解决它,大力削减产能,并且采用市场化路径。因此,现在,欧洲并没有太多产能过剩的问题。你如果看整个全球情况,这是个全球问题;但是,同样很清晰的是,中国是这个全球问题的主要部分。我们分析师衡量的结果是,中国的过剩产能如此之大,超过了欧洲产量的综合。因此这是个全球问题,但同时中国在这个全球问题中占了很大的份额。

财新记者:欧盟方面希望中国具体如何做来处理钢铁产能过剩?

史伟:我们的经验是,基于市场准则来去产能,以详尽的产能信息分享为基础,也以一种不导致贸易扭曲的方式进行,比如提供补贴或者是在其他市场上过量倾销等。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显然会带来工厂关闭、工人下岗。因此,没人认为中国可以动动手指就做到这些。因此,我们希望并不是在我们不了解全面背景的情况下,告诉中国该怎么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世界铁论坛上关于产能所有层级的情况的交流如此重要的原因,这样每个人都能合理地解释发生了什么,然后我们也可以以完全透明的方式处理。

中国也承认的确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他们的计划是找到领导力量去减少在钢铁行业和煤炭行业存在的过剩产能。而我们并不确定目前的去产能力度是否足够。我们认为,中国的过剩产能或许比当前要大。我们也同意,这并不仅仅是中国和欧盟的双边问题,尽管我们同意建立起一个中国和欧盟的双边钢铁平台。我们有信心在全球钢铁论坛上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们要说的是,我们也希望中国能够像其他国家一样,提供详细的数据。

我们通常并不了解具体的情况。因为起始位置是中国有约9亿吨产量,我们也都同意其中包括了很大程度的过剩产能。但具体多少过剩产能,仍存在分歧。中国认为1.5亿,其他国家可能认为3至4亿吨。但是要想向前推进,我们首先要有这样的数据来观察产量情况,市场,以及投入价格。

财新记者:据我了解,欧盟一些国家对钢铁行业也有国家援助(state aid)?

史伟:欧洲对国家援助有非常严格的立法。这是整个竞争政策的一个条款。因此,如果一个成员国提供了国家援助,通常会立即触发欧盟委员会的调查。该调查通常会导致那些具体的措施被收回。这也是一个我们希望在未来与中国更直接合作的领域之一。

今年的中欧峰会上,欧盟与中国签订了在国家援助控制方面的谅解备忘录,未来展开在国家援助措施方面的合作。欧盟竞争委员今年晚些时候将访问中国开启这个对话。

“中欧关系未必受中美关系影响”

财新记者:你如何看待美国对华发起知识产权领域的“301调查”?

史伟:我们注意到了美国所表达的内容。在知识产权方面,欧盟和中国有一个长期的知识产权对话;这在三年前升级至副部长级别,因为我们认为这是个非常富有成效的对话。很明显,中国曾经有很严重的知识产权问题,现在也仍然存在。但是,我认为,情况在这些年不断进步。近期的立法是我们赞同的标准。我们也注意到最近的执行措施,显然是在往正确的方向上走。因此,如所有其他问题一下,在此问题的解决上,我们也与中国以合作的方式达成成果。事实也基本上是这样。但同时,(中国)在法律的执行方面仍存在问题。欧盟约80%的仿造品仍来自中国,这表明问题仍待解决。

财新记者:近期,美国对中国在贸易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对钢铁和铝的232调查,以及“301调查”等。有观点认为,中美之间贸易关系紧张,将推动中欧加强合作。你怎么看?

史伟:中欧关系并不一定是美欧关系或者中美关系作用的结果。美国和欧盟的确在一些关于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利益非常类似,不论是与以前的政府,还是现任政府均是如此。但是中欧关系也有独立的议程。因此,我们对中美在经济领域关系的恶化不感兴趣,因为这不符合我们的利益。任何阻碍贸易和投资的事情,并非对其他人是好的。

我们与中国的共同之处在与,我们均提倡开放的贸易体系、以制度为导向的贸易体系,均提倡保持WTO在国际贸易的中心地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推进与中国的投资协定。但我们也有问题,比如钢铁产能过剩,市场准入问题,但是我们需要找到解决办法。我们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让双方的关系更加平等,更加具有对等性。这是我们现在想要做的。■

史伟(Hans Dietmar Schweisgut ),1951年生于奥地利,自2014年9月起任欧盟驻中国和蒙古国大使。曾任欧盟驻日本大使(2011年至2014年9月),奥地利常驻欧盟代表(2007年至2010年),奥地利驻中国大使(2003年至2007年),奥地利驻日本大使(1989年至2003年)。获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University of Innsbruck)法学博士学位。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