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27日 21.7°C-25.7°C
澳元 : 人民币=4.8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当“羞羞的铁拳”遭遇“甜蜜暴击”

2017-10-12 来源: 财新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财新网】(专栏作家 刘枭)2017年国庆档的电影市场相当有趣。群雄云集、豪强割据中,《羞羞的铁拳》成为最大的赢家,累计综合票房达到14.63亿元,占据55.8%的市场份额。无独有偶,假期最后一天曝光恋情的流量CP鹿晗&关晓彤,也将于近期上映一部以搏击为主题的电视剧《甜蜜暴击》。在流量加持和舆论热议下,相信《甜蜜暴击》也能取得不错的市场成绩。

当“羞羞的铁拳”遭遇“甜蜜暴击”,相继出街的搏击主题影视剧表明,这项运动正在以一个超出预期的速度走进都市年轻人的生活。戴上拳击手套,对着沙袋狠狠挥舞几拳,也越来越成为新时期的运动时尚,端的是新潮、酷炫,以及奋力出拳后的痛快感。

对于尚处于探索阶段的中国搏击行业,类似的影视剧文化作品有着相当的积极意义。体育运动需要形成文化,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中传播与推广。站在行业角度分析,一项运动要获得消费群体的认可,需要兼具竞技的内核与娱乐的外延。以国际成熟IP为例,拳击运动的推广既需要阿里、泰森乃至梅威瑟等世界拳王的批量涌现,也需要《愤怒的公牛》《洛奇》等经典体育电影的加持。类似的配搭还有《灌篮高手》之于篮球,《摔跤吧!爸爸》之于印度摔跤,在具备体育竞技基础的情况下,精彩、受欢迎的娱乐外延无疑将大幅提高运动的参与度,创造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面是火焰,一面是海水。

身处行业,既要看到搏击文化渐入人心,有机会形成潮流,也应理性认识到,当前国内搏击运动的基础并不牢固,缺少真正具备公信力的赛事品牌,以及具有社会影响力及票房号召力的搏击明星。竞技基础方面的短板令体育与娱乐的跨界略显势单力薄,尤其是赛事IP的缺位,令跨界而来的文娱资源几乎接不上体育的地气。典型如《羞羞的铁拳》,为了“蹭”搏击概念,在影片中设置了名为“UFK”的赛事品牌,向大洋彼岸的UFC“致敬”;不久前在微博上引发关注的“鹿晗运动季”,在搏击领域与UFC签约中国选手李景亮跨界,略微遗憾的是,这一跨界并没有实现流量在搏击领域的沉淀,因只是李景亮的个人商业行为,没有和UFC中国赛产生联动。

理想情况下,不论是《羞羞的铁拳》,还是鹿晗与李景亮的跨界,都应当与某个赛事品牌合作进行联合推广,既借助赛事宣传了电影,也能将一些娱乐流量导向赛事品牌。不过,实事求是地讲,国内的确缺少可以与UFC比肩的搏击赛事品牌,UFC作为海外品牌,也不太可能在中国市场实现全面下沉,以及迎合跨界粉丝的需求。种种约束下,各方面的诉求难以匹配衔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热闹势头一过,剩不下什么东西。

知不足而后有进。

对于国内的搏击行业,当前面临的问题很有可能并不是“没有粉丝”、“缺少流量”,而是应当打造一个怎样的赛事品牌,培养怎样的搏击明星,才能把跨界而来的粉丝和流量接住。此间的机会很多,挑战也十分艰巨,需要完成从赛事到运动员经纪的闭环,并在建立传播渠道方面下苦功。尤其是后者,当前国内媒体(包括各大门户及移动互联网平台)对体育赛事做的传播很难令人满意,除了NBA,市场上几乎看不到成体系的报道,遑论对赛事及明星的精致包装——而这却是打造IP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整体来看,相比于过去,国内搏击行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正在出现质的改善。得益于移动互联网,以及年轻消费者对更酷的生活方式的追求,搏击运动的发展速度超出了各方预期,并引发了娱乐资本的追逐。各方面跨界下,搏击商业的机会正在涌现,但问题是,搏击行业真的准备好了吗?

最后,祝贺《羞羞的铁拳》,祝福《甜蜜暴击》,“发糖什么的,最讨厌了!”■

作者为千钧文体副总裁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