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3月29日 16.9°C-20.6°C
澳元 : 人民币=4.71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二战德国装甲部队对抗T-34大军的唯一希望,并不是虎式

2018-01-17 来源: 杨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二战德国装甲部队的唯一希望,并不是虎式坦克

二战德国装甲部队对抗T-34大军的唯一希望,并不是虎式 - 1

二战中盟国能够取胜,数量庞大的装甲部队功不可没,东有T-34,西有谢尔曼,两股的钢铁洪流冲垮了德军的一道道防线,尽管德军的“虎豹”悍勇,战力超群以一敌百,怎奈数量太少,好汉难敌四手,最终落败。以今人的视角看,德军是不是一定抵挡不住盟军的坦克暴兵,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情,至少有那么一件武器,假如“元首”早一些认识到它的价值,数量足够多的话,就将会是比虎豹鼠、二三四更为高效的反坦克装备,抗住盟军的钢铁洪流依然会有希望,这就是源自38t坦克的歼击车——“追猎者”。

二战德国装甲部队对抗T-34大军的唯一希望,并不是虎式 - 2

“追猎者”的故事还要从捷克说起,二战之前的捷克(实际上应该是捷克斯洛伐克,为简便起见,就简称捷克了)拥有着与其个头不相称的工业实力(世界第六大工业国),究其原因,乃是独立之前统治捷克的奥匈帝国一直把捷克当做工业区来经营,自然实力雄厚,只是奥匈帝国在一战中败北,捷克获得独立,继承了这份沉甸甸的家当,但同时也让自己变成了一块肥肉。就像日本觊觎富饶的东三省一样,后来崛起的纳粹德国同样对捷克垂涎三尺,处于四战之地的捷克为求自保不得不在兵器上多下功夫。

二战德国装甲部队对抗T-34大军的唯一希望,并不是虎式 - 3

▲LT-35后来也为德军采用,

命名为Panzerkampfwagen 35(t)

但结构较为复杂

1935年,捷克企业ČKD(Českomoravská Kolben-Daněk 捷克摩拉维亚-科尔本公司,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打算开发一款新型坦克来代替之前的LT-35,因为这种坦克结构比较复杂,可靠性欠缺,如果开发出更好的新产品,就很可能获得军方订单或者用于出口。ČKD的主业是汽车,开发军品的经验不够,于是找上了更加专业的斯柯达(Škoda)合作,推出了大尺寸负重轮和片状弹簧悬挂的设计。

二战德国装甲部队对抗T-34大军的唯一希望,并不是虎式 - 4

二战德国装甲部队对抗T-34大军的唯一希望,并不是虎式 - 5

▲涂上了“铁十字”的PZ.38(t)

这种坦克被捷克军方采用,命名为LT-38,在捷克被纳米德国吞并后,LT-38也就成了德军的装备。经过对LT-38的考察,德军认为这是一种优秀的坦克,综合性能超过了德国一号和二号坦克,与三号坦克相当,在射程和可靠性上还超过了三号坦克。于是,心满意足的德军给予了LT-38一个新编号PZ.38(t),并且编入了第七和第八装甲师。

二战德国装甲部队对抗T-34大军的唯一希望,并不是虎式 - 6

与其它坦克相比,PZ.38(t)的最大优点是结构简单,可靠性好,机动性强,曾经有能装备一个团的PZ.38(t)坦克直接从工厂开往前线,用两多的时间走完了以前需要一星期才能走完的路程,还没有发生任何故障。德军PZ.38(t)车组对自己座驾的评价也很高,认为这是一种发动机、变速箱、悬挂装置能够完美协调的坦克。这种个头不大,足够灵活可靠的坦克在战争初期极其适合德军的闪电战,在法国战役中,隆美尔的第七装甲师就是使用PZ.38(t)长驱直入,撵得英法军队东逃西窜。

二战德国装甲部队对抗T-34大军的唯一希望,并不是虎式 - 7

▲直接在38(t)的底盘上改装出来的战车

直到1942年,PZ.38(t)一直被德军当做主力坦克使用,王牌车长卡尔乌斯最早就是PZ.38(t)上的装填手。PZ.38(t)共生产了1411辆,只是在东线遇到了那些皮糙肉厚的苏联坦克后,德军才感觉这种小坦克确实不能再在一线使用了,变成了二线装备,用于训练、警戒、清剿游击队之用。但这种小车成熟可靠,就这样退居二线实在可惜,于是德军又在其底盘基础上发展出了多种变型,军迷们所熟知的“蟋蟀”、“黄鼠狼”就是这么来的,此外还有抢救车、侦察坦克、防空车等各种各样的形式。

二战德国装甲部队对抗T-34大军的唯一希望,并不是虎式 - 8

但要说PZ.38(t)最著名的衍生型号,恐怕要非“追猎者”坦克歼击车莫属了。时间到了1943年,纳粹德国的装甲部队已经渐露窘境,整体转入战略防守,前线急需补上因坦克损失太多而丧失的战斗力。古德里安在1943年3月提出研制轻型坦克歼击车的建议,被德国陆军兵器局采纳,于1943年12月下令研制“战斗全重为13吨的38(t)轻型突击炮”,并且明确规定,这种轻型突击炮和38(t)坦克零部件的通用性要达到80%,由捷克斯柯达公司负责研制。

二战德国装甲部队对抗T-34大军的唯一希望,并不是虎式 - 9

▲“追猎者”虽小,却是元首亲自关心的武器

要说斯柯达的效率还是不错的,只花了1个月就拿出了样车,1944年6月19日,被正式命名为“追猎者”坦克歼击车。“追猎者”坦克歼击车从1944年4月到1945年5月一共生产了2584辆。“追猎者”这个名字并不符合德国对装甲车辆的命名法则,究竟怎么来的到现在也不大清楚,一般认为是来自前线部队,或是研制时因为和E-10搞混了的原因。

二战德国装甲部队对抗T-34大军的唯一希望,并不是虎式 - 10

二战德国装甲部队对抗T-34大军的唯一希望,并不是虎式 - 11

不管名字叫什么,这种形状独特的歼击车一眼就能被认出来——无论从前后左右哪个方向观察,看到的都是大倾角的轮廓,这使它在装甲没那么厚的前提下具备了较好的防护性能,低矮的外形(1.84米,加顶置机枪2.1米)使中弹概率进一步降低,这样一来,在生存性上就没有付出太多的代价。

二战德国装甲部队对抗T-34大军的唯一希望,并不是虎式 - 12

二战德国装甲部队对抗T-34大军的唯一希望,并不是虎式 - 13

“追猎者”的主炮为四号坦克歼击车的75mm Pak39炮,被固定在前装甲上的炮座中,位置偏右,所以左右转动角度不同,向左转5度,右转11度,偏右放置的主炮也导致右边的悬挂比左边多承重55公斤。辅助武器包括一门顶置的全方位(Rundumsfeuer)遥控机枪,由装填手通过车内的潜望镜(3倍倍率,8度视野)和扳机控制,倒有些“遥控武器站”的意思,只是重新装填需要打开舱门操作,有一些安全上的隐忧。

二战德国装甲部队对抗T-34大军的唯一希望,并不是虎式 - 14

▲《坦克世界》中38(t)和“追猎者”的对比

可以看出二者的相似,但“追猎者”的

负重轮更大,导向轮也有区别

“追猎者”的动力装置为6缸水冷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160马力, 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战斗全重16吨,油箱满载时可在公路上行驶180公里或野地130公里。最高时速40公里。实战证明,这种小车扛大炮的方案还是非常实用的。

二战德国装甲部队对抗T-34大军的唯一希望,并不是虎式 - 15

▲一人高的“追猎者”的尺寸确实很小

四名乘员显得有些挤,装弹也有些别扭

但都还可以克服

“追猎者”的Pak39火炮精度和威力都不错,甚至可在1500米的距离上击毁多数盟军装甲车辆,越野能力比大多数盟军坦克都好,实战中的战法主要是伏击,训练有素的车组在发现目标15秒内就完成开火,不过战争后期德军损失了很多老手,训练几周就上阵的新车组往往达不到这个水平,但即便如此,“追猎者”也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反坦克兵器。

二战德国装甲部队对抗T-34大军的唯一希望,并不是虎式 - 16

▲低矮的外形使“追猎者”更容易隐蔽

在灌木和树林中打伏击

阿登战役中,装备“追猎者”的18个战车连和741营(1944年9月组建),共295辆战车秘密到达前线,到12月30日为止,德军还有16个连,计190辆“追猎者”,其中131辆还能作战,741营还剩2个连,67辆,其中38辆还能动弹。考虑到盟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以及盟军装甲部队的绝对数量优势,这个损失率算是很低了,大致反映了“追猎者”不错的战场生存能力。

二战德国装甲部队对抗T-34大军的唯一希望,并不是虎式 - 17

到了1945年3月,东线的51个反坦克连仍有529辆“追猎者”,其中359辆可动。而西线的26个反坦克连还有236辆,其中137辆是能开动的。德军在4月的最后一次报告显示,东线仍有661辆“追猎者”,其中489辆可动,而西线有101辆“追猎者”,其中79辆可动。意大利方向有76辆,其中64辆可动。这些报告显示出“追猎者”具有相当高的出勤率,可靠性和生存性。

二战德国装甲部队对抗T-34大军的唯一希望,并不是虎式 - 18

▲除了反坦克,“追猎者”也可以充当

突击炮支援步兵

即使在战争晚期,“追猎者”的表现依然出色,德军的报告显示了一线官兵对它的喜爱——“……它的性能已经在实战中得到检验,其乘员为它感到自豪,跟随作战的步兵也相信它的能力。尤其是其顶置的机枪更是大受称赞,强大的火炮,低矮的外型,流畅的斜面装甲保证了它既能与敌军作战又能很好的支援步兵进攻和防守……”

二战德国装甲部队对抗T-34大军的唯一希望,并不是虎式 - 19

德军的战报还显示出“追猎者”的战绩不俗,东线某个德军部队的报告中有这样的记载——“……一个连就摧毁了20辆敌军坦克,而自身没有任何损失。有一个营摧毁了57辆坦克,其中包括在800米距离上摧毁了2辆JS-122。没有一辆歼击车被敌方火力击穿,这个营为了到达指定地点,一天之内运动了160公里而没有一辆出现机械故障……”

二战德国装甲部队对抗T-34大军的唯一希望,并不是虎式 - 20

仔细分析“追猎者”的实战表现,就会发现它正好和德军那些坚甲利炮的“虎”“豹”相反。盾重炮狠的“虎”“豹”虽然常令盟军坦克徒呼奈何,避之不及,却因为复杂的结构、高昂的成本和过长的工时而产量有限,在战场上也经常因为机械故障多发而被迫抛弃,虽有战绩,但细账一算,还是很划不来的。反倒是“追猎者”这种类型的歼击车,能够达到成本、可靠性、防护和威力的平衡,战场生存性较佳,实战效果也更好。

二战德国装甲部队对抗T-34大军的唯一希望,并不是虎式 - 21

▲“追猎者”的成本只折合当时的两万多美元

而虎式则接近16万美元

当然,无论从道义还是实力上讲,凭轴心国的家当,要想打赢二战是很困难的,“追猎者”因为投产太晚也最终没有起到特别大的作用。不过,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如果德军能更早地把思维转过弯来,一开始就多搞一些“追猎者”歼击车这样的高效费比武器,把追猎者当成德意志的装甲中坚力量,而不是一味强调单个装备的高性能,就能把的有限资源用到极致。也就可以避免战争后期装甲部队几近全灭,最后要全靠“铁拳”来抵抗盟国坦克大军的惨状了。如果战争一开始就装备的话,苏联的装甲部队或许根本就吃不消,也许历史将会是另外一番模样。

二战德国装甲部队对抗T-34大军的唯一希望,并不是虎式 - 22

▲到了21世纪,瑞士仍然有保存完好

能开动的“追猎者”

表面上看,“追猎者”是德国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搞的一个应急产品,却在战后却得到西方军史专家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有可能帮希特勒力挽狂澜的兵器,而且这个武器在战后竟然还在生产——被解放的捷克继续制造这种价廉物美的歼击车,并且出口了100多辆到瑞士,被一直用到70年代。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观看军武精选视频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购买军武优选商品

明日军武日历:工作中不要忘记你的其他朋友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821120490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