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3月29日 24.2°C-26.9°C
澳元 : 人民币=4.71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我是怎样读大学的?

2018-01-29 来源: 王明夫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我是怎样读大学的?

纪念大本毕业30周年(1988-2018)

文 | 王明夫

“深度阅读所沉积而成的四样东西,视角立场、逻辑思维、情怀审美和文字功夫,是我整个人生系统运行的底层架构,也是我后来职业发展的个人特征。”

我正式入学过的大学有五所,本科华东师大,研究生南京大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留学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进修中国科技大学。

其中本科阶段的读书,为我的一生,打下了底子,奠定了基础。

我是怎样读大学的? - 1

1984年高考,我以江西省政治科状元的成绩,考入上海华东师大政教系政教专业。

这个专业是神马,对我的人生意味着啥,从入学到毕业我都没有建立起认识,

甚至对这个问题本身,都缺乏起码的觉察。

我能真切感受到的是,这个专业不太受人待见。

那个时候,师大园有一些戏谑的说法,调侃各系的特征:

比如说疯疯癫癫的中文系、洋里洋气的外语系、老老实实的教育系等等,说到政教系,就说是“一本正经的政教系”,

而且还说谈恋爱侬勿要跟政教系人谈,因为伊拉跳舞都是按马列的步伐跳的。

可想而知,在时人的心目中,这个专业,大抵呵呵了。

其时,我自己倒感觉不出它好或不好:

课业上,按部就班地依照系里安排的课程表,一个学期接一个学期地过,

上课或逃课,临考就突击复习考试范围、拿奖学金,

攒够学分,四年到点顺利毕业。

课堂学了啥、考了啥,早已记忆无多了。

有的老师学问好,课也讲得好,我自然就听课。

也有一些课堂,是十分乏味的,怎么把课堂时间利用起来,熬过那段无聊难耐的时光,是个问题。

我多半是带本书自己看,下课时候也就把相应的章节看完了。

中共党史、国际共运史、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哲原理、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西方政治思想史、自然发展史、世界近现代史、西方艺术思潮、行政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列经典原著选读、毛选、党的建设、教育学……等等课程。

这些课程的课本,我基本上就是这样完成通读的。

我是怎样读大学的? - 2

想想看,用了四年时间学这样课程的大学生,能有什么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

能解决什么应用性的问题?

除了上帝安排你去治国平天下或为往圣继绝学,否则这些知识,在我等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实务中,一无用处。

等我意识到这些课程“有用”的时候,那是人到中年之后的事情了。

最近看到一段文字很有意思,说:

浙江大学的一个老师,他教的课是《围城》里最不受人待见的社会学,但他敝帚自珍、认认真真。

当学生问他什么专业好就业时,他的回答是:

“别问我什么专业好就业,这基本是找抽的问题,想就业好,就去学剃头去,上午学了,下午就能赚钱”。

我会心一笑。

对我的大本阶段来说,那些课程的教学和考试,有着学分和奖学金的意义。

而在知识的意义上,我并不喜欢它们也不讨厌它们。

但有一点,对我的一生至关重要。

是的,一生,至关重要!

那就是这些课程的名称和话题,无形中引导了我泡图书馆的阅读范围。

让我读了一批这些方面的学术期刊、学术著作、西哲经典、人物传记,另外还阅读了一批小说、散文、诗歌、文学批评和电影评论。

这样的泡图书馆,构成我大本四年生活的半壁江山(另半壁江山是恋情,令人死去活来、美到极致和痛到彻底的青春必修课,我迟早要另写一篇文字,论恋爱作为必修课对大学生活的意义)。

华东师大的图书馆,座落在美丽的丽娃河畔,其西三楼的社科阅览室和东二楼的期刊阅览室,是我的最爱:

那里的图书分类摆放的位置、那里的一些书的划记和折痕、那里的对面阅读女生、那里的严肃认真到爆的值班老太太,至今我还记得十分清晰。

在我孤苦无依、精神迷茫的大本岁月,图书馆是我最重要的精神寄托和自我安顿。

后来,我把泡图书馆的这一批阅读,称作是深度阅读,严肃的学术阅读。

我是怎样读大学的? - 3

严肃的学术阅读,是一种什么感觉?

枯燥,没有任何娱乐性,不轻松,不happy。

推进得很慢,无法快速阅读,一本书甚至一段话都要读很长的时间。

通篇晦涩,不知所云,读完了也不知道它在说什么,

不是当时不知道它在说什么,而是永远你都不可能知道它在说什么,

这种感觉,也是常有的。

比如黑格尔的《小逻辑》和胡塞尔的《现象学》。

如果要用一个比喻来形容的话,严肃的学术阅读,那感觉像是篆刻(动词):

硬碰硬,你必须沉浸其中、一丝不苟、高度认真、耐心体会。

用十分力道的劲儿而且必须是静谧纵深的巧劲儿,跟一块坚硬的、冰冷的东西,

完成或者实际上完不成。

但你在努力地去完成一种私我的、互动的、有力的冲突、碰撞、较劲、互掐和对话,

然后那块东西的大部分还是它自己,它跟你较劲儿的那一小部分,

留下了你的理解、表达、印记和创作。

甚至成为了你钟爱的作品、你生命的倾诉。

我是怎样读大学的? - 4

于今我还记忆犹新。

当年读黑格尔《小逻辑》和《哲学史讲演录》、马克思《资本论》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自然辩证法导言》、列宁《哲学笔记》、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和《论优美感和崇高感》;

贺麟的黑格尔研究、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和《美的历程》、冯契《中国哲学史》、卢梭《社会契约论》、《忏悔录》和《爱弥儿》、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佛洛伊德《梦的解析》;

阿德勒《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英文书名为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又译作《自卑与超越》)和他的《理解人性》(Understanding Human Nature)、萨特《存在与虚无》;

赵鑫珊《科学艺术哲学断想》、高尔泰的美学论文、李劫的文学批评和朱大可的电影评论、许子东的郁达夫研究、严家其《首脑论》;

还有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走向未来丛书》、《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月刊》等各种学术期刊,以及《北京大学学报》、《复旦大学学报》等各个大学学报时……

那种“篆刻”(动词)般的感觉。

今天重新记起这些书名、作者、刊名,恍如隔世,无限怀恋。

1984-1988,我的大本岁月,19-23岁那样的年华。

中国改革开放那样的时代,上海那样的城市。

华东师大那样的大学,丽娃河畔那样的美丽校园。

我是怎样读大学的? - 5

在那些书、作者和期刊中,有些什么呢?

拿《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来说,

尼采用了三年时间写成,1883年完成书的第一第二部分,1884年完成了第三部分,1885年完成了最后一部分。

尼采在这部著作中阐述了著名的“同一性的永恒轮回”的思想。

这是他的两个主要思想体系中的一个。

而另一个“趋向权力的意志”的构思,由于他的身心崩溃而半途夭折。

著名的“超人”理想和“超人”形象就是在这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

尼采这样评价自己的这部著作:

在我的著作中,《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占有特殊的地位。

它是我给予人类的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馈赠。

这部著作发出的声音将响彻千年,它来自真理的深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放下去的每个吊桶无不满载而归。

这里,没有任何“先知”的预言,没有所谓教主在布道,人们一定会首先聆听出自查拉图斯特拉之口的这种平静的声音。

最平静的话语乃是狂飙的先声,悄然而至的思想会左右世界。

闻一多说,尼采的著作“是生命力饱涨的象征,是生命的顶峰”。

雅斯贝尔斯说尼采的著作“给西方哲学带来颤栗。”

我是怎样读大学的? - 6

得益于这批阅读,我以论文《关于自我实现的哲学思考》,获得政教系论文大奖赛一等奖,一举逆转了我的自卑心理。

后来又得过几次校级的征文奖项,其中有一篇是写人道主义与人权的。

那个年代的显学,题目和内容,现记不起来了。

一只来自于江西乡下的丑小鸭,卑微、迷茫、无助和不安,在大上海漂泊沉浮、苦苦挣扎了二三年后,终于在师大园的丽娃河畔,筑建起他自己的精神岛屿。

后来我在南京大学法律系读研究生期间,在《江海学刊》、《晋阳学刊》、《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一连发表了十几篇学术论文。

成为研究生里的学术明星,实际上也是大本时候深度阅读所积累的底子,在年龄又稍长三几年后的释放和表达而已。

30年前大本的所有阅读,书中文中的具体知识、观点、论证和论据,我记忆中早已荡然无存,一如雁过无痕,无益于我亦无误于我。

但这一批阅读,就像是地质沉积一样。

经四度春秋寒暑,在我身上沉积成了四样东西:

一是视角与立场,从宏观的、社会的、家国的、人类的视角,观察现象、看待问题;

二是逻辑思维能力;

三是情怀与审美;

四是语言功夫,包括演讲和写作能力。

当年所学的知识、所追的热点、所趋的潮流,早已成前尘往事、老化飘散。

但视角、逻辑、情怀和文字这四样东西,却成为我后来人生的个人特质和基础能力,

它们就像我个人特有的通用软件,应用于人生的各种遭遇、境况、素材、场景和系统,都让我进入有效运行的状态。

常常有年轻人问我,读书记不住怎么办?是否就白读了?

我认为:

读书并不是为了记住什么,记不住什么是大多数人的正常态,don’t care。

真正重要的,是通过深度阅读而沉积形成的视野、逻辑、思维和情怀。

我是怎样读大学的? - 7

有了逻辑思维能力,才能穿越信息量泛滥、知识过载、现象纷繁杂乱的迷雾;

看清真正的因果链条和规律,化繁为简、识别要害;

完成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如今流行的网上阅读、轻松阅读、快餐式阅读、碎片化阅读,

尤其是音频方式的“听书”学习,将给你造成可怕的后果。

它会久而久之、悄无声息地萎缩你的深度思维能力;

最终让你的思考和逻辑能力侏儒化,永无再高大起来的可能性。

我对和君商学院的学生,经常强调要少刷屏阅读、少追热点八卦;

多做深度阅读,其因即在于我的这种认识。

我的这种认识,是否已经过气和陈腐?

但愿不是。

我是怎样读大学的? - 8

有了自己的情怀与审美,才构建起了人生中的“我”;

才发起、诞生、跃动和存在着我的真伪、我的善恶、我的美丑、我的好恶、我的爱恨、我的贵贱、我的向背、我的取舍、我的性灵与心情、我的温暖与冷感。

我很难想象,如果不是当年的上海风尚和华师校风熏陶了我的情怀和审美,我的人生何寻旨归与意趣?

我这样说,你不要误解以为我有很好的情怀和很高的审美。

我是说“我的“情怀和审美。

走到人工智能时代的今天,我常常有一种预感,

将来的人,一切知识和能力都将被机器和数码所取代(包括逻辑思维能力)。

惟情怀和审美,最后保留为“我”,成为“我之为我”的最后特质、价值和意义。

无论是个体还是类,倘若不发育出和活跃着某种情怀和审美,“我”将不复存在,

人类中只有高度智能IT化甚至标准化的人,但没有“我”;

有“这个”人和“那个”人,就像有“这个”iPhone和“那个”iPhone,但没有“我”和“你”、没有“你-我-他”。

我斗胆仿照一下德国古典哲学的调调儿或海德格尔的“亲在”(Dasein)概念,

来发明一个词儿叫“活在”,

我觉得,情怀和审美,是任何人的“我”的最后的“活在”。

如果你读这些文字觉得很别扭,就一哂了之,或者干脆跳过去,当没看见。

我是怎样读大学的? - 9

文字功夫,自大学毕业后,一直就是我在人生不同阶段的亮点和优势,

甚至在我早年职场期间一次次地扮演了救命稻草的功能。

当我在职场上还没有什么职业能力和专业优势的时候,

人们首先是因为我的文字功夫而形成对我的泛泛印象:有才。

于是,去留、用废、薪酬、任免等事关人生境况和转折的考量事项,

我在多次险些被咔嚓干掉的时候,因为文字才气而得以幸存。

百无一用是书生,但写个东西、抄个玩意,秀才还是用得着的。

深度阅读所沉积而成的四样东西,视角立场、逻辑思维、情怀审美和文字功夫,

是我整个人生系统运行的底层架构,也是我后来职业发展的个人特征。

我的职业生涯,先后从事大学教师、证券分析、金融投资、并购重组、管理咨询、商学教学、企业领导和管理等工作,

基本上都是实务工作和经商活动,如果说有什么过人之处或可赞亮点,端赖四样东西的灵光照耀。

我后来创建和君商学院,设计商学院的知识结构、阅读书目单、课程体系,建设校风学风,都围绕这四样东西的培养而着墨甚重。

我提出的“三度修炼”中的厚度一说,所谓“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也对此多有意指。

前些时候,和君商学院第十一届招生面试,

一个小伙子坐在我对面,一表人材、眼光放亮,

整个人都散发着聪明机灵和青春朝气,我一眼就看上他了。

一看他的简历,大四学生,满纸高大上的记录,

北京顶级名校、热门专业、科技创业、N多名目耀眼的活动、N多大牛企业的实习经历。

我说:

你是个非常棒的人,可惜了,大学时候都搞活动和实习去了,没怎么读书。

他承认。

那么多活动和实习,他究竟学到了什么,只有他自己和鬼才知道。

这样的大学经历或简历,有利于找工作,却不利于后半生。

年轻时候不好好读一批书,人生越往后走越没有后劲。

等自己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补上了。

读书如花,过季不开。

1988年我从华东师大政教系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

人生漫道真如铁,轻舟已过万重山,岁月已至2018,我毕业30周年了。

今日晨起,阳光灿烂,乍然兴起写下以上文字,纪念我的青春、感念我的母校!

再读一篇:

那些年想混进北大听的大师课!

— THE END —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