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3月29日 22.9°C-26.1°C
澳元 : 人民币=4.71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国医药,创新力大爆发 | 氪记2018

2018-12-26 来源: 梦想家菜菜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关注并标星36氪

每天3次,打卡阅读

更快更深刻洞察互联网商业

━━━━━━

中国医药,创新力大爆发 | 氪记2018 - 1

剧烈变化之中,2019年将有哪些新趋势?

文 | 梦想家菜菜

编辑|李洋 苑伶

医药是今年医疗大健康板块中最亮眼的赛道。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2018年的中国医药,我们认为是“自主研发创新力爆发”的一年。无论是资本面、政策面、人才面还是二级市场表现,都指向了这一点。

本文将讨论以下话题:

资本寒冬之中,医药的投融资表现如何?

“海归潮”已经形成,它将如何影响资本市场的动作?

给一个判断:创新药步入收获期

大环境寒热参半,政策指向何方?

剧烈变化之中,2019年将有哪些新趋势?

中国医药,创新力大爆发 | 氪记2018 - 2

自主研发黄金时代开启

2018年移动互联网赛道的创业黄金十年结束了。但是医药赛道完全是一副截然不同的景象——几乎每一两周,都会见到一条大额融资消息。医药的黄金时期,才刚刚开始。

36氪整理了2014-2018年医药赛道的投融资事件数据。我们看到,2014年和2015年,融资事件数仅为171个和254个;而2016年起赛道骤然升温,2016年融资事件数达到顶峰,共有401个;尽管资本寒冬来临,2017年、2018年的数据也没有大幅降低,分别为302个和279个,基本保持平稳。

也不是全然没有影响。

华盖医疗基金董事总经理施国敏对36氪表示,“资本寒冬不仅反映在项目融资,也反映在基金募集,甚至母基金,整个2018年下降了很多,有不少项目和基金都存在很大的压力”。

“融资压力会使基金调整投资策略”,他说,“策略调整上,一是会更理性,也可以对项目有更多选择权,包括项目的估值也下来了,这个在近期接触的不少项目已经比较明显了,很多项目都先得想怎么活下来”。

“二是影响基金是否与前期的策略保持一致或调整,包括投资的细分方向选择可能也会有所调整,不会单纯追逐只有听起来高大上的概念,所谓高水平重复,而投资节奏也会有所放缓。但对符合策略的差异化的好项目仍然有很多基金在追逐,市场的基金也好,项目也好,分化比较明显。此外,基金和项目都会更强调内功,包括投后增值服务能力和资源嫁接,以及企业的未来预期的可实现性。”华盖医疗基金董事总经理施国敏分析道。

英诺天使基金的李英杰对36氪说道,“资本寒冬不会使我们的投资节奏放缓,这个大背景下,敢于创业的优秀人才是值得投资的,但投资决策过程中会更加慎重。至于投资策略,资本寒冬中总体改变也不大,还会是聚焦早期,聚焦原始创新转化,只是会更加聚焦精英创业,关注硬科技、生物医药的比例会增多。”

来自美国硅谷的投资机构Elysium VC主要投资硅谷和欧洲的项目,但资本寒冬使得他们调整项目进入中国市场的策略。Elysium VC的合伙人Jackie说道,“今年的募资确实受到资本寒冬的影响,相信明年开始会更加困难,包括我们投资的项目未来进入中国市场的策略方面,都会做一定程度上的调整。同时在全球经济预期下行的可见未来,我们对早期项目会比以往更多的谨慎。长远来看,这只是一个小的拐点,并未到大的转折,机会还是非常多的。

中国医药,创新力大爆发 | 氪记2018 - 3

其中,有一个细分赛道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创新药研发。

投融资事件数量上,国内创新药研发在2014年以前还只是“星星点点”,每年只有1-6个投资事件发生;2016年后,它们开始“形成火焰”,数据激增到16个;近两年增长势头良好,2018年投资事件数量最多,达到23个。

2018年,创新药项目身处资本寒冬之中,融资额并没有下降,反而往上生长。今年种子轮、天使轮的融资规模基本都在数千万人民币左右,A轮多达到上亿人民币,B轮或以上也是上亿人民币打底。

尽管医药是个慢行业,但近年来融资速度很快,这足以体现资本对该赛道的看好程度。从2016年起,更有一家公司在一年内完成多次融资的案例。2016年,诚志股份和华领医药都在当年完成了两轮融资,如今华领医药已经在港交所上市了,上市的情况我们还会在下文详述。2017年,天境生物、北海康成在一年内有两次融资,盛世泰科更是在当年完成三次融资。2018年,一年内完成两次融资的还有领晟医药和鑫康合生物。

中国医药,创新力大爆发 | 氪记2018 - 4

对于创新药的这波趋势,很多创业者和投资人的感受也非常强烈。诺灵生物创始人孙滨源表示,“2018年医药行业发生的两个事件,对整个生物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第一是医药体系改革让原研产品快速引进;第二是中国进口的PD-1价格低于美国和香港,成为世界最低价格。这两个事件不是偶然,很可能是国内医药行业由注重跟随到追求差异化的转折点。”

普华资本管理合伙人周密则认为,从国家的大政方针来讲,是在挤压低水平的仿制重复建设,并且挤压流通环节的水分。但国家在鼓励创新方面一直非常积极,总体来讲这对创业投资和创新孵化是非常有利的。这恰恰给了关注于早期、关注于先进技术的投资机构机会。

中国医药,创新力大爆发 | 氪记2018 - 2

二级市场加大火力

年初,港交所打响了对生物科技公司的“争夺战”,前所未有地改革了上市规则——“允许创新型公司采取双重股权结构上市”、“允许尚未盈利或者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来香港上市”。

这两条规定相当于对创新型生物科技企业敞开了大门,因为创新药研发是一个前期投入极高、周期极长的行业,常有人说需要“十年十亿美金”,此前很多技术壁垒极高的生物企业都因为没有收入而无法上市。

目前,已在港交所上市的企业包括了华领医药、信达生物、百济神州、歌礼制药。其中华领医药在今年3月完成了高达1.174亿美元的E轮投资,资方包括Blue Pool Capital、通和毓承、K11 Investments、药明康德等,随后又紧接着到香港完成了上市。接下来,正在准备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包括了亚盛医药、君实生物、基石药业、盟科医药、迈博药业、康希诺生物等。不过,从市场表现来看,真正在港交所上市的也都是大估值的药企。

创新药企业上市后,得以筹集到更多的资金,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研发进程,加速了商业化落地。

除了港交所为生物科技企业IPO开绿灯,上交所也对创新型药企宣布了利好消息。在11月底的进博会上,国家宣布将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定位非常明确,是专门为科技型创新性企业服务的。科创板的设立,传达出鼓励创新药研发的信号,这也是给创新型药企的一针强心剂。

中国医药,创新力大爆发 | 氪记2018 - 2

“海归潮”不会继续推高公司估值

国内政策对医药创新的激励,以及国内庞大的市场体量,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高经验值海外人才归国。可以说,这些海外人才已经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海归潮”。

资料显示,CBA(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是美国最大的华人生物医药协会,它共有五千多名登记会员。2018年,该协会有大约一半的会员在国内有自己的创业项目,或者是交流合作项目,常年往返于中美两国之间。SAPA(美中药协)中国分会的六千余名会员中,也有将近两千名会员回到国内工作。

36氪在与几家美元基金的沟通中了解到,有华人背景的美国医药公司很受看好,因为这类公司掌握美国的领先的医药技术,可以在美国很好地打开市场;同时,核心团队的华人背景也帮助他们在中国市场立足。因此,这类企业可以同时打开中美两国市场,并且获得来自中美两国投资机构的认可。

价格方面,市场上一些观点认为国内的生物医药市场已出现泡沫,国外项目的价格更便宜。但36氪接触的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则表示,其实美国的项目价格有些两极分化,一般的项目价格是比国内便宜的,但是真正技术领先的项目,价格是远高于国内的。

华盖医疗基金董事总经理施国敏对36氪表示,“海归潮对投资额度不太会有实质性影响,估值还是看项目本身质量。对涉及美元项目,如果项目仍然是搭建海外架构,资金需要出境,这对估值会有影响。”

英诺天使基金的李英杰也表达了相近观点,“对‘海归’企业的投资策略、投资额并不会刻意区别于本土企业,名校是基础,具体的估值还是要看人本身、项目本身”。

至于投资重点,36氪认为要放在自主创新研发上,而非把国外的品种授权引进License-in。拿一些36氪此前报道的项目举例,深透医疗具备刚刚拿到FDA自研的AI影像采集技术,获得了真格基金、百度风投、Facebook投资人Jim Breyer等国内外机构的投资;诺灵生物在美国自主研发了ADC高分子偶联技术,并切入中国市场,完成了5000万元A轮融资;IDbyDNA推出专利的临床宏基因组分析平台,在美国、南美、欧洲和中国都建立了较成熟的市场渠道。

华盖医疗基金董事总经理施国敏认为,“海归潮本身是好事,而且现在新一轮回来的海归会比以往的更具有目标性,这体现在所带来的项目、这些海归的实际运营企业能力等,甚至能看到一些纯老外加入中国团队。对基金的投资而言,也是多了一些选择,对于真正的海外资源嫁接中国市场的项目,基金考虑合作的机会更多一些。”

同时,施国敏还分析了“海归企业”落地的情况,他说,“这一轮的海归人才在中国医药创新对外接轨的政策开放下,会更有优势,同时这些海外引入的项目最大的挑战也还是国内的具体落地,包括项目的临床研究推进、未来生产和销售、新药具体品种上的合作交易,以及与产业公司的合作及并购整合等。”

中国医药,创新力大爆发 | 氪记2018 - 2

给一个判断:创新药已步入收获期

从今年研发成果来看,36氪认为国内创新药已经步入了收获期。

凭借优先审评审批制度,一大批进口新药和国产新药得以快速获批上市。最快的记录,是今年4月默沙东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九价HPV疫苗)在短短9天时间内,就获得了有条件上市的资格。

2017年,只有一个国内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而到了2018年(截至12月24日),这个数字骤然涨到了五个。今年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创新药达到历史新高,为中国带来了48个新分子实体,其中全球首次获批的新药有6个。

另外特别引人关注的,是今年5月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19K(硫培非格司亭)上市,这是国内首个帮助降低化疗后感染的长效制剂。在12月也爆出了一个重磅上市药,君实生物的抗肿瘤PD-1抗体药物获批上市,这是首个上市的国产PD-1抗体药物。今年PD-1赛道可以说是热闹非常,国内的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百济神州也已经递交了PD-1新药上市申请,在君实生物之后,这三家公司的产品也有望紧接着上市,上市或许是在明年,又或许能赶上今年的尾巴。

中国医药,创新力大爆发 | 氪记2018 - 2

大环境寒热参半,政策指向何方?

从整个大环境来看,今年表现出寒热参半的态势。

人们对医药赛道的高涨热情从去年一直延续到了今年上半年,这期间,华大基因、金斯瑞、恒瑞医药这几只二级市场的明星股票给予了市场极大的信心。今年下半年,高涨的热情被几盆凉水浇息。长生生物狂犬病疫苗造假事件出现,而后股市整体飘绿,医药股也未能幸免。

医药行业是受政策影响波动较大的行业,因此政策面的动向尤为重要。未来,政策将引导我们指向何方?今年,有三个方面特别值得重视:

鼓励创新药的政策进一步延续:一方面,药品审评审批制度鼓励创新药,简化审评流程,加快审评速度;另一方面,国家将对企业的研发费用进行减税,有助于研发型药企提高利润。

医保局权利集中化:今年的政府机构改革幅度很大,撤销了食药监总局、医改办,组建了医保局。机构的变动,使得医保局聚集了大多数与医药有关的职能,包括拟定医保政策、监管医保基金、制定药品及医疗服务的价格、制定药品及医疗服务的招标采购政策、监督医保范围内的医疗机构等等。

“4+7”城市集中采购方案:年底,国家在医药领域出台了这个重磅政策,对4个直辖市和7个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在药品集中采购过程中要明确采购数量,这是首次在国家层面尝试的联合招标采购。

创新药评审速度提高、环节简化、税费降低,鼓励创新药的政策进一步延续,这对创新药未来的发展是一大利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对市场上的药企要求提高了,会使得药品质量上升;进口抗癌药零关税、“4+7”城市集中采购方案,这两个政策结合起来,对药品的价格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可能会压缩药企利润,使得药品价格下降。

中国医药,创新力大爆发 | 氪记2018 - 2

剧烈变化之中,2019年将有哪些新趋势?

就像上文讨论的,2018年我们一起见证了医药赛道的新政策、资本的新走向,也看到了外部环境的资本寒冬。剧烈的变化将会指引我们走向何方?36氪想对2019年做一些预测,与大家共同探讨。

1. PD-1赛道竞争已经白热化,君实医药的PD-1已经上市,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百济神州也已经递交了PD-1新药上市申请,因此行业焦点不能只放在研发上,还将放在市场策略上。

2. 医药研发的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审批上市这三个环节,AI+医药研发还算比较空白。这三个环节重复实验多、耗时长、费用高,未来会看到AI的身影。AI+医药这项技术的靠谱程度还需要时间验证,几年后才会有一个大爆发。

3.“海归潮”将继续扩张,会有更多的高经验值的海外人才将技术带回国内,他们将成为颇受资本青睐的一支队伍;同时,也会有更多资本开始布局美国或英国的项目。“海归潮”的形成,也给国内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4. 随着医药政策的推进,未来市场对技术门槛的要求会更高,对创新药是巨大的利好,而仿制药的日子恐怕会更加难过。

总的来说,2018年资本寒冬的大环境给医药赛道带来了挑战,未来两级分化会更明显。优质的创新项目仍是资本追逐的宠儿,只是估值可能会放低一些;而技术壁垒不高的项目,恐怕要向做些转型,才能活得下来。时代的浪潮,在推着企业走向创新力爆发的那一天。

标星36氪,每天获取圈内最新资讯

成为进阶互联网人

中国医药,创新力大爆发 | 氪记2018 - 10

中国医药,创新力大爆发 | 氪记2018 - 11

中国医药,创新力大爆发 | 氪记2018 - 12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中国医药,创新力大爆发 | 氪记2018 - 13

互联网医疗公司到底是挖了公立医院的墙角,还是增加了生产力?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