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9日 7.4°C-12.6°C
澳元 : 人民币=4.78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宋朝皇城的赏灯轶事:宋徽宗为何放过偷他杯子的妇人?

2019-02-21 来源: 吴钩本人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宋朝皇城的赏灯轶事:宋徽宗为何放过偷他杯子的妇人? - 1

经公众号“我们都爱宋朝”(ID:wugoudasong)授权转载。

本       文       约   2586  字

阅       读       需       要

7min

人间天上,

端楼龙凤灯先赏。

倾城粉黛月明中,

春思荡。

醉金瓯仙酿。

一从鸾辂北向,

旧时宝座应蛛网。

游人此际客江乡,

空怅望。

梦连昌清唱。

——《凤皇枝令·忆景龙先赏》

宋朝皇城的赏灯轶事:宋徽宗为何放过偷他杯子的妇人? - 2

这是一首怀念北宋元宵佳节普天同庆盛况的小词。词的作者万俟咏,生卒年不详,为生活在北宋末、南宋初的诗人、音乐家。其人极有才华,既工音律,又是“诗赋科老手”,政和初年,任大晟乐府制撰之职,为宫廷雅乐创作词曲。

北宋灭亡后,汴京沦陷,万俟咏流落杭州,回忆起宋徽宗政和—宣和年间,正是北宋最繁盛之时,君臣全然不知危险将至,“王邸侯馆,歌舞升平”。元宵期间,万家灯烛,“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世间繁华就如花灯绽放。如今却成黄粱一梦,诗人心中怅然,遂提笔写下这首《凤皇枝令》。

两宋交替之际,许多衣冠南渡的诗人,心境都如万俟咏一般,常常在诗词中追忆旧京元宵的繁盛,而回忆着回忆着,眼泪就忍不住流了下来,比如李清照写《永遇乐·元宵》:

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咏叹的是自己年华的老去,万俟咏咏叹的则是人世的沧桑、繁华的易碎。他的这首《凤皇枝令》有个副题,叫“忆景龙先赏”。原来宋徽宗时,为展现太平盛世的繁华与安乐,元宵放灯提前至腊月,“自十二月十五日便放灯直至上元,谓之预赏”。《凤皇枝令》上阙文字,便是对汴京景龙门预赏元宵花灯之盛况的回忆。下阙却笔锋一转:繁华突然消逝,徽宗、钦宗父子被俘于北国,当年观赏元宵盛景的汴人,如今流落江南,只能伤感地北望中原,梦里依稀听见《连昌宫词》(一首描述大唐连昌宫兴废变迁的诗歌)的歌声,惟有感慨万端,唏嘘不已。

万俟咏这首小词,前面还有一段短序,交待了当年预赏元宵的一个有趣细节:

“(京师)自腊月十五日放灯,纵都人夜游。妇人游者,珠帘下邀住,饮以金瓯酒。有妇人饮酒毕,辄怀金瓯。左右呼之,妇人曰:‘妻之夫性严,今带酒容,何以自明,怀此金瓯为证耳。’隔帘闻笑声曰:‘与之。’”

元宵放灯期间,皇帝在景龙门摆了御酒,向游赏花灯的都人士女赠饮。万俟咏词中“倾城粉黛月明中,春思荡,醉金瓯仙酿”之语,便是讲述赏灯士女受邀畅饮御酒的动人情景。

当年还发生了一件小事:一名饮酒的妇人趁机偷了一只装御酒的金杯,结果被侍卫抓住,但隔帘却有一人传令将金瓯送给那偷杯的女子。此人便是宋徽宗。

盗杯女子一事,如果不是万俟咏亲眼所见,也应是他亲耳所闻。他对这一故事必是印象深刻,所以才在多年以后写入词序中。后世有人编撰《宣和遗事》,也将元宵节妇人盗金杯的故事收录进来,并且增补了很多绘声绘色的细节描写。

宋朝皇城的赏灯轶事:宋徽宗为何放过偷他杯子的妇人? - 3

《宣和遗事》记述说,宣和六年(1124)正月十四日夜,宋徽宗按照惯例,驾临宣德门城楼,观赏宣德门广场上的鳌山花灯,以及广场上的文娱表演。又命内臣从城楼“撒下金钱、银钱,与万姓抢金钱”。抢钱的市民若有失仪,也免追究责任。“是夜撒金钱后,万姓个个遍游市井,可谓是:灯火荧煌天不夜,笙歌嘈杂地长春”。

次日,正月十五之夜,皇帝又命光禄寺在端门摆下御酒,“那看灯的百姓,休问富贵贫贱、老少尊卑,尽到端门下赐御酒一杯”。光禄寺动员了千名吏人,“把着金卮劝酒”。更有二十四个“内前等子”(皇室侍卫)把守着,一面喝道:“一人只得吃一杯!”看灯的王孙公子、才子佳人、都人士女,“游赏之际,肩儿厮挨,手儿厮把,少也是有五千来对儿”,都涌往端门喝御酒。

人潮之中,有一名未知姓氏名字的妇人,“吃了御赐酒,将金杯藏在怀里”,却被光禄寺吏人发觉了,吏人呼喝:“这金盏是御前宝玩,休得偷去!”立刻就有几名“内前等子”跑过来,“拿住这妇人,到端门下”。此时,早有阁门舍人“将偷金杯的事奏知徽宗皇帝”。

徽宗问那女子为何盗取金杯。那女子说:“贱妾与夫婿同到鳌山下看灯,人闹里与夫相失。蒙皇帝赐酒,妾面带酒容,又不与夫同归,为恐公婆怪责,欲假皇帝金杯归家,与公婆为照。”说罢,还当场作了一首《鹧鸪天》,向皇帝讨要金杯:“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观鹤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天渐晓,感皇恩,传赐酒,脸生春。归家只恐公婆责,也赐金杯作照凭。”

宋朝皇城的赏灯轶事:宋徽宗为何放过偷他杯子的妇人? - 4

宋徽宗看了妇人的词作,没有为难她,真的将金杯赏赐给她,作为御赐美酒的凭证。那妇人正要离去,却有教坊大使曹元宠奏道:

“适来妇人之词,恐是伊夫宿构此词,骗陛下金盏。只当押妇人当面命题,令他撰词。做得之时,赐与金盏;做不得之时,明正典刑。”

曹元宠的意思是,一名市井女子怎么可能在仓促之际做出一首《鹧鸪天》,很可能是她丈夫预先教了她,再让她偷取金杯,万一失手,则将词作抄写出来掩人耳目。

因此,曹元宠建议,另出一个题目,考考这妇人的文才。宋徽宗同意了这一建议,“再令妇人做一词”。那名盗杯女子说道:行,没问题,请给一个题目。宋徽宗说,那就以金盏为题,以《念奴娇》为调吧。

那盗杯女子略一思索,便口占一词:

“桂魄澄辉,禁城内万盏花灯罗列。无限佳人穿绣径,几多妖艳奇绝。凤烛交光,银灯相射,奏箫韶初歇。鸣稍响处,万民瞻仰宫阙。妾自闺门给假,与夫携手。共赏元宵,误到玉皇金殿砌。赐酒金杯满设。量窄从来,红凝粉面,尊见无凭说。假王金盏,免公婆责罚臣妾。”

宋徽宗见了此词,“大悦,不许后人攀例,赐盏与之”。

这个故事里的宋朝元宵节,可谓君民同乐,其乐也融融。可是,宋徽宗居安未能思危,全然不知灭国的危险已悄悄逼近。三年之后,靖康二年(1127),汴京陷落,徽宗、钦宗父子被金兵俘虏北上,当年陶醉于“金瓯仙酿”的市民或流离失所,或随宋室南渡,昔日的旧京繁华,只能出现在梦里。

宋朝皇城的赏灯轶事:宋徽宗为何放过偷他杯子的妇人? - 5

果粒历史·新刊推荐

宋朝皇城的赏灯轶事:宋徽宗为何放过偷他杯子的妇人? - 6

宋朝皇城的赏灯轶事:宋徽宗为何放过偷他杯子的妇人? - 7

宋朝皇城的赏灯轶事:宋徽宗为何放过偷他杯子的妇人? - 8

宋朝皇城的赏灯轶事:宋徽宗为何放过偷他杯子的妇人? - 9

不想错过国历君的推送?

添加星标就可以啦

按以下步骤操作

3秒搞定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