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3月29日 19.5°C-22.2°C
澳元 : 人民币=4.71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美欧的质疑与迟疑:如何理解中国眼中的一带一路(组图)

2019-05-01 来源: 多维新闻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4月27日结束。在当天举行的圆桌峰会上,习近平在开幕辞中提到,“要本着开放、绿色、廉洁理念,追求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

稍早前一天(4月26日),习近平在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其中提到“坚持一切合作都在阳光下运行,以零容忍态度打击腐败”,“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习近平接连提“开放”“廉洁”“高标准”被普遍看作是在回应外界对“一带一路”的质疑,比如债务陷阱、地缘政治意图等。既然有此辩解,那么“一带一路”对北京而言,究竟是什么?

难以躲避的政治元素

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有近6年的时间,本次峰会有6,000人参加说明这一倡议正在得到认可,但习近平的表态说明争议依然没有消除。

美欧的质疑与迟疑:如何理解中国眼中的一带一路(组图) - 1
习近平在开幕式强调“开放”“绿色”等在回应外界质疑时其实也是对自身的要求(图源:新华社)

这一点从北京提前一周的时间才公布峰会的具体日期也可以看出。中国官方此前多次表示将在4月下旬召开此次峰会,但并未公布确切时间。相比于首次峰会时中国官方提前一个月召开吹风会,此次峰会是在召开前不到一周的时间才召开吹风会。这种不确定性很可能就来自于参会人员的名单。

今年美国明确称不会派出高级别官员出席。2017年的首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当时美国派出了白宫国安会亚太事务高级主任波廷格(Matthew Pottinger)为代表的团队参加。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在“一带一路”问题上姿态更为冷淡,从以往的谨慎接触变为了拒绝及对立。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美国政府高官不断站出来在“一带一路”问题上指责中国,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警告非洲国家警惕中国贷款,提醒拉美国家中国是在进行“债务外交”,还施压意大利等盟友国家不要与北京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

与美国明确反对不同,英法德日等盟友则在纠结中与中国合作。本次峰会,英国参会的是财长哈蒙德(Philip Hammond),2017年参会的英国高官也是他。德国今年派出的是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Peter Altmaier),2017年参会的是经济和能源部长齐普利斯(Brigitte Zypries)。日本也没有变化,依旧是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

提升参会规格的是法国。2017年,法国前总理、参议院外交、防务和武装力量委员会主席拉法兰(Jean-Pierre Raffarin)代表出席,今年则是法国外长勒德里昂(Jean-Yves Le Drian)。

美欧的质疑与迟疑:如何理解中国眼中的一带一路(组图) - 2
当“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对欧洲大国构成包围之势时,它们也必然要重新看待中国(多维新闻制作)

总体看来,英德日参会的规格没有提升,法国虽提升了出席人员的规格,但基本也是维持在与英德日同等级别的官员水平上。英法德日领导人已经多次表示支持“一带一路”,并且在这一倡议上的合作其实已经在推进。德国经济部长此次甚至表示“欧洲主要国家愿以集体形式与中国签订“一带一路”备忘录”,却不愿以国家对国家的双边形式签署。

从美国缺席以及政府不断攻击“一带一路”,到英法德日不断犹豫与中国合作,再到西方舆论关注的“债务陷阱”及“中国试图扩大政治影响力”,种种现象背后都说明纵然“一带一路”的本质是经济建设及互联互通,但它仍难以避开大国博弈或者说政治博弈的影响。

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分歧源于中西差异

然而,西方会带着怀疑的眼光来看中国,尤其是认为“一带一路”是“债务陷阱”,主要还是基于监督与提醒之作用。然而会在这一点上与中国产生分歧,则是因为中西方有着不同的视角和总结方式。

欧美面对这类跨国政经合作倡议时,主要由私企主导具体项目的推进。然而私企则必须对投资者负责,必须着眼于短期收益,它们优先考虑的是让公司盈利。简单来说就是:哪里有利润或者哪里利润高,投资就走向哪里。各发展中国家较高的投资风险,往往令私人投资者却步,转投中国、越南等回报率更高的市场。

与西方投资模式不同的是,中国国企在“走出去”过程中扮演领头羊,在对外合作项目中承担国家大战略执行者的角色,因此常有“已经决定要去哪里,然后再设法管控风险,做到盈利”的情况。

另一方面,中国相较之下长期战略更为稳定,没有选举因素导致的政权更迭,且中国政府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做法,也令众多国家再怎么经历政府换届,也依旧愿与中国保持项目合作。这就使得中国国企愿意参与投资回报线长的项目。 

再者,因西方关注短期可见的效益,它们通常多是建设单个项目为主,难以形成后续效应。而中国通常着眼于帮助他国完成产业化改造,比如对于产油丰富的地区,中国是从油田开采、炼油厂、加工厂、运输系统以及港口都参与建设,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产业链。当资源变成产业后,就可以为当地或者某一国提供稳定的利润,债务就不再是大问题。这也就决定这些债务,他国在未来亦能够偿还得起。 

主流媒体将监督与提醒视作自己的责任,而当他们经历了欧债危机、见证了发展中国家在与欧美政府及企业合作过程中变得负债累累,自然就会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另一个由北京主导的债务陷阱。更何况,如今在舆论中发声的除了这批“监督者”以外,还包括蓬佩奥等美国官员“永远给不出证据”的刻意抹黑。这也造就了当下围绕“一带一路”甚嚣尘上的舆论乱象。 

美欧的质疑与迟疑:如何理解中国眼中的一带一路(组图) - 3

中国在不少发展中国家,比如老挝等国家的建设并不能单纯以债务来看待(图源:新华社)

给“一带一路”贴上各种“营造陷阱”的标签很容易,但解释澄清起来却不容易。尽管中国在“一带一路”官网上有大量的资料和资料可供外界参考,但由于缺乏舆论主导权,外宣手段亦存在不足。 

面对西方的指责,中国更多的是否认或批评,却未能很好地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中国话语权的缺位或者不到位,也就使得主流媒体的看法变成了人们眼中的“真相”。加上大国博弈因素以及选举语言的影响,“一带一路”又不可避免地被针对、被抹黑,美国政府的姿态是一例,马来西亚在东海岸铁路上的反复同样是例证。 

不过,舆论纷争是一回事,各国政府都有自己的判别是非及管控债务的能力。当“一带一路”愈铺愈开,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其本面目,不少国家已经站出来为北京澄清,甚至菲律宾财长多明计斯(Carlos Dominguez III)3月明确称,菲律宾绝无所谓“中国债务陷阱”的可能。他还提到:“直至2022年末,我们全部由中国出资的项目债务额将占菲律宾总债务的4.5%,而向日本借款的债务额占9.5%。我不懂大家为何不说我们会溺亡在日本的债务之中。” 

所以对这些国家的政府而言,真正的挑战反而是如何让该国民众也能够有更好的甄别能力,得以辨别舆论中的是是非非,从而对自己国家的决策予以理性反馈。 

北京真正的考量

“一带一路”牵扯的不仅仅是互联互通的经济合作。“一带一路”项目涉及之地无不充满了各国之间明枪暗箭的博弈与真假参半的言论。众说纷纭之下,中国通过该倡议,其实想实现的无外乎经济与政治上的两重考量。 

从经济上来看,中国是要为自身产能拓展新的市场,同时也是降低自己对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然而当下各国市场动能皆有限,因此中国试图通过“一带一路”做的,就是“为了将鸡蛋放入不同篮子中,从而帮助他国编织新的篮子”。在此过程中,各国亦可通过互联互通来各施所长,实现优势互补。 

而从政治上看,北京要为“一带一路”走出去提供稳定的外部环境,这就需要中国与他国在战略上寻求共识。当下,各国都有各自的发展战略,短则5年,长则10年、20年。 

而中国谋求将“一带一路”与各国或者地区的战略对接时,也是在将双方长期发展战略对接,从而从根源上避免分歧,从而保证合作的长期性、稳定性。 

“一带一路”经过6年的发展已经颇有成果,相应地,中国在全球的政治影响力也在扩展。但这绝非是北京刻意寻求的结果,而是事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附带效应,毕竟政治影响力总是和投资随影而至。目前舆论中对北京意图的误解,从根本上说是混淆了“最终目的”和“间接结果”。对于北京来说,认清了自己的重点、继续稳步推进下去,有时候,成绩就是最好的说明。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