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9日 18.5°C-19.9°C
澳元 : 人民币=4.86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收藏|东方历史评论五四百年专辑(20篇)

2019-05-05 来源: 编辑部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今天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东方历史评论》精选20篇相关文章(包括新文化运动),与诸君一起重审、反思历史。

01

今天我们如何看五四?

收藏|东方历史评论五四百年专辑(20篇) - 1

就历史大势而言,五四运动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也造就了一批新人。此后的中国历史,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几乎一直受制于五四传统,也几乎一直操纵于那些所谓“五四新人”之手。因而在某种意义上说,五四之后的中国历史发展,种种成就皆应导源于五四,而种种失误、种种罪孽也几乎莫不与五四有关。

>>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02

访谈|陈平原:整个20世纪都是五四新文化世纪

收藏|东方历史评论五四百年专辑(20篇) - 2

今天要挑五四的毛病,那实在太容易了,包括新文化人的偏激、天真、思想单纯、学养不足等,很多口号都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且多“望文生义”、“一知半解”。但请记得,那是一批识大体、做大事的人物,比起今天很多在书斋里条分缕析、口沫横飞的批评家,要高明很多。

>>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03

五四运动在日本

收藏|东方历史评论五四百年专辑(20篇) - 3

五四运动及其代表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观,在战后日本最初的三十余年间提供了特殊的“意义”;这种意义为日本知识分子反省历史污点、推动战后民主改革发挥了特定的作用。日本由此快速走向了现代政治文明。

>>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04

胡适对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

收藏|东方历史评论五四百年专辑(20篇) - 4

胡适对"五四"运动在不同阶段透视的侧重面不同,陈述的观点也略有差异,但贯穿于其中的基本立场并没改变,这就是自由主义的立场。同时,从胡适的观点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都设置了一个或明或暗的对话对象——革命话语系统。

>>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05

五四运动的三大“领袖”

收藏|东方历史评论五四百年专辑(20篇) - 5

回到历史现场做些盘点,五四运动中涌现了一大批学生领袖,但最重要的应该是这三个人。

>>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06

重审历史:三位青年学者的五四书单

收藏|东方历史评论五四百年专辑(20篇) - 6

五四运动是一段活的历史,一场未完成的思想革命。

>>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07

访谈|舒衡哲:寻访五四

三十年来,让舒衡哲铭记至今的,是那一代人在讲述完那些业已成灰的往事之后,每每陷入的沉默,“这些沉默比话语更有力量,令我体会到知识分子们许许多多隐藏的力量,即便是在艰难岁月里,它们依然活着。”

>>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08

美国人文主义与中国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后期,美国人文主义学说经由吴宓等“学衡派”人士以及梁实秋等人的译介与阐释,进入了中国的文化语境,与其他西方观念和思潮一道参与了中国新文化身份的建设,并且通过此后中国本土的“重估”工作不断获得新的阐释形态,从而在中国持续至今的文化身份建设过程中发挥着持续的影响。

>>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09

“旧邦新造”:中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9年五四运动直接起因于对巴黎和会及《凡尔赛条约》出卖中国权益的抗议,而这个危机又根源于日本与德国对山东权益的争夺,以及德国的战败。在这个意义上,五四运动是一战这个世界性事件的序列性后果之一,它明确地将中国的国内政治(政权)与国际事务(主权)缠绕在一起,最终形塑了中国民族国家建设(政权+主权)的路径选择。

>>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10

访谈|高全喜:启蒙的挫折:被遮蔽的新文化运动

一般来说大家把《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标志,在《新青年》发表文章的这些作者也是新文化的干将,也就是胡适、陈独秀、李大钊这些人,但是实际上我觉得要从一个大的较为全面的角度来说,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有三波人、三个群体、三种演变。在五四运动之前这三波人虽然内部也有争议,甚至也有相互批判,但是批判和争议基本上是在具有着英美启蒙思想的大的精神品质下的内部争议,都是建设性的。

>>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11

后五四时代梁漱溟与胡适的争论

梁漱溟的声誉鹊起及其广泛影响,对新文化运动的“盟主”胡适,形成了某种“功高震主”式的冲击,可以说是后五四时代一件大事。两人随后曾有正式的言论交锋,却不是因为个人的声望和影响,而涉及到文化的定义和性质等基本认知。

>>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12

这两本杂志为新文化运动铺路和领航

通过宣称自己超越了党派斗争,以及通过聚焦于知识分子的觉醒、阻碍个人自由的力量以及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甲寅》为新文化运动铺平了道路,让《新青年》在这一道路上继续领航前行。

>>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13

一代新知识青年的群体命运

经由清末新式学堂培养、经历五四新文化运动洗染的一代新知识青年,投身革命的原因及在革命中的主体状态,以此探讨新知识青年与国民革命的关系。

>>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14

访谈|唐启华:历史解释与未来想象

巴黎和会是中国近代史非常重要的外交的个案,过去受到国共两党的革命视角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但是唐启华的研究指出中国政府巴黎和会交涉在国外所受评价与国内有很大差距,甚至相反。

>>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15

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

《新青年》并非一创刊就名扬天下,景从如流;“新文化”亦非一开始就声势浩然,应者云集。《新青年》从一“普通刊物”发展成为“时代号角”,“新文化”由涓涓细流汇成洪波巨浪,实都经历了一个相当的“运动”过程。

>> 点击此处阅读上篇下篇

16

胡适的本来面目

文史哲之外,胡适还是思想革命的领袖。由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语言的变化本身就意味着思维方式的改变。不仅如此,从白话文运动作为突破点,很快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革命。举凡贞操问题、恋爱问题、妇女解放问题,丧礼改革问题、大学学制问题、胡适无不参与,并有精彩发挥,因此他也是一位思想革命家。

>>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17

重访1915:新文化运动中的边缘声音

关于新文化运动,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主流思想”,但这之外的“边缘声音”则很少听到。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关注边缘声音,借助对无政府主义、儒家思想与反传统、基督形象的嬗变等问题的探讨,再现历史的复杂性与曲折性以及思想史的多元性。

>>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18

“不朽的家国梦”:五四知识分子的国家认同

五四学生以改造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自居,有强烈的民族救亡使命。近代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历史使命,由五四学生来领导完成,已是自然之事。

>>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19

北大校庆,为何改期?

北大之修改校庆纪念日,固然有利于弘扬五四新文化运动,却开了个危险的先例。生日的确定,本来只是考据问题,一旦转化为价值判断,过分追求“思想深刻”,反而可能出现令人尴尬的局面。随着诠释框架的改变,倘若有一天,“五四”不吃香了,怎么办?难道说,另外选择一个光荣的时刻?

>>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20

五四漩涡中的蒋梦麟

1919年的五四运动因北大而起,最后也归结为北大的重建。北大由此上了一个台阶,进一步巩固了其龙头老大的地位,而在这一系列变动中,蔡元培、黄炎培、胡适、蒋梦麟等都是格外重要的人物,都在不同程度发挥过作用。

>>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收藏|东方历史评论五四百年专辑(20篇) - 7

点击蓝色文字查看往期精选内容:

人物|李鸿章|鲁迅|胡适|汪精卫|俾斯麦|列宁|胡志明|昂山素季|裕仁天皇|维特根斯坦|希拉里|特朗普|性学大师|时间|1215|1894|1915|1968|1979|1991|地点|北京曾是水乡|滇缅公路|莫高窟|香港|缅甸|苏联|土耳其|熊本城|事件|走出帝制|革命|一战|北伐战争|南京大屠杀|整风|朝鲜战争|反右|纳粹反腐|影像|朝鲜|古巴|苏联航天海报|首钢消失|新疆足球少年|你不认识的汉字|学人|余英时|高华|秦晖|黄仁宇|王汎森|严耕望|赵鼎新|高全喜|史景迁|安德森|拉纳米特|福山|哈耶克|尼尔·弗格森|巴巴拉·塔奇曼|榜单|2016年度历史图书|2017年度历史图书|2018年度历史图书|2016最受欢迎文章|2017最受欢迎文章|2018最受欢迎文章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