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3月28日 21.2°C-23.7°C
澳元 : 人民币=4.69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与柏拉图相隔2400年的我们,为什么还要阅读《理想国》?

2019-06-06 来源: 时尚芭莎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当每个人真正实现了自己的潜能,明白了自己的“所得”就是“应得”,他就能够坦然地接受自己所处的位置,因此才有可能坦然地接受生活,不去逾越那永恒固定的界线。

与柏拉图相隔2400年的我们,为什么还要阅读《理想国》? - 1

主笔/周濂

北京大学哲学学士、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杰出青年学者,曾任哈佛燕京、牛津大学访问学者。著有《现代政治的正当性基础》《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正义的可能》《正义与幸福》等,主编《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三卷》。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和语言哲学。最新出版《打开: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

与柏拉图相隔2400年的我们,为什么还要阅读《理想国》? - 2

人类正义的完整叙事

有学生曾经问我,在经历了20世纪上半叶的极权主义统治,阅读过《1984》《美丽新世界》这样的书籍之后,我们为什么还要阅读《理想国》?

必须承认,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首先我想说的是,你之所以会提这个问题,是因为你生活在21世纪,你和柏拉图之间隔着两千四百年,所以你有后见之明,你看到了思想的龙种是怎么变成现实的跳蚤的。

如果再早生三百年,你没准会是柏拉图忠实的信徒,因为那个时候,民主制仍旧是一个坏东西,君主制和贵族制才是好东西。

其次,我想强调的是,就像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理想国》的解读方法同样有很多种。

事实上,任何伟大的作品都是如此,它必然是一个立体的、多维度的存在,不同的人会从中读出完全不同的内容。

有人认为《理想国》是极权主义的先声,有人认为《理想国》不过是在提倡开明君主专制,还有人认为这是一本效益主义的著作,因为柏拉图主张建立城邦的目标不是为了某一个阶级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本书中蕴含着共产主义的元素,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女权主义的著作,因为柏拉图并不排斥女性来当哲学王。

而在我看来,如果不考虑现实的政治后果和流弊,仅从《理想国》的内在理路出发,它其实是在主张权威主义和家长制。

当然这也不是一个定论,你完全可以有你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只要你能持之有据、言之成理。

但是,无论怎么给《理想国》定性,不管你是支持它还是反对它,你都会发现它的核心主题并没有过时——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

正义是什么?正义的人是不是过得比不正义的人更好?

两千四百年过去了,时代在进步,但是这些基本问题似乎仍旧没有得到真正的回答。

都说21世纪是民主的时代,可是普京的存在,特别是特朗普的横空出世,提醒我们即使是在民主的时代,权威主义和家长制对于现代人依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在过去几讲中,我对《理想国》的现实政治效果有过不少负面的评论,但在最一般的意义上,我认同《理想国》中的“正义观”:从城邦的角度出发,如果每个人都各归其位、各司其职,真正在做“非他不能做,非他做不好”的工作,那就真的实现了城邦的正义。

如果此时有人依然心怀不平、怨恨不已,那么他就应该细细揣摩《理想国》里的这段话:“正义者不要求胜过同类,而要求胜过异类。至于不正义者对同类异类都要求胜过。”

这个观点告诉我们,当每个人真正实现了自己的潜能,明白了自己的“所得”就是“应得”,他就能够坦然地接受自己所处的位置,因此才有可能坦然地接受生活,不去逾越那永恒固定的界线。

此时,个体的理性就能主宰激情和欲望,由此获得“灵魂的正义”。

所以,《理想国》给我们刻画的是一个人类正义的完整叙事,在这里,城邦的正义与灵魂的正义、制度的德性与个体的德性得以胜利会师,构成了关于人类正义的完整叙事。

这幅画卷的唯一问题就是,它太完美了!

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拉斐尔曾经画过一幅名作《雅典学园》,柏拉图位居雅典学园的正中央,身边站着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手指向天,暗示最完美的东西不在人间,而在天国。

现实中的柏拉图三赴叙拉古,三次都铩羽而归,他虽然没有能够在人间建立天国,却在书中建立起了由哲学王统治的“理想国”,这是柏拉图给后来人“植入”的一个观念。

那的确是一个理想国,一座美丽城,但是很遗憾,此曲只应天上有,柏拉图绘制了蓝图,却没有告诉我们通往这座“美丽城”的可行路径。

与柏拉图相隔2400年的我们,为什么还要阅读《理想国》? - 3

伟大的“失败之书”与不存在的理想城邦

历史学家托尼·朱特在《思虑20世纪》中区分了“大真理”(big truths)与“小真相”(small truths)。“

大真理”指的是对伟大事业与最终目标的信念,要想实现这些事业和目标,就不断地需要谎言和牺牲;“小真相”则指的是能被人们发现的各种事实。

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难免会碾碎路边的花草,“大真理”的信奉者会说,这是实现“大真理”的必要代价,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的。“

小真相”的探究者则会说,不可以抓大放小,不可以为了追求“大真理”而无视“小真相”,因为历史走了一段小弯路,对于身处历史之中的具体的人很可能就是灭顶之灾,所以“问题的关键就是道明实情,而非找出何为更高的真理,你要尽自己所能告诉世人所知道的一切”(托尼·朱特语)。

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理想国》,我认为这是一本伟大的“失败之书”。

它的伟大之处在于开创性地探索了伦理学、政治学、教育学、知识论和形而上学等各门学科的母题,也在于向世人展示出人类理性晨光熹微之际的自信与雄心,试图通过理性的设计来一劳永逸地解答人类的基本问题,最终实现正义与幸福。

但它归根结底是一本失败之书,因为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与柏拉图相隔2400年的我们,为什么还要阅读《理想国》? - 4

事实上,柏拉图对于这一点完全明白,在《理想国》第九卷的结尾处,他借格劳孔的话说:“那个理想的城邦……在地球上是找不到的。”

然后他借苏格拉底之口附和道:“或许天上建有它的一个原型,让凡是希望看见它的人能看到自己在那里定居下来。

至于它是现在存在还是将来才能存在,都没关系。”所以,柏拉图已经明确意识到“理想国”的非现实性。

这一点从著名的《第七封信》中也可以看出端倪:既然在现实政治中“真正的哲学家掌握政治权力”几无可能,而政客只有“拜奇迹所赐”才会变成真正的哲学家,那么人类就只能陷入永无宁日的冲突之中。

《理想国》是一次“想象中”的政治冒险。

既然是冒险,那就一定充满了危险。

在第六卷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说过一句极少有人会注意到的话:“一切远大目标沿途都是有风险的。”

柏拉图充分意识到了风险,但那些在柏拉图的激励下踏上征途的后来人却浑然不觉,他们眼中只看到了“无限风光在险峰”,却忘了一路上都是足以让人粉身碎骨的悬崖和陷阱。

与柏拉图相隔2400年的我们,为什么还要阅读《理想国》? - 5

上升的路与下降的路是同一条路

还记得色拉叙马霍斯这个人物吗?

他从第二卷开始就一直保持沉默,但却没有退场,柏拉图显然不是忘了这个人,而是希望让他一直留在对话里,聆听苏格拉底的教诲。

在结束柏拉图篇之前,我们必须要问这样一个问题:苏格拉底能够说服色拉叙马霍斯吗?

这个雄辩滔滔的智者会放弃“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以及“不正义的人比正义的人过得好”的判断吗?

在第十卷的结尾处,苏格拉底重提正义与幸福的关系,他这样问道:一个正义的人能在人间得到什么呢?

苏格拉底自问自答说:

狡猾而不正义的人很像那种在前一半跑道上跑得很快,但是在后一半就不行了的赛跑运动员。

是吗?他们起跑很快,但到最后精疲力竭,跑完时遭到嘲笑嘘骂,得不到奖品。

真正的运动员能跑到终点,拿到奖品夺得花冠。

正义者的结局不也总是这样吗:他的每个行动、他和别人的交往,以及他的一生,到最后他总是能从人们那里得到光荣取得奖品的?

苏格拉底的意思是,在现实的世界中,好人是不可能受伤害的,在死后的世界里,好人的灵魂同样会有好报。

在全书的结尾处,通过讲述一个异常漫长的神话故事,苏格拉底告诉世人,正义者与不正义者在死后会得到完全不同的对待,死后的奖惩要胜过现世的奖惩无数倍。

讲完这个故事,苏格拉底说:

格劳孔啊,这个故事就这样被保存了下来,没有亡佚。如果我们相信它,它就能救助我们,我们就能安全地渡过勒塞之河,而不在这个世上玷污了我们的灵魂。

不管怎么说,愿大家相信我如下的忠言:灵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恶和善。

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

这就是苏格拉底最终给出的忠告,如果你是色拉叙马霍斯,你会因为苏格拉底的这些话而改弦更张、改邪归正,从此做正义之人、行正义之事吗?

《理想国》没有告诉我们色拉叙马霍斯最终的选择。

无论如何,如果色拉叙马霍斯决定跟随苏格拉底走向上的路,那他一定实现了“灵魂的转向”。

我特别喜欢赫拉克利特的一句话:“上升的路与下降的路是同一条路。”

就此而言,一个人究竟会如何生活,他到底是选择上升,还是选择下降,端赖于他是否实现了灵魂的转向。

福利时间

芭姐要搞事情啦!

与柏拉图相隔2400年的我们,为什么还要阅读《理想国》? - 6

在本篇文章下留言

留言获赞排名前三的用户

每人将获得一套赠书

跟着周老师一起趣味学习西方哲学史吧!

截止到6月10日

最终解释权归时尚芭莎所有

本文原载于《时尚芭莎》7月上 名人专栏

主笔/周濂

编辑&配图/徐晓倩

与柏拉图相隔2400年的我们,为什么还要阅读《理想国》? - 7

与柏拉图相隔2400年的我们,为什么还要阅读《理想国》? - 8

与柏拉图相隔2400年的我们,为什么还要阅读《理想国》? - 9

与柏拉图相隔2400年的我们,为什么还要阅读《理想国》? - 10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