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6日 12.7°C-16.3°C
澳元 : 人民币=4.79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结9次婚多次抛妻弃子,却被奉为大师,章太炎:黄侃内心善良

2021-09-05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结9次婚多次抛妻弃子,却被奉为大师,章太炎:黄侃内心善良 - 1

黄侃

黄侃自小聪慧,才学过人,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三十出头的黄侃,便与章太炎、刘师培齐名,被世人尊为“国学大师”。

过早的嘉誉,造就了黄侃狂傲不羁、恃才傲物的性格,而令人瞠目结舌的是,黄侃有记载的婚姻,竟达九次之多。

于今人来说,黄侃定是一个朝三暮四、喜新厌旧之人,但他的老师章太炎却认为,黄侃天性善良。

世人对于黄侃褒贬不一的评价,还要从他的身世说起。

1886年,黄侃出生于湖北的一户书香门第,父亲黄云鹄是晚清的进士,博学多才。

结9次婚多次抛妻弃子,却被奉为大师,章太炎:黄侃内心善良 - 2

幼年黄侃与父亲黄云鹄

黄侃出生那年,黄云鹄已经67岁,老来得子的黄云鹄,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更是亲自教授黄侃的学业。

黄侃也不负众望,3岁通背唐诗宋词,4岁熟读四书五经,7岁便能吟诗作赋,自小就表现出了天才的特质。

恰是因为7岁时的一首诗,成全了黄侃人生中的第一段姻缘,当年父亲的好友王鼎丞偶然读到黄侃的诗作,大加赞赏。

在得知黄侃只有7岁时,更是觉得后生可畏,直呼了不起,当下便与黄云鹄说:“小女与贵公子年龄相仿,阁下若无异议,这女婿我便认下了。”

结9次婚多次抛妻弃子,却被奉为大师,章太炎:黄侃内心善良 - 3

王采蘅

这个女子便是后来黄侃的发妻王采蘅,王采蘅是典型的旧式女子,夫为妻纲的思想根深蒂固,平生最大的愿望便是相夫教子,安然度日。

王鼎丞没有看走眼,黄侃在15岁时便考中了晚清的秀才,辛亥革命后,又考入了湖北普通中学堂,成为了张之洞的得以门生。

相较于社会的动荡,黄侃与王采蘅的生活却是安然若素,而婚姻仅仅依靠岁月静好就能够幸福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如果说辛亥革命后,封建包办婚姻开始渐渐迈向坟墓,那么黄侃的发妻王采蘅,无疑是这场时代葬礼中的陪葬之人。

结9次婚多次抛妻弃子,却被奉为大师,章太炎:黄侃内心善良 - 4

黄侃(左)与好友徐恕(右)

1914年,28岁的黄侃来到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婚后的二人聚少离多,在校园里沐浴春风的黄侃,很快便爱上了年轻貌美的学生黄绍兰。

黄绍兰堪称一代才女,在清末读女中时,是校园中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的第一人。

她公然在学校举办的“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追悼会”上,背对灵位,席地而坐,以此表达对封建帝制的不满,因此被学校开除学籍。

清廷灭亡后,黄绍兰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了黄侃的学生,面对这样一个果敢飒爽、气质如兰的女子,黄侃被深深地吸引,更是展开了疯狂的追求。

结9次婚多次抛妻弃子,却被奉为大师,章太炎:黄侃内心善良 - 5

黄绍兰

彼时,封建帝制虽已废除,但旧思想依旧深植中华,老师追求学生,在世人看来是不伦之事,一时舆论四起,但黄侃对此却毫不在意。

在那个文化闭塞的年代里,风流倜傥的文人才子,无疑是大多年轻女子心目中的理想伴侣,黄绍兰对于黄侃亦是颇有好感。

只因黄绍兰一早便知道黄侃是有家室的人,始终没有接受黄侃的追求,而黄侃却不气馁,纵然黄绍兰毕业后辗转至上海开办女校,黄侃亦是一路跟了去。

追到上海的黄侃对黄绍兰的生活照顾有加,更是又写情诗又送花,黄绍兰终于沦陷在黄侃甜言蜜语的攻势里,与黄侃走到了一起。

结9次婚多次抛妻弃子,却被奉为大师,章太炎:黄侃内心善良 - 6

黄绍兰

作为新女性的黄绍兰虽不在意黄侃的过去,却需要一个法律上的名分为自己正名,然而彼时的黄侃与发妻已有一纸婚约。

为了避免重婚罪行,又要满足新欢的条件,黄侃心生一计,以假名与黄绍兰登记结婚。

此时的黄绍兰许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竟然应允了。

命运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戏弄弱者,让悲惨的人更加悲惨,在黄侃与黄绍兰结婚后不久,发妻王采蘅因病离世,结束了31年令人恻隐的荒唐人生。

此时,黄侃与黄绍兰看似一片坦途的婚姻,却危机四伏。

结9次婚多次抛妻弃子,却被奉为大师,章太炎:黄侃内心善良 - 7

黄绍兰

爱情里的女人多是盲目笃信的,而男人却总能从感情之中快速抽离,在黄绍兰刚刚怀孕不久,黄侃便厌倦了她。

借故来到北大任教的黄侃,将黄绍兰一人留在了上海,而来到北京后不久,黄侃很快就结交了他的第三位妻子彭欣草。

这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黄侃与彭欣草在北京秘密结婚的消息传到上海,黄绍兰伤心欲绝,愤然北上,誓要与黄侃离婚。

而在北京见过彭欣草之后,黄绍兰发现这是一个与自己同病相怜的女子,讽刺的是,黄侃与彭欣草的“爱情之路”,与黄绍兰如出一辙。

结9次婚多次抛妻弃子,却被奉为大师,章太炎:黄侃内心善良 - 8

黄侃

黄绍兰遂以“重婚罪”的罪名将黄侃告上法庭,然而由于与黄绍兰的结婚证中,黄侃使用的是假名,所以法庭并未进行立案。

黄绍兰心如死灰,挺着怀孕8个月的肚子,绝望地回到上海,并独自在医院生下一名女婴。

后来,黄绍兰的父亲来沪看望女儿,得知来龙去脉后,非但未替女儿撑腰,还认为黄绍兰名誉尽损,有辱家风,竟是与她断绝了父女关系。

失去家庭帮衬的黄绍兰,只得求助黄侃的老师章太炎夫妇出面,向黄侃讨要孩子的抚养费。

而黄侃只道一句“没钱”,便再没理会过黄绍兰母女。

结9次婚多次抛妻弃子,却被奉为大师,章太炎:黄侃内心善良 - 9

章太炎

此后,黄绍兰的精神状况每况愈下,郁郁生活了22年后,终以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与黄绍兰的决然不同,同样怀有身孕的彭欣草,在得知丈夫的过去后,却没有离开他。

深陷爱情之中的彭欣草,原谅了黄侃的行为,希望利用丈夫的愧疚将他留在身边。

前车已覆,后未知更,彭欣草不是黄侃的第一个女人,自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在彭欣草为黄侃生下两个孩子后,亦惨遭抛弃。

黄侃一生风流成性,抛开其经常出入的花街柳巷不说,单是始乱终弃的婚姻就多达八次,着实令人惊愕。

结9次婚多次抛妻弃子,却被奉为大师,章太炎:黄侃内心善良 - 10

黄侃

诚然,感情的事不可一言而尽,这些女人或多或少都曾得到过黄侃的真心,只是那炽热而短暂的真心,究竟是出于合种目的,又有谁知道?

黄侃的师母汤国梨曾评价黄侃:“黄侃文章走天下,好色之甚,非其母,非其女,皆可妻也。”足见黄侃的好色,绝非空穴来风。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1923年,37岁的黄侃回到武汉任教,这次竟迷恋上了女儿的同窗好友,比他小17岁的黄菊英。

黄菊英是黄侃大女儿黄念容的同学,经常到黄家串门,一来二去,黄侃对年轻漂亮的黄菊英便有了非分之想。

结9次婚多次抛妻弃子,却被奉为大师,章太炎:黄侃内心善良 - 11

黄侃

许是黄菊英年轻懵懂,面对黄侃这个情场老手,丝毫没有还手之力,不仅委身于他,甚至不惜与家人决裂,亦要同黄侃结婚。

这场婚事一度在武汉闹得沸沸扬扬,各大报刊每日都有谩骂黄侃衣冠禽兽、不知廉耻的文章出现。

而黄侃对社会舆论似乎早已见怪不怪,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让自己的学生将这些文章收集起来,当做他度蜜月时的消遣。

命运有时就是这般没有道理,谁都未曾想到,年轻的黄菊英,竟没有步黄绍兰、彭欣草等人的后尘。

在与黄菊英结婚后,黄侃似乎一下安定了下来,至死都未再娶新欢。

结9次婚多次抛妻弃子,却被奉为大师,章太炎:黄侃内心善良 - 12

前排左起第四位为黄侃

无论黄侃出于何种原因没有再步前尘,但他一生9次婚姻,8次抛妻弃子,莫不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无耻之徒。

然而,正是这个无耻之徒,却被当时的学界奉为“国学大师”,黄侃在文学、哲学、经学等方面确是有极高的造诣。

古往今来,凡是大家,皆有怪癖,黄侃在北大授课,除要上课备茶外,竟与校方签订“三不来协议”,即下雨不来、下雪不来、刮风不来。

每到黄侃的课,学生们总要提前看下天气,预估今天他会不会来,可即便是风轻云淡,黄侃也经常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结9次婚多次抛妻弃子,却被奉为大师,章太炎:黄侃内心善良 - 13

左一为黄侃

虽然黄侃如此荒诞不经,但学生们却很受用,黄侃学识渊博,见地独特,每每他的课,几乎座无虚席。

一次上课时,讲到关键之处,黄侃突然落座不讲了,说学校仅提供茶水,不值得讲这么多,非要学生们为他找来烟,抽上几口再说。

学生们求学心切,只得跑到校务处去借烟,而北大素来禁烟,更是不允许在上课时抽烟。

听说是黄侃要烟,校务处主任面露难色,只得说学校没有,让学生们到校外想办法。

结9次婚多次抛妻弃子,却被奉为大师,章太炎:黄侃内心善良 - 14

民国初期的北京大学

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曾因此事找黄侃谈话,而黄侃左耳进右耳出,事后照样我行我素,校方拿他却没有办法,因为黄侃的学问无人能及。

除了学术上的无可取代,黄侃的真性情更是为人津津乐道,嬉笑怒骂全凭心情,尤其是“怼胡适”,简直就是他的乐趣。

黄侃一生反对白话文,他认为文言文言简意赅,是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表达方式,他的中国古典文学课程,也一直受到学生们的追捧。

结9次婚多次抛妻弃子,却被奉为大师,章太炎:黄侃内心善良 - 15

胡适

然而,随着胡适来到北大任教后,这一切发生了改变,胡适的到来掀起了一阵新文化运动之风,他推崇白话文和白话诗,一度声名鹊起。

据说,黄侃每每上课前先要调侃胡适一番,方才开讲,不仅是因为他对于白话文的嗤之以鼻。

更是因为胡适的出现,令黄侃平生最得意的门生傅斯年也倒向了新文化阵营。

一次课上,正值讨论白话文与文言文谁更殊胜一筹,黄侃怎会错过调侃胡适的机会,他对学生们说:“举个例子,一看便知。”

“比如胡适的老婆死了,家里来电报,若用白话文则要说‘你的老婆死了,快点回来啊’,一共11个字。”

“而如果用文言文4个字即可,‘妻丧速归’,同样表达了一件事,白话文的电报费都要贵上两倍。”

结9次婚多次抛妻弃子,却被奉为大师,章太炎:黄侃内心善良 - 16

胡适

黄侃的话,惹得在场的学生哄堂大笑。

还有一次在学术会上,胡适用新思想诠释墨子学说,黄侃甚为不屑,便拍着桌子道:“讲墨学的都是王八蛋。”

看着尴尬至极的胡适,黄侃又道:“胡适之的令尊也是王八蛋。”

在座的教授们面面相觑,眼看胡适便要发作,黄侃却又笑道:“适之莫急,墨学兼爱,是无父也,你今谈父色变,何以谈论墨子?我不是骂你,聊试耳。”

由此可见,黄侃的放浪形骸,不分场合,无视规则,虽被尊崇为大师,但其目无尊长,抨击同僚,实在是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

结9次婚多次抛妻弃子,却被奉为大师,章太炎:黄侃内心善良 - 17

蔡元培

随着新文化在中华大地的生根发芽,“德才兼备”成为评定教授优劣的唯一标准,而“德在先,而后才”是北大在五四运动后确立的教学宗旨。

对于黄侃抛妻弃子,玩弄女性,为师不尊,打击异己的种种行为,校内人尽皆知,校委会在决定其去留问题上犯了难,一时舆论四起。

如此大才,若不能留在北大育人,岂不可惜?

此时,著名学者章太炎在寄与北大校长蔡元培的一封书信中,将黄侃比作魏晋时代“竹林七贤”中的阮籍。

行为虽放荡不羁,但内心是善良的,亦是纯孝之人。

结9次婚多次抛妻弃子,却被奉为大师,章太炎:黄侃内心善良 - 18

章太炎

究其性格狂妄的原因,与幼时封建家庭的家族压迫,不无关系。

黄侃自幼庶出,生母本是家中女佣,在家中无权无势,13岁那年父亲去世后,他与母亲在家中倍受歧视,那时黄侃便励志一定要考取功名,令人高看。

黄侃自幼对母亲极为孝顺,担心日后在外求学,母亲遭族人欺负,便每日搀扶母亲在院子里走上一大圈,示意众人,母亲也是有子撑腰的。

19岁时,黄侃前往日本留学,三年后得知母亲病危的消息,他不顾一切回到国内,日夜陪在母亲身边。

在生母去世后,黄侃悲痛欲绝,一度茶饭不思,人消瘦了一大圈,幸在嫡母的劝说和照顾下,身体才得以慢慢恢复。

父亲去世后,黄侃便由生母与嫡母一起抚养长大,除生母外,嫡母是黄侃最亲的人,对待嫡母,黄侃亦是十分孝顺。

结9次婚多次抛妻弃子,却被奉为大师,章太炎:黄侃内心善良 - 19

黄侃

后来,黄侃从北京回到武汉任教,便是为了更好的照顾嫡母,并且立愿“家母在,不远行”,直至嫡母去世前,他都未曾离开家。

奈何子欲养而亲不待,回到家乡不到半年,嫡母便与世长辞,黄侃痛不欲生,此后每逢父亲和两位母亲的诞辰与忌日,黄侃便携全家祭拜。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这样一位大孝子,又怎能是一个无德之人呢?

只是年幼时的孤苦无依,对封建家族歧视的反抗,令黄侃的性格渐渐走向狂傲、任性、暴躁、冷漠。

结9次婚多次抛妻弃子,却被奉为大师,章太炎:黄侃内心善良 - 20

纵观黄侃的一生:

为师,学识广博,博览古今;

为人,心胸狭隘,不能容人;

为子,扇枕温席,孝顺百般;

为夫,薄情寡义,始乱终弃。

1935年,年仅50的黄侃病逝于南京,临终前,这个放荡不羁的一代才子,终于有所悔悟,对病榻边的学生说:

“黄某枉过一世,脾气太坏,汝等万勿学我。”

黄侃终是落得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生,而他临终的悔悟,又有谁知道,有几分是真,几分是假?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