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7日 5.0°C-10.9°C
澳元 : 人民币=4.8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刘邦给大臣封赏,张良献计:先赏最讨厌的人!结果发现此计真高明

2021-11-16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公元前二零二年,刘邦在各位兄弟的帮助下喜获龙椅一把,从刘亭长变成了刘皇帝。领导的位置坐稳后,自然要轮到给下面的论功兄弟们分红了。在刘邦眼中,萧何、张良等人的功劳是非常大的。因为他们的决策以及后勤供给,是刘邦得到天下的根本原因。

于是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大,所受的食邑应该最多。

不过,将士们不服了。他们认为这些书生能有多少功劳?大汉的土地还不是他们一寸寸用血肉垒起来的?于是嚷嚷道:“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馀战,小者数十合。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武将轻视文臣的现象历来都有,就连刘邦当初也非常不尊重儒生,生气了甚至会将他们的帽子揪下来撒尿。刘邦手下的将士们有如此心态多半也都是受刘邦的影响。

可现如今,刘邦的心态变了,就对着这些将士们一顿臭骂:你们知道武将与谋士的关系是什么吗?你们就像猎犬,而谋臣就是猎手,让你们咬谁就咬谁!

刘邦给大臣封赏,张良献计:先赏最讨厌的人!结果发现此计真高明 - 1

虽然重视了文臣,但刘邦好骂人的毛病却没有一点改变。这话虽然“话糙理不糙”,可终究难听了些,而将士们也只好忍了。

“安抚”好将士们,刘邦就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封赏了。

张良作为刘邦的智多星,曾经帮他想出了许多奇谋,可以说是刘邦的人生导师,就连他自己也称赞张良: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于是他大手一挥:你在齐国随便挑选三万户吧,都给你!

要是一般人突然收到老板的巨额奖金,还不得笑开了花,但是张良毕竟是“智者”,他看到将士们因为封赏的事非常不服,自己就没必要触这个眉头了,况且自己出身贵族,对于钱财名望也早已看淡,所幸就看开点。

于是推脱道:“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张良的这个行为让刘邦很高兴,而下面的将士们,也很舒服。

刘邦给大臣封赏,张良献计:先赏最讨厌的人!结果发现此计真高明 - 2

之后刘邦先后封赏了二十多个功臣,可之后就再也封赏不动了,因为刘邦的封赏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以及是否亲近,而不是仔细调查评价他的功劳。尤其是那些刘姓亲朋,只要沾亲带故的统统封王做候。至于那些立下战功的将士,则只有少数几个得到封赏。

如此下来,群臣再次吵了起来,各个争功,刘邦大怒之下,直接停止了封赏大会:让你们吵,冷静下来再说吧!

这事一拖,就是一个月。

有一次刘邦在宫中游玩,忽然看到远处的沙地上有几个人在窃窃私语。刘邦就问道:这些人在说些什么?张亮回答道:“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刘邦一听,顿时不明白了:这天下刚定,他们为什么还要谋反呢?

刘邦给大臣封赏,张良献计:先赏最讨厌的人!结果发现此计真高明 - 3

紧接着,张良就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陛下从一届布衣开始,最终成为一代帝王,靠的不就是这帮给你卖命的兄弟们么?他们之所以追随你,就是因为看好你,觉得日后能成大事,而自己也跟着沾光,得到封赏。

如今终于平定天下,到了获取回报的时候了,你却只是凭借自己的喜好封赏,受封的也都是平日里与你关系好的人,惩罚的也都是你讨厌的人。这些将士正是担心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封赏,甚至是害怕被你诛杀,因此才聚众谋反啊!

刘邦一听,顿时明白了自己先前的所作所为确实不太公平,于是赶紧向张良请教。

张良问道:“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刘邦答曰:“雍齿,这小子数次害我,并且羞辱我。我本想杀了他,可念他有大功,又不忍心杀他,这件事大臣们都知道。”

刘邦给大臣封赏,张良献计:先赏最讨厌的人!结果发现此计真高明 - 4

张良一听,立刻就有了主意:“今急先封雍齿,则群臣人人自坚矣。”

张良此计甚妙,因为臣子们为何谋反?不就是担心自己得不到封赏,或者是害怕哪里惹到了刘邦,而落得杀身之祸吗?如今刘邦连一个他最讨厌的人都能赏赐,那么会少得了其他人吗?张良此计绝对是稳定人心的一个绝妙方法。

稳定过人心之后,刘邦也不再全凭喜好进行赏罚了,而是仔细评估每个人的功劳,让众人得到相应的赏赐。结果就是:

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趋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对这件事记录的很透彻,让人读到这里会感慨张良随机应变的智慧,寥寥几句就破解了诸臣反叛的局面。

刘邦给大臣封赏,张良献计:先赏最讨厌的人!结果发现此计真高明 - 5

不过仔细读来,张良的智慧可不仅仅如此,司马光发现了常人很容易忽略的一点。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张良的这句话:“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我们仔细品味一下这句话:“陛下难道不知道吗?他们是在商议谋反!”按照正常的逻辑,张良用了反问的态度,岂不是代表这件事他提前知道吗?意思就是表明,这件事我都知道,你难道不知道?

《资治通鉴》认为:

张良为高帝谋臣,委以心腹,宜其知无不言;安有闻诸将谋反,必待高帝目见偶语,然后乃言之邪?

这张良是刘邦的心腹,必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而诸将谋反的大事,张良既然提前知道,哪有等到刘邦亲眼目睹之后才告知于他的道理?

刘邦给大臣封赏,张良献计:先赏最讨厌的人!结果发现此计真高明 - 6

那么张良为何如此做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神不知鬼不觉地引导刘邦,毕竟亲眼见到了要更加深刻。倘若张良直接告知刘邦,说这些大臣要谋反,那么刘邦极可能直接将他们诛杀,一旦双方正面发生冲突,就再也没有缓和的余地了。

前面也提到了,刘邦全凭爱憎进行诛赏,并且嘴下不留德,这使得群臣人人自危。这种状态是非常不好的,因此张良就采用了这种方式,从根源上解决刘邦与将士们的矛盾,希望通过这件事,刘邦能做到公正无私,而臣子也不再猜疑恐惧,国家才能长久。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