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01日 20.1°C-24.4°C
澳元 : 人民币=4.68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特大事故中74人只有2人幸存:1979年11月25日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

2021-11-25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特大事故中74人只有2人幸存:1979年11月25日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 - 1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特大事故中74人只有2人幸存:1979年11月25日中国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造成72人遇难。

特大事故中74人只有2人幸存:1979年11月25日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 - 2

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石油系统最大的一次事故,在全世界也算少见的特大事故。

70年代开始,中国进行海洋石油勘探,试图从海洋上获得珍贵的石油资源。

当时我们这方面技术还非常落后,在1973年向日本进口了渤海2号钻井船。

这是一艘自升式钻井平台,由日本设计生产,已经在本国使用了6年。渤海2号钻井船本身没有动力,需要拖船进行拖曳。

这里解释一下,什么叫做自升式钻井平台?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钻井平台,有可以自由升降的桩腿。

进行钻井作业时,桩脚下伸到海底,直接站立在海床上托起船壳,使船壳底部离开海面一定的距离。当这里的工作完成以后,钻井船可以将桩脚伸起来,依靠平台的浮力平衡桩腿、机械、结构等的重力,变成一艘船。这艘船可以拖曳到新的地方,进行下一个钻井作业。

客观来说,在70年代,渤海2号钻井船还是颇为先进的。船由沉垫、平台、桩脚构成,钻井时候需要部署,移动之前需要进行卸载,将负载降到最小,防止出现意外。

1979年11月25日,渤海2号钻井船刚刚完成了一次钻井操作。下一次的地点在100多公里之外,需要用拖船长距离拖曳航行。

当天,8000马力的“滨海282”号拖轮赶来,以5公里的时速缓慢拖曳前进。

特大事故中74人只有2人幸存:1979年11月25日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 - 3

此时,钻井船的工人们已经下班,他们有的在舱内休息、聊天,有的则在打牌、下棋。

这些工人不知道的是,钻井船已经有了很多安全隐患。

原则上冬季,不会进行钻井操作。渤海2号钻井船并没有在冬季条件下作业的能力,更别说渤海到了冬季都会结冰。钻井船的工作负荷较大,冬季需要进行全面的修理和维护。然而,全年的作业指标还没有完成,上级希望渤海2号钻井船继续坚持工作到12月,等到渤海大面积结冰再说,这留下了很大的安全漏洞。

后来我们知道,渤海2号钻井船的通风筒盖大修的时候,螺丝出现了尺寸问题,并没有扣紧。

在平时,这种问题自然不算什么。可是一旦遇到恶劣天气,通风筒盖就容易被吹飞,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及时进行冬季的全面维修,应该可以发现这个问题,重新更换螺丝,事实上是没有。

特大事故中74人只有2人幸存:1979年11月25日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 - 4

另外,在渤海2号钻井船转移之前,应该进行卸载操作,将8个沉垫舱中的压载水排空4个。

这个操作需要在岸边进行,一来一回就会大大延迟工期。于是,钻井船就没有进行这个操作。这导致拖曳的时候,钻井船超过额定负载300多吨,吃水较深。

同时,此时潜水泵也脱落了,很可能落在平台之下的沉垫舱里,将平台顶破。

为了防止沉垫舱上浮时挤压潜水泵而顶破平台,上级决定沉垫舱与平台要保留1米间隙。

这似乎很合理,其实两部分无法贴紧就无法排出压载舱里的压载水,平台就会失去平衡。

以上这些如果还不足以致命,无视恶劣天气就是太夸张了。

特大事故中74人只有2人幸存:1979年11月25日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 - 5

当天,气象台发布预报,当天渤海海域会有6到7级大风。

而渤海2号钻井船只能在6级大风以下进行拖曳,不然就会有问题。

为了完成全年的任务,上级也没有禁止拖曳,毕竟原则上它勉强能承受6到7级大风。

可惜,海上风浪不是可以随便预测的。

晚上9点以后,海上风力猛增加到9级,海浪高达6到9米。

由于负载过重和不平衡,钻井船的甲板已经浸没在水里。钻井船在大浪中左摇右摆,一些重达千斤的设备或者折断,或者坠入大海。

在惊涛骇浪中,渤海2号钻井船上的工人们都非常惊慌。他们知道危险迫在眉睫,可惜无法挽回了。

凌晨1点多,遮天蔽日的海浪冲击钻井船,导致配电盘着火。工人们好不容易灭了火,但大量海水已经灌入舱内,根本无法排出。

就在渤海2号钻井船万分危急的时候,凌晨2点又出现大问题:钻井船的通风筒盖子突然脱落,船体出现一个大洞,海水立即涌入。

工人们奋力去堵,这就像用一块毛巾堵住决堤的洪水一样,完全无效。

海水大量进入,排水又无效,渤海2号钻井船开始大幅度倾斜,随时可能翻覆。

特大事故中74人只有2人幸存:1979年11月25日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 - 6

这种情况下,船长下令所有工人穿上救生衣 ,登上救生筏,等待外界救援。

同时,船长向拖曳的滨海282号拖轮紧急求救,但这艘拖轮并没有任何救援设备,甚至在大风浪中无法靠近钻井船,无法救人。

凌晨3点多,渤海2号钻井船终于翻覆,船上74人全部落海。

此时风高浪急,滨海282号拖轮自己无法救援,也可以紧急向岸上和渤海上的船只求救。渤海是航运繁忙海域,距离出事地点几公里,就有多艘船只。

如果救援船只赶来及时,完全可以救出一部分人。

没想到,滨海282号只是一艘落后的拖船,性能差劲。因为技术问题,该船在长达40分钟内没有发出求救信号。好不容易发出信号后,滨海282号却无法准确定位自己的位置。

特大事故中74人只有2人幸存:1979年11月25日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 - 7

于是,救援船只紧急出港后,在海上折腾了长达7个小时才赶到出事地点,只捞到了一些冻僵的遗体。幸存下来的,只有2个工人。

最初,滨海282发现附近有一艘救生筏,好不容易将绳索扔到筏上。几分钟后一个大浪打来,将救生筏打翻。除了抓住绳索的那个工人侥幸活下来,筏上其他工人全部遇难。

又过了一段时间,滨海282号发现船边有一个抱着漂浮物的工人。由于海水低温,这个工人被冻得几乎失去了意识,只剩下一口气。好在这个小伙子年轻力壮,生命力顽强,成为第二个幸存者。

特大事故中74人只有2人幸存:1979年11月25日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 - 8

此次重大事故除了死了72人以外,还损失了高达3700万人民币。

在70年代末期,3700万人民币是一笔惊天巨款。

事后政府严厉追责,处理了很多人:

解除石油部长宋振明的职务;主管石油工业的国务院副总理康世恩,被记大过处分;

原海洋石油勘探局局长被判渎职罪,判有期徒刑四年(二审改为缓刑);滨海282号拖轮船长判缓刑。

事后有一种说法,就是渤海2号钻井船设计有缺陷:主夹板通风筒设计非常不完善没有相关的风雨密封关闭装置,也没有水密封舱隔离阀。应该配备的紧急排水系统和发电设备全都没有,这也就造成海水一旦涌入整个船体没有丝毫抵抗能力的情况。

然而,日本方面早就说明,钻井船不能在恶劣海况下拖曳,那么也就没有必要做这种应急设计。

特大事故中74人只有2人幸存:1979年11月25日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 - 9

当年报道这么写:“渤海2号”翻沉事故的发生绝非偶然,而是海洋石油勘探局长期以来忽视安全工作,在海上石油钻井生产中不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仅据1975年至1979年的不完全统计,该局发生各类事故竟达1043起(其中重大事故30多起),造成105人死亡,114人重伤,经济损失十分惊人。

特大事故中74人只有2人幸存:1979年11月25日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 - 10

当年的调查结论,今天看来还是触目惊心:1977年底,该局“渤海1号”钻井平台曾发生桩腿断折事故,所幸没有造成船翻人亡事故。事后领导未能引起警惕,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分析事故原因,实事求是地吸取教训,而是热衷于给有关人员披红戴花,搞大表彰等活动,结果非但没有根据前车之鉴改进工作,反而助长了不尊重科学,违章指挥和冒险蛮干的风气。更荒唐的是,“渤海2号”钻井船的《稳性计算书》等外文资料,该局从未翻译、研究,直到这次事故发生后,为了调查案情,才由天津市人民检察院请人译出。

胡搞瞎搞什么!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