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8日 10.0°C-14.8°C
澳元 : 人民币=4.78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钟会之乱:三国局中局

2022-02-21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钟会之乱:三国局中局 - 1

264年2月21日,曹魏政权司徒钟会与蜀汉败将姜维合谋,反叛大将军司马昭。结果,双方还未正式交锋,主谋者钟会、姜维皆被“意外”叛变的部下所杀。

这就是三国后期司马氏灭蜀后、立晋前的一场士族起事,史称“钟会之乱”。

钟会之乱:三国局中局 - 2

历代反叛起事成功与否都是主客观因素交织的结果。有看似偶然的周密部署,如赵匡胤代周立宋的陈桥兵变;

也有被逼无奈的绝地反击,如令司马懿崛起的高平陵之变。

钟会之乱是历代反叛涉及人物关系最为复杂的事件。

在一群阴谋家的对决中,有始终操控主动权的曹魏大将军司马昭,有受惠于司马氏又反叛司马氏的世家公子钟会,有被冤枉谋反的替死鬼邓艾,有图谋复国的蜀汉降将姜维,更有最终平息叛乱的黑马将军卫瓘。

他们或争夺天下、或平衡政局、亦或仅仅是险中求生,通过局中生局的环环套路,竭力进行着各自的博弈。

那么,这些人物在钟会之乱中,到底设计了怎样的局中局才搅浑了后三国这滩泥水?

钟会之乱:三国局中局 - 3

第一,钟会的谋反连环套——以诬陷对手邓艾为出兵契机,假传遗诏,讨伐司马昭。

钟会出身于世家大族颍川钟氏。其父是中国“楷书鼻祖”钟繇。家族传承的书法技能让钟会非常擅长伪造书信。就在魏将邓艾取得魏伐蜀之战的首功之后,钟会秘密拦截了邓艾呈给司马昭的奏章,改成更傲慢的言辞。接着,钟会又暗示自己的护军兼右将军胡烈等属下一起上疏弹劾邓艾有谋反之心。

果然,司马昭马上采取了行动,下令用囚车将身在成都的邓艾押解回京(洛阳)。于是,拿下邓艾成为钟会出兵的借口,司马昭还因此专门晋升他为司徒。

如果论起司马昭的信任,钟会比前辈邓艾更有优势。因为钟会是善谋划的嫡系心腹,为司马昭挫败了魏帝曹髦夺权的计划——甘露之变,而邓艾却是半路收编的关陇力量。

钟会之乱:三国局中局 - 4

所以钟会诬陷邓艾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争得司马氏的宠信,而是想借机出兵,伺机谋反。如果他的十万大军占据成都,则进可得天下,退可割据蜀地,成为第二个刘备。他甚至还为此笼络了一个新盟友——蜀汉败将姜维。姜维虽是亡国之将,但在蜀地仍然很有名望。

当然,已经投降曹魏的姜维也有自己的谋划。他支持钟会谋反,一方面可以引起曹魏政权内斗,另一方面想趁机为蜀汉复盘,他还偷偷将这一计划写信告诉蜀汉后主刘禅。

而激发钟会公开谋反的契机就是司马昭的异动。他得知司马昭亲率大军两面夹击成都。情急之下,钟会召集护军、将领以及蜀国的旧臣,在蜀国朝堂为魏明帝的郭皇后发丧,并假借她的遗命,起兵废掉大将军司马昭,公开谋反。

钟会之乱:三国局中局 - 5

姜维到底是“真降”还是“诈降”,至今没有定论

司马昭双层布局

的制衡之术

钟会之乱:三国局中局 - 6

第二,司马昭双层布局的制衡之术——上层在邓艾与钟会之间的相互牵制,下层安插随时监视的武将。

其实司马昭对身边的伐蜀功臣钟会和邓艾,始终有所戒备。不同的是要比较两人哪个威胁更大。邓艾虽然是一介武将,穷苦出身,但凭借真刀真枪拼出了功名。他在关陇地区的人望是初出茅庐的公子哥钟会不能比的,这是司马昭最为忌惮他的原因。

所以,司马昭对于钟会诬陷邓艾有谋反之心的骗局不是不清楚,而是乐见其成。他的计划是借助钟会之手,杀了邓艾。

可钟会却打乱了司马昭的制衡计划。钟会并没有亲自与邓艾军硬碰硬,而是让监军卫瓘带领一支千人队伍先行入城,捉拿邓艾。他深知卫瓘是司马昭安插在他身边的奸细,一旦入城被邓艾所杀,就可以除掉司马昭的掣肘工具,又可以坐实邓艾谋反罪行,可谓一箭双雕。

钟会的计划引起了司马昭的猜忌。此刻钟会手握十万兵力,又远离洛阳,鞭长莫及。司马昭连夜发信给钟会,声称恐怕邓艾不服从命令,又派了护军贾充南下协助。而司马昭亲率十万大军驻扎长安,一旦钟会叛变进军洛阳,司马昭便可以和贾充实现两面夹击。

司马昭的这一异动引起了钟会的恐慌,狗急跳墙,直接公开叛乱。于是,司马昭的上下双层制衡局面被打破了。

钟会之乱:三国局中局 - 7

魏蜀吴地图

第三,监军卫瓘的借刀杀人——利用钟会、邓艾的旧部对他们的不满,除掉他们。可以说,司马昭派到钟会身边的监军卫瓘,是整个钟会之乱的关键性人物。

第一回合,他没有让钟会一箭双雕的奸计得逞,趁夜偷袭了邓艾军营,拿出司马昭的手令,说服邓艾部将放下了武器,成功地将邓艾囚于槛车。

第二回合,钟会公开叛乱之后,卫瓘又两次使用借刀杀人之计,平息了叛乱。卫瓘得知钟会将身边立场不坚定的部将胡烈囚禁了起来,引起胡的亲兵不满。于是,他鼓动这些亲兵向胡烈的儿子胡渊传话,假造钟会密谋坑杀魏国士兵的消息。消息很快便传遍整个军营。

舆论之下,卫瓘及时下达讨伐钟会的军令,魏军满心怒火,当场斩杀钟会及盟友姜维。趁乱逃脱的邓艾也被卫瓘利用部下田续的不满,借刀杀人了。

钟会之乱:三国局中局 - 8

以善阴谋著称的曹魏名士 钟会形象

由此,钟会之乱在两军还未开打之前便胎死腹中。钟会之乱不仅过程中荆棘重生,就连结果也是力量权衡下的选择。

作为最后的赢家,司马昭对邓艾、钟会这两个叛徒也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他又在布什么局呢?

司马昭对邓艾的处理方式是杀掉其所有儿子,妻妾和幼孙全部流放西域。而处理主谋钟会,却只杀了为首的养子钟毅,其他钟氏子孙都被司马昭赦免,放归宗室。

这体现出司马氏对待世家大族一以贯之的分化政策。

对于那些公然反对者,司马氏采取直接屠杀的手段,如何晏、夏侯玄遭“诛三族”。而钟会属于自愿归服者,故区别优待。

此外,钟会出身颍川钟氏,这一族是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之一。钟会之父被曹操比作萧何,被曹丕称为“一代之伟人”。可见,钟氏在曹魏政权中的影响之大。

即便钟会做出叛乱之举,司马昭仍然对颍川钟氏妥协让步。这其实是在向天下所有名门望族示好,为司马氏日后废曹魏、立晋朝,笼络名门望族做铺垫。这可是司马昭布下的影响千秋万代的大局。

历代评价

钟会“精练策数”,但“心大志迂,不虑祸难,变如发机,宗族涂地,岂不谬惑邪!”姜维“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

——陈寿《三国志》

“司马氏所以能夺取到曹氏的政权,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司马懿的坚忍阴毒,远非汉末同时儒家迂缓无能之辈能比。二是司马懿父子得到了豪族强民的支持……”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编辑说明

文字 /范范之辈

排版 / 壬末

封面 / 壬末

钟会之乱:三国局中局 - 9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