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19.5°C-22.9°C
澳元 : 人民币=4.83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高考焦虑”成“中考焦虑”?家长们“备战计划”提前至小学

2022-03-30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近年来,社会性的教育焦虑愈演愈烈。随着 "5 ∶ 5" 式普职分流政策的提出,长期存在的教育焦虑也逐步表现为中考分流的升学焦虑。" 取消普职分流 ",一度成为 " 双减 " 后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教育话题。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取消普职分流、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只是将焦虑延后、拉长。普职分流重在分流,而不是淘汰,这是多元培养机制带来的个人成才机会的增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职业教育,完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才是缓解焦虑的根本之道。

普职分流焦虑从何而起?

2021 年是 " 双减 " 实施元年,孩子减负,但部分家长却没能 " 减忧 "。以考试分数为依据的普职分流成为家长焦虑的最强催化剂。

在不少家长看来,中考之后按照 5 ∶ 5 的比例进行普职分流,意味着 50% 的学生只能进入中职学校。" 一半学生不能升普通高中,更别谈考大学了,现在家长对于普职分流的焦虑已经大于对高考的焦虑。" 一位家长说。

根据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统计结果,2021 年大学本科专科一共招生 1001.32 万人,而高考报名人数为 1078 万人,高考升学率达 93%,中考升学率仅有 50%。

" 高考焦虑 " 提前至 " 中考焦虑 ",家长们的 " 备战计划 " 也不得不提前。" 以前为了高考,初中学习一定要抓紧。而现在为了备战中考,连小学都有了紧迫感,丝毫不敢松懈。" 小学家长何新远说。有家长更是担心:" 中考的孩子们心智尚未成熟,还不大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更不懂得考不上高中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提倡普职分流的中考制度,提前把他们从高考路径上淘汰,无异于剥夺了他们成长转变的机会。"

由此,一些学者建议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乃至取消中考,让学生坐上 "12 年一贯制直通车 ",减轻家长学生的焦虑。在发出类似呼声的专家、学者看来,首先,中考分流太早,青少年难以科学、客观地决定自己的人生道路;其次,分流前的知识储备不足以应付未来的产业升级,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代脱钩;此外,还有人认为避免教育分层的最好方式就是取消中考,同时也可实现教育减负。

普职分流制度为何而设?

中南大学社会学教授李斌指出,普职分流重在分流,而不是淘汰。在普职分流之前,所有的孩子都为了高考 " 独木桥 " 而奔跑,普职分流的改革,是在高考之外增加了另外一条路径,让那些可能不太擅长书面知识学习的孩子能够尽早地学到技能专长,在不同的赛道上体现自己的价值。

有学者假设,如果取消普职分流,初中生全部涌入高中,而高等教育的本科招生规模并没有扩大,3 年以后进入本科学习的学生仍然还是那些学生。取消普职分流不过是将焦虑后移 3 年,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其中耗费的巨大的时间、精力成本难以计算。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说,从全世界范围看,各国的高中阶段教育都有中职教育,只不过模式不同。美国、加拿大、英国的高中,普遍为综合高中,将普通高中课程与技能课程融合在一起,由学生自主选择普高学术课程或技能课程。在高中毕业后,以高中课程成绩以及统一考试成绩申请综合性大学,或者社区学院、职业学院。德国则实行分流方式,高中有学术高中和职业高中,由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地位相同,技能人才受到社会尊重,选择职业高中的学生超过选择学术高中的学生。

事实上,中等职业教育也有普通高中教育不可替代的一些长处,且吸引力正在逐渐增强。山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邓云锋说,2021 年山东省中考有 2.95 万人达到了普高线,没有选择上普通高中,而是选择职业学校,还有 1.7 万名学生在普高学习,然后转到了中职来学习。这证明,只要中职教育在技能培养和促进就业方面持续提升,家长和孩子是愿意选择的。

普职分流焦虑何解?

不少专家认为,家长的普职分流焦虑,实际折射的是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中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仍需完善,以及中职生与大学生的就业差距较大。办好职业教育、完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才是缓解焦虑的根本之道。

近几年,国家逐步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给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和家长一个更好的期待。" 普职分流让不少人因为‘被定型’产生焦虑,建议建立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高等教育两个教育体系之间互认标准的教育评价体系。" 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许进认为,这样不仅使孩子在人生重要的成长阶段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也避免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高等教育形成两个死胡同。

李斌指出,如今一些职业院校对市场研究不够,专业设置和教学调整不及时,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错位,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不高。建议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优化学校专业布局,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培养更多符合产业发展、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让职业教育 " 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 "。

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认为,应尽量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普职分流不应变成 " 普职分层 "。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升职校毕业生的含金量,加大技术技能人才的薪酬激励力度,逐渐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通过实现高质量就业来逐步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观念。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