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3日 10.2°C-15.3°C
澳元 : 人民币=4.83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杂谈」个人拙见之人体健康与自然三两感想

2022-05-15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前 言

人生不会一直是坦途,总有起起落落的时候,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平常心,起的时候不要太过得意忘形,落的时候也不要太过愁眉苦脸,因为起和落相伴相随,紧跟其后。有时候,就当给自己一个停下来思考,休养生息的时间吧,不必着急,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人的身体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

我们的身体环境跟自然环境每天都在进行能量与物质的交换,植物吸收和转化太阳、土地和水的能量供给人体,吸收二氧化碳然后释放出氧气供生命呼吸,在太阳与地球能量的共同作用下,我们才有了可饮用的淡水,这些都是自然元素转化为生命能量的过程。

「杂谈」个人拙见之人体健康与自然三两感想 - 1

在文明还没出现,人类生产力还无从谈起的时候,大自然就已经能提供给我们生存所需要的一切物质,若没有自然对我们的无私馈赠,我们也很难发展到如今的社会水平,而我们人类大多数时候扮演的却是一个索取者,破坏者的角色。

如今也已经有一部分人在积极地思考如何回馈大自然的哺育,例如减排和净化污水,减少碳排放,用堆肥改良土壤,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等等,表面上是在帮助大自然,实际上是正在帮助我们人类自身。

「杂谈」个人拙见之人体健康与自然三两感想 - 2

人需要与自然重新建立连接

人在一个无菌的、远离大自然环境的地方待久了,身体开始对一些病菌和细菌变得敏感,抵抗力也随之变差了。

我奶奶曾经跟我讲过一些往事,以前在农村生活整天忙于生计,农耕时节都要下地干活,那时尽管我爸还小,但也没时间经常在身边照顾着,可能也就等忙完手里的活了,奶奶才会回来喂点奶,喂点羹什么的,平时就扔我爸在小床上自个玩儿和睡。尽管物质条件没有现在好,医疗水平也比不上现在,吃的用的东西也没有现在讲究,但是那时的孩子一样也能茁壮地成长起来,用一个网络词语说,那就是相当的“抗造”。相反现在各方面条件都好了,还更容易生病,生病了各种吊针打了,药也吃了还很难好起来,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杂谈」个人拙见之人体健康与自然三两感想 - 3

我们是否应该转换下思路,多让自己与孩子接触自然环境,玩玩泥巴和沙子并不是什么坏事,回家洗干净就好;雨后踩水坑也挺好玩的,到河里抓小鱼小虾和螃蟹多有趣,回家喝点姜汤暖暖身子就好了;在草丛和森林中观察昆虫和鸟类等,聆听虫鸣鸟叫,闻一闻泥土、树木与花香,最重要的是在这些过程中,让身体的内在抵抗力去适应外部复杂的环境,就算是病菌和细菌也不怕,相信自身的抵抗力能打倒它们。

「杂谈」个人拙见之人体健康与自然三两感想 - 4

很多人还会说,现在去医院,医生总会开一堆药,打各种针,我们看不懂,只能听医生的,其实去医院并不可怕,关键是每次生病,我们应该记下自己的症状及发展过程,再了解医生开了哪些药(网上基本都能查到药品相关信息),自己吃了用了效果怎么样,都记录下来,而不是病好了之后什么都忘了,相信“久病成良医”,下次如果再遇到相同的确信的症状,或许在发病初期就能“药到病除”了。(切记不能太过盲目自信,感觉身体不适最好还是及时到医院就诊。)

「杂谈」个人拙见之人体健康与自然三两感想 - 5

东西方思维方式与医学发展的联系

西方思维里A就是A,B就是B,不可能出现A是B的情况,因此西医认为你的身体哪里(A)出问题了,就应该治/切哪里(A)。而东方思维则认为万物是一个整体,有内在的联系,其中的状态也是不停变化的,在一定条件下,A和B能互相转化(阴阳互化),反映在中医则认为人是一个整体,需要用全局的、辩证的思维去思考,综合地分析病因。

为了能让大家更容易理解中医的辩证,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例如一个人肝脏方面有问题,其中一种情况,中医会让你养脾胃,因为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肝脏有问题,时间长了脾胃也会出现问题(被克制),因此除了需要疏肝,还要健脾胃。另外一个情况就是,中医也有可能让你补肾脏,因为肝脏作为身体唯一的解毒器官,解毒后需要通过肾脏小便排出(还有一个途径是皮肤),若肾脏被“堵”了,毒素都被堆积在体内,时间长了,人就被“毒”死了,很多肝病患者,最后都是死于肾脏病变。

以上只是列举的两个方面,实际上肝脏方面的疾病可能还会牵涉到身体其他方面的问题,需要中医根据每个人的症状和体征来综合分析、认识疾病的本质。

「杂谈」个人拙见之人体健康与自然三两感想 - 6

在这里我并不是想踩西方捧东方,恰恰两种思维应该是互补的,需要互相学习,没有高下之分,若我们能在辩证思维的基础上学习一些逻辑分析思维,那看待事情也会更加全面。

因此,当我们开始用这种全局的整体观念去看待我们自己的“内在环境”后,便能更加清晰地寻找“治理和改良”的方法。

「杂谈」个人拙见之人体健康与自然三两感想 - 7

人的身体也是一个缩小版的自然环境

把人体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生态环境,那人体的“土壤”就是脾胃,为什么呢?因为脾胃在中医的角度看,五行属土,位于中焦,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也是我们的“后天之本”,而“后天之本”是可以通过食物补充的,我们日常生活的动力都来源于食物,健康的食物对我们而言至关重要;脾胃系统负责消化饮食,生成气血,营养全身,因此,好的脾胃更加对我们至关重要。

我们如何正确对待自然环境,同理也可以如何补养我们的脾胃,例如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均衡地摄取各类型的食物营养),不使用对自然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食用生态有机种植的健康食物),适当地轮作或间作让土地有自我恢复的时间(总是吃得太撑对脾胃是一种负担,七八分饱就好),按照自然规律适时用堆肥返还营养给土壤,而不是一味地索取(平时可以吃一些补脾胃的食物,例如山药、莲子、小米和蜂蜜等)。

「杂谈」个人拙见之人体健康与自然三两感想 - 8

从人体与自然的联系,到人体自身内部的联系,我们始终绕不开“健康”二字,健康的自然生态才能种出健康的食物,健康的食物才能更好地补益我们的“后天之本”,健康从哪里来?从健康的自然生态里来。

古人很早就懂得“道法自然”“网开三面”“顺应自然”“取之有度”“天人合一”“因地制宜”“顺天时,量地利”等可持续发展观念,这也使得几千年来,古人与自然的相处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传承到我们这一代可不能丢弃了啊,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乃至全人类都应该秉持和践行的生态自然观。

关注:筠风乐道

热爱传统文化,回归传统审美,

品味古人生活美学,

道法自然,找寻属于自己的“道”。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