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8日 4.5°C-12.0°C
澳元 : 人民币=4.8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近镜头丨这是个真干过活的“老把式”

2022-06-03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近镜头丨这是个真干过活的“老把式” - 1

初春时节,万物萌发,生机蓬勃。

2019 年 4 月 8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通州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每到春季同人民群众一起劳动,亲手植绿,是总书记多年的习惯。

正在植树点忙碌的干部群众看到总书记来了,纷纷向他问好。总书记一边向大家挥手致意,一边顺势将铁锹扛在了肩头。这个自然的动作,被新华社记者的镜头记录下来。

" 这是个真干过活的‘老把式’。"

总书记这一扛,让人们发出如此感叹。

" 看到这个画面我觉得特别熟悉,因为我们都是农村长大的,当年我们的父辈就是这样扛着农具去参加劳动。" 回想起那个瞬间,当时在场的北京市通州区贡院小学校长左春云记忆犹新。

看到习爷爷来了,少先队员们跳着笑着,将他团团围住。

" 咱们这是众人植树树成林 "" 注意安全,不要夹到小手 "" 要多参加户外活动 ""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

挥锹铲土、围堰浇水、细心叮嘱 …… 习近平接连种下 7 棵树苗,植树后还不忘叮嘱孩子们,要多参加植树劳动和户外运动。

熟练的动作和温暖的话语,展现着大国领袖的质朴本色,尽诉这位最高领导人对劳动的尊崇,与人民的温情 ……

1989 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扛着锄头,在田间地垄同群众一起劳作 ……

他 " 不是一个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的领导 "。

上世纪 80 年代末,到任宁德不久的习近平给当地干部群众留下这种印象。

办公室里常常 " 找不见人 ",下乡调研一走就是个把月。酷暑时节身穿的确良,脚踩解放鞋,日头大时顶个草帽,脖子上系条毛巾,宿舍门外常年放着簸箕和锄头 ……

谁能想到这个扛着锄头在地里熟练劳作的 " 老把式 ",是位从大城市来的年轻干部?

" 我知道他是中央老领导的后代,但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出高干子弟的样子,比平常人还平常,下乡调研也从不讲究吃住,老百姓住什么房他就住什么房,老百姓吃什么饭他就吃什么饭。有时走路走得全身都湿透了,他就找个地方拿水冲一下,就当洗澡了,非常简单。" 曾任宁德地委副书记的陈增光回忆说。

陕北高原建淤地坝、带领群众清淤修渠、翻山越岭进村调研 …… 无数个瞬间,回忆起来尽是温暖。

从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到泱泱大国最高领导人。纵使时光飞逝,习近平始终保持劳动者本色,始终饱含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基层调研时,习近平盘腿上炕、促膝唠家常。" 粮食够不够 "" 棉被有没有 "" 小孩上学远不远 "…… 家长里短的话语,摸清基层人民的生活脉象。

同全国劳模代表座谈时,总书记赞美劳动、赞颂劳动人民:"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铿锵有力的话语,始终将人民放在最高位置。

天地之大,黎元为本。

正因从人民中来,才能赢得人民真心的爱戴。习近平总书记无时无刻不将人民群众记在心里,把为民初心扛在肩上。

质朴的劳动本色,火热的为民情怀,铿锵的初心誓言 ……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人民领袖最真实写照。

时间是忠实的记录者,镌刻着执政者奋进的步伐。4 月 18 日起,新华社开设 " 近镜头 • 温暖的瞬间 " 栏目,精心选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精彩瞬间,讲述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温暖故事。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