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7日 15.7°C-18.8°C
澳元 : 人民币=4.73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王健林:社会仇富心态的存在,其实是延续了“患不均”的文化逻辑

2022-07-30 来源: 腾讯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贫富差距是社会发展到任何阶段、任何类型的社会当中都会存在的一种情况,只不过是差距大小的问题。

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当中,由于富人凭借资本积累获得财富,同时靠着资本区分阶级,所以贫富差距往往比较明显。

当然在中国,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也是存在的,那么在应对这种必然存在的区别时,人们会采取怎样的看法呢?

一部分人会正视这种差距,并且在之后奋起努力,缩小与富人之间的经济差距;当然还有一部分人,甚至可以说很大一部分人,会产生仇富心理。

王健林:社会仇富心态的存在,其实是延续了“患不均”的文化逻辑 - 1

仇富心理,或者说仇富意识,应该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尤其是二十一世纪之后尤其显著的一种社会现象,所以我们其实可以将之视为一种新时代应运而生的产物。

为什么这种心理会在此时产生?之前为什么没有相应的问题呢?

仇富意识与“富人”观点

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当中,“等贵贱,均贫富”都是人们对于社会当中资本分配的一种看法,人们对于财富的看法还是比较单纯的,可以接受财产多寡有区别,但是不能接受的是获取财富的手段不合理、不合法。

王健林:社会仇富心态的存在,其实是延续了“患不均”的文化逻辑 - 2

正如《论语·季氏第十六篇》当中的名句“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所说的一般,当时社会当中的人们并不是在追求一种绝对的平等,值得一提的是,这句当中的“均”,指的也不是现代汉语语境当中的“平均”,而是“各得其分”,该拥有多少、就拥有多少。

所以我们大致可以理解,长久以来人们都了解社会当中存在的财富不均现象,并且从中国古代以来,人们并不追求绝对的平等,人们真正在乎的,其实是获取财富的手段与方式是否能够被人们所接受。

简而言之,也就是“富人”是如何成为“富人”的。

王健林:社会仇富心态的存在,其实是延续了“患不均”的文化逻辑 - 3

所以在古代封建统治之下,即便是出现对于制度和统治者的反抗,往往也不是因为财富分配不均,而是因为赋税过重、无地可耕、以及连年战事。关于这一点,现如今人们的观念则与古代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

王健林是人们熟知的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一度成为华人首富,可谓是一位毫无疑问的“富人”。

那么对于贫富差距以及“仇富心理”这种现象,王健林作为一位“富人”又有着怎样的看法呢?

王健林认为,现如今的这种仇富心态的存在,其实很大程度上也延续了“患不均”的文化逻辑。

王健林:社会仇富心态的存在,其实是延续了“患不均”的文化逻辑 - 4

现如今国内的许多富人,之所以能够富起来,靠的其实不完全是自己的能力或者是机遇等因素,而是靠着剥削人们的资源、甚至是吸取人们的“血”来成就自己。

换言之就是手里的钱“不干净”,这才导致人们产生了一种观点:凡是富人,手里的钱都不干净,都是靠着关系勾结等手段获取的。

还有一点,王健林认为舆论环境也会对于人们的观念造成一定影响:一个例子就是当现如今的富人做慈善、捐款等,往往会遭到人们的质疑甚至是谩骂。

资源的互动社会地位

其实王健林的看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对于常人而言,人们往往只能看到一些问题的表象。

王健林:社会仇富心态的存在,其实是延续了“患不均”的文化逻辑 - 5

一个很简单的联系就是:富人,亦即俗话说的“有钱人”,他们之所以有钱就是因为能够聚集资本,这种能力往往是由于其商业能力过人,对于市场的判断独到。

然而,社会当中人们的身份往往并不是如此理想化。

早在十九世纪,马克斯·韦伯(Maximilian Karl Emil "Max" Weber)就提出了财富、声望、权力三个因素构成个体社会地位的理论,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共同影响个体在社会阶层当中的位置。

之后的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也对于资本进行了类型划分,所谓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象征资本都是人们获取社会地位的不同力量源泉。

王健林:社会仇富心态的存在,其实是延续了“患不均”的文化逻辑 - 6

其实在中国也是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想要获取资本,成为“富人”,仅仅靠经商能力和对于市场的判断已经不够了,即便是十分善于经商的人,假如无法通过与官方的联系及时了解市场的各种规则,那么也无法顺利获取利润。

对于那些比较出名的“富人”而言,他们能够成为全国甚至是全球首富的体量,自然不仅仅是因为经商能力,市场、资本、关系、发展、转型等等都是影响他们身价的因素,如果不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新自己的产业,甚至短时间内就会被时代所抛下。

所以对于富人和普通人以及相对贫困的人而言,个体身份的多样性都是一种必然。许多时候,贫困的人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缺少一个翻身的机会。

王健林:社会仇富心态的存在,其实是延续了“患不均”的文化逻辑 - 7

因为长时间游离在温饱附近,所以他们无暇去进行对于自己的投资,只能疲于奔命,考虑怎样度过每一天的问题。

这也就导致他们无法结识那些有资本的人,自然难以通过社会交往而提升自己的社会资本。

归根结底,人们之所以会产生“仇富”相关的意识,是因为有些富人确实行为有些过分,在自己获取了大量经济资本之后,开始对社会当中“养活”自己的人进行“攻击”。

比如某些企业家,明明是靠着广大群众的消费才身价过亿,结果反过头来却试图以一些扭曲的价值观来对群众进行“PUA”,改变人们的价值观。

王健林:社会仇富心态的存在,其实是延续了“患不均”的文化逻辑 - 8

这种行为自然会招致人们的反感。

另一方面,是因为许多人没有意识到各种资本之间的联系性,从而忽视了成为“富人”所需要的一些必然条件。

其实当今的这些富人,之所以能够有现今的地位,往往都会依靠许多人们想不到的力量,并不全是靠自己的能力。

其实也不必对于他们产生消极看法,因为这些事情在我们身上也一样,想要获得好的生活,需要处理好各种关系。

我们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贫富差距也将长时间存在。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