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8日 16.3°C-20.0°C
澳元 : 人民币=4.73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40年前,第一台Mac电脑问世,乔布斯曾因它被赶出公司

2024-01-24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今天,Mac 电脑 40 岁了。

在苹果近半个世纪的创业史里,帮公司赚到第一桶金,实现从 0 到 1 的产品是 Apple II;但要说苹果产品灵魂的开端,则毫无疑问是 Macintosh。甚至可以说,推出于 1984 年的 Macintosh,定义了之后 40 年个人电脑的范式。

乔布斯和Macintosh丨图片 wikipedia

这不仅仅在于它是最早采用图形界面、最早配备鼠标的电脑。更重要的是,苹果将它的故事延续了 40 年。直到今天,macOS 系统的 UI 依然沿用着同一套框架——左上角是苹果 Logo 和功能菜单,应用软件以窗口的形式铺在桌面上。

上市之初,Macintosh 遭遇了惨败。这直接导致史蒂夫·乔布斯被赶出了自己亲手创办的公司。直到今天,Mac 也从未成为 PC 市场的最主流选择。

但这不妨碍 Mac 彻底地改变了世界,并始终站在个人电脑技术和设计的最前沿。

乔布斯看到了未来,初代Macintosh却因此失败

乔布斯在 1984 年坚持做 Macintosh 的理由很简单:造一台“图形界面”的电脑。

在 Macintosh 之前,几乎所有电脑采用的都是命令行系统。想要使用电脑,就必须先学习程序语言。比如当时帮苹果赚到第一桶金的 Apple II,运行的就是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开发的 Integer BASIC 语言。

沃兹尼亚克和Apple II丨图片 heresthething blog

非技术出身的乔布斯确信,想要个人电脑真正实现普及,就必须让它的学习门槛降低,变得更加直观、易用。所以 1979 年,当他从施乐公司那里知道了“图形界面(GUI)”的可能性之后,当即下定决心,要打造苹果自己的图形界面电脑。

相比命令行,图形界面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更易理解。那些曾经需要一字不差地输入文字命令才能调用的软件功能,变成了一个个轻点就可以使用的功能按钮。

五年后,1984 年 1 月 24 日,Macintosh 正式问世。

以今天的视角去看,Macintosh 的产品形态非常超前,无论软硬件,都和今天的 iMac 非常接近。它采用了一体式的机身设计,电脑主板被放在屏幕后的腔体里。除此之外,苹果还为图形化的系统界面配备了鼠标,作为交互设备。

但很快,Macintosh 就遭遇了销售上的滑铁卢。图形界面虽然直观、简洁、易用,但它所需的内存和处理器性能,相比命令行系统也指数级上升。乔布斯把当时苹果能拿出的全部筹码都押了进去,换来的却是一台性能不足,散热设计存在缺陷,价格还极贵的电脑。发布一年后,Macintosh 的实际销量仅为公司内部预期的 10%。它来得太早了,摩尔定律还没有发展到图形界面的时代。

乔布斯因此被牵连,1985 年被董事会赶出了苹果公司,直到 12 年之后才得以回归。

与乔布斯几乎同时意识到“图形界面”所蕴含巨大潜力的另一个年轻人,叫比尔·盖茨。目睹了 Macintosh 的失败之后,他决定从一个相对低风险的角度切入(PC 厂商捆绑 Windows 系统),尝试推广“图形界面”。1985 年 11 月,由他创办的微软公司,推出了 Windows 1.0。

真要深究的话,俩人都是“小偷”丨图片 Business Insider

即便是今天家喻户晓的Windows,也是到了 1995 年迭代到 Windows 95,才第一次实现了销量上的爆发增长,卖出了 4000 万份,真正意义上推动图形界面电脑走向了普及。微软用 Windows 缔造了图形界面电脑的新时代。

Windows 95丨图片wikipedia

而苹果却度过了风雨飘摇的十年。失去乔布斯的苹果变得愈发保守,一直守着 Apple II 固步自封,到 1996 年,公司已濒临破产。

早期,Macintosh 经历了漫长的黑暗,但历史最终证明了乔布斯是对的。图形界面的电脑成为了每个人工作和学习的不二之选。同样遵循着“简洁、直观、易用”理念设计出来的 iPhone,让智能手机真正成为了“人手一台”的计算机。

i代表互联网,iMac开启个人电脑的新时代

错过整个图形界面的普及风潮,走到破产边缘的苹果,1997年召回了它的创始人,作为最后的救命稻草。

回归后,乔布斯决心从哪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他要造一台,能面向未来 10 年的 Macintosh。

1998 年,iMac G3 横空出世。

俗称“果冻机“丨图片来源 wikipedia

硬件形态上,iMac G3 和初代 Macintosh 几乎没有区别,依然采用“一体机”的设计,追求极致简洁。抛开键盘鼠标,iMac G3 只需要连上电源就可以启动,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设计。

技术上,乔布斯依然保持激进。iMac 弃用了大量老的接口标准,比如串口和 Apple Desktop Bus,还抛弃了软驱。取而代之的是三项新技术:USB、光驱和以太网接口。如同 Macintosh 过早拥抱图形界面一样,iMac 的激进设计在当时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只不过这一次,苹果押对了。iMac 开启了个人电脑的多媒体时代,迎来了互联网普及的时代。容量更大、读取更快的光盘成为了 00 年代软件、电影、音乐的主要封装介质,USB 也成为了最主流的数字接口标准。至于以太网接口,更是成为了日后一切电脑最重要的数据端口。

从 iMac G3 开始,苹果引领了 PC 领域一系列最先进的技术和设计。1999 年发布 iBook G3 首次支持了 Wi-Fi 无线网络;2002 年的 iMac G4 第一次用轻薄的液晶显示屏取代了笨重的 CRT 显示器。

iBook G3丨图片wikipedia

整个 00 年代,Mac 并不是最主流、销量最大的个人电脑,但它却一直引领着个人电脑设计演进的大旗,成为技术发展的最佳注脚。

同时期的 Windows PC 厂商,几乎是循着 Mac 的演化之路前进,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尝试开发“一体机”产品,Windows Vista 和 Windows 7 也采用了与 Mac OS X 上 Aqua(图形用户界面的名字)类似的彩色气泡 UI 风格,使界面变得更加灵动,贴合更年轻的用户群体。

性能,成为Mac新的关键词

进入 2010 年代,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Mac 也开始了一系列“移动化”的尝试。

这场“移动化”创新的起点,是 MacBook 开始追求极致轻薄。2008 年,乔布斯从一个纸信封里抽出一台 MacBook Air,开启了笔记本电脑极致一体、轻薄的时代。为了做到如此的轻薄性,MacBook Air 取消了光驱——又是一个非常激进的技术选择。

2008年MacBook Air发布丨图片wikipedia

同时,苹果还为 MacBook Air 配备了一块“多点触控”触摸板,这块触摸板与 iPhone 的多点触控屏同门同种,让触摸板的交互体验,甚至超越了鼠标。

这一次,苹果又做对了。MacBook Air 在办公场景里受到了巨大欢迎,倒逼 Windows PC 厂商效仿,推出了与之对标的“超极本”。

2015 年,苹果推出了一台全新的笔记本电脑,新笔记本就被命名为 the new MacBook。这是 2010 年代苹果在笔记本轻薄性上的集大成作品,负责操刀的总设计师 Jony Ive 在里面采用了更大的触控板、蝶式键盘、阶梯形多层电池包、无机械风扇散热等一系列新设计,只为让它的移动特性更上一层楼。

Steve Jobs和Jony Ive丨图片Corbis

这一次苹果失败了。

因为技术上过于激进,the new MacBook 的散热、性能表现都不尽如人意,成本和价格也居高不下。论失败原因,和当年初代 Macintosh 如出一辙。

自 2015 到 2019 年,苹果希望通过 Touch Bar 和蝶式键盘,将 Mac 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但两者却都被证明为失败的设计。特别是蝶式键盘,被多次召回维修,多次改良设计,最后依然没有解决进灰卡键的问题,演变为一场噩梦。

这是 Mac 在后乔布斯时代走过的最大一段弯路,也让苹果坚定了通过芯片技术改造 Mac 的决心。2020 年,苹果开始在 Mac 上采用自研的 M 系列芯片,大幅提升了性能,并改善了 MacBook 的续航表现。改用自研芯片的 Mac 收获了用户的广泛好评,也让 Mac 的市场份额实现了显著增长。

M1芯片丨图片MacRumors

到今天,Mac 依然不是最主流的电脑,根据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它在全球 PC 市场所占的份额约为 10% 出头,不及联想、惠普、戴尔等厂商。但不可否认,40 年间,Mac 一次又一次地引领了个人电脑的理念创新、技术发展、设计改良。

苹果著名“1984”广告 | 图片苹果公司

40 年前,乔布斯决定创造 Macintosh 时,目标是创造一台真正属于“个人”的电脑。他将个人电脑比作“思想的自行车”,这台电脑要能放大任何人的奇思妙想,帮助他们发现、创造,最终使他们成为“完整的人”。

作者:Jesse

编辑:沈知涵

Guokr

还没选好“新年战袍”的姐妹看过来!1月25日(周四)晚19:30,果壳X商场一线女装品牌OneMore专场要来啦!

羊毛打底衫99元!

新年小香风羽绒服299元!

还有1.3折的针织衫!

1.8折的皮毛一体外套!

清仓福利直接拉满

?抓紧预约直播吧!?

如有需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