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部早期国产科幻片:有对《西游记》产生了影响,有的是童年阴影
最近的科幻片赛道,有两件大事发生。
一是继剧版《三体》之后,电影版《三体》的拍摄正式提上日程,导演人选花落张艺谋。
二是科幻冒险片《群星闪耀时》终于启动,由黄建新导演监制,讲述中国航天员在太空的故事。
两部硬核科幻大制作,很有希望开启《流浪地球》后国产科幻片的2.0时代。
很多人认为,我国的科幻电影发展始于《流浪地球》。
但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科幻电影就已经在我们国家悄悄萌芽。
今天就让我们来盘点十部“古早时期”的国产科幻片,不知其中有没有属于你“童年记忆”的一部呢?
01、《小太阳》(1963年)
上映于1963年的《小太阳》由上海科学教育制片厂出品,导演王敏生是当时拍科教片的专业户。
但当时国内并没有“科幻电影”的概念,所以按照当年的定义,《小太阳》属于是普及科学知识的科教片。
影片的故事并不复杂:一群生活在北方的孩子,为了使北方的春天来的更早一些,在科学家的帮助下,造出了一个太阳发射到太空。
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影片中充满想象力的情节,在如今看来其实十分硬核。
比如片中的塑钢玻璃温室大棚,小朋友们穿着的双排扣呢子大衣,都是衣食住行上对未来生活的想象。
还有小学生们乘坐的悬挂式地铁和自动驾驶的共享汽车,大楼前的迎宾机器人,在当时都没有任何先例和参照,都是创作者凭空想象的。
几十年过去,当年天马行空的场景在如今都逐渐变成了现实,不得不感慨科技上的巨大飞跃。
而《小太阳》中这些极具前瞻性的科学幻想,也让它成为中国“科幻元年”的标志。
No.2《珊瑚岛上的死光》(1980年)
1977年,好莱坞的科幻经典《星球大战》风靡全球,让世界看到了科幻电影的魅力,也启发了国内的电影创作者。
而作家童恩正的小说《珊瑚岛上的死光》,成为上海电影厂试水科幻电影的“首选”。
童恩正是当时国内有名的科幻小说作家,和叶永烈、郑文光、刘兴诗并称为中国科幻小说的“四大金刚”。
小说《珊瑚岛上的死光》也是小有名气,曾与刘心武《班主任》等作品共同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还被改编成了连环画、广播剧、话剧。
1980年,《珊瑚岛上的死光》被提上拍摄日程,但是当时制作团队之前只看过一部“内参片”《未来世界》,对于科幻片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
摸着石头过河的摄制组,在拍摄中也遇到各种困难。
比如因为拍摄设备的简陋,很难呈现原子弹爆炸的画面效果。
最后摄制组只能用土方法,利用水缸中的细土镜头合成原子弹爆炸的效果。
不过这种拍摄手法,在当时的国内尚属首次,开创了合成镜头的先河,对后来《西游记》也有一定启发。
No.3《错位》(1986年)
《错位》是第五代导演黄建新的“先锋三部曲”之一,由刘子枫、杨昆、孙飞虎等主演。
这部电影可以算作黄建新《黑炮事件》的续集,也是通过荒诞讽刺的风格来反映现实问题。
回看本片,最具创意的设计就是开创性使用了“人工智能”的设定。
男主角赵书信开发了一个与自己长相一模一样的“智能机器人”,以此来对抗单位里种种难以忍受的事情。
不仅如此,赵书信还赋予了机器人感情,让机器人有了欲望和想法,这种设定在80年代的中国电影是非常少见并且极为超前的。
此外,片中室内的陈设都极具北欧风格,色彩简约,线条分明,有一种极简主义的未来感。
影片中的情节还有许多有意思的隐喻。
比如赵书信的办公楼里有都是一模一样的门,全都集中在一段狭窄的走廊中,暗示着那些无意义却又不得不开的会议。
如今,黄建新导演时隔几十年再次监制科幻电影,曾经充满想象力,想法超前的他一定会给《群星闪耀时》带来不少有意思的概念。
No.4《霹雳贝贝》(1988年)
《霹雳贝贝》上映于1988年,是一部“快乐星球”式的儿童科幻电影。
这部电影的编剧是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讲述了小男孩贝贝天生带电,最终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找到外星人撤回了自己的“带电超能力”。
就像老话说的“故事来源于生活”,《霹雳贝贝》的故事就是来自张之路下班回家路上,被静电电到的经历。
这次触电让张之路忽然来了灵感,便默默拿笔把这个小插曲在本子上记了下来。
直到儿童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宋崇找到张之路,跟他商议想要拍一部儿童电影时,张之路突然想起了那个还未完成的灵感。
于是,他便想着塑造一个带电的小孩,以此为中心编写一个儿童故事。
这个想法得到了宋崇导演的大力支持,最终有了《霹雳贝贝》的故事原型。
电影中“人体研究所”这个地点,也是宋崇提议加入到电影剧本当中去的。
因为宋崇曾在航天部工作过一段时间,当时的航天部确实有一个“人体研究所”的部门。
影片上映后获得了不错的反响,贝贝用电流抓坏人、在长城和外星人交流等名场面,也深深烙印在观众的脑海中。
可惜的是,饰演贝贝的小童星刘京长大后没有继续拍戏,而是退居幕后,成为一名录音师。
No.5《凶宅美人头》(1989年)
在一众科幻片里,《凶宅美人头》显得极为特殊。
它的原著小说,是苏联科幻小说作家亚历山大·别利亚耶夫的《陶威尔教授的头颅》。
医学教授陶威尔突然发病死去,但是他的头颅却还活着。
幕后黑手,是研究人体器官复活的助手凯恩······
这篇小说的灵感,来自于别利亚耶夫的一段亲身经历。
由于脊椎出现问题,别利亚耶夫一度卧床三年,这三年之中,他的身子无法动弹,只有脑袋可以活动。
这段痛苦的经历曾让他深受折磨,在康复之后,他根据自己的这段经历写作了这部小说。
在这部小说的基础上,《凶宅美人头》还紧跟好莱坞风潮,融合了悬疑、凶杀、惊悚等流行商业元素。
不仅如此,这部电影的宣传海报尺度也是相当惊人。
“禁映艳情恐怖电影、尸首被移植”等噱头,都赫然出现在海报之上。
不过《凶宅美人头》虽然商业元素浓重,但其脑洞大开,充满想象力与前卫造型元素的剧情与画面仍是科幻感满满。
尤其是实验室中那颗让人惊呼的模特人头,让人瞬间汗毛竖起,也在无数观众心里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
No.6《大气层消失》(1990年)
《大气层在消失》的故事背景是一场环境污染的灾难。
三个抢银行的罪犯在逃亡途中劫持了一辆火车,致使有害气体泄漏,造成了臭氧层破坏,地球岌岌可危。
最后在一个小男孩在他的动物朋友帮助下,找到污染源,挽救了地球的生存危机。
片中有很多动物演员的戏份,在拍摄时可谓煞费苦心。
影片拍摄时间是10月,而鹿角的生长是在6月,由于拍摄周期紧张,冯小宁导演就想给鹿装上假角。
但是拍摄时正处在鹿的发情期,剧组几经尝试之后也没能把假的鹿角装上,最后只能放弃原本的镜头设计。
不仅如此,在拍摄人与动物亲密接触的戏份时,常常因为控制不住场面而被迫停拍,拍摄时熊抓伤演员、猫狗乱跳的意外时常发生。
就像网友说的,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完全可以拍成一部电影了。
最终,导演冯小宁用40多万的预算完成了本片的拍摄,并在1991年的金鸡奖中荣获评委会特别奖。
No.7《魔表》(1990年)
你绝对想不到,叔圈顶流张嘉益年轻时也是一枚帅气十足的小鲜肉。
1990年,徐耿执导,张嘉益主演的科幻片《魔表》上映,彼时的张嘉益还叫张小童,还没从北电毕业。
而这部《魔表》,也成为张嘉益走上演员道路的敲门砖。
《魔表》同样出自张之路的手笔,电影的开头是宇宙大爆炸之后,不明飞行物的残片落到人间,被手表电的老板当成零件做成了手表。
这块用“特殊材料”制成的手表却意外让9岁的小孩康博思“一夜长大”,而这个长大后的小孩哥,就是张嘉益扮演的。
长大后的康博思被父母误认为小偷,还被抓到精神病院,最终找到了魔表的科学原理,恢复了正常的孩童模样。
电影上映之后受到了很多观众的欢迎,不过随之而来的质疑声也甚嚣尘上。
有人认为,这部电影虽然好看,却涉嫌抄袭好莱坞影片《长大》的情节设定,甚至还有人向有关部门举报。
不过抛开抄袭的种种议论,《魔表》对于成人社会与儿童世界之间矛盾的呈现与思考,在当今来看依然不过时。
No.8《隐身博士》(1991年)
《隐身博士》是西安电影制片厂推出的一部科幻电影,由导演张子恩执导。
提起张子恩,大多数观众会想起来《神鞭》《黄河大侠》等武侠电影,抑或是《上错花轿嫁对郎》《宰相刘罗锅》等经典电视剧。
与这些作品相比,《隐身博士》作为一部现代风格的科幻电影,似乎有些特立独行。
电影讲述了一个醉心于研究隐身药物的博士,机缘巧合下误食了自己研发出的隐身药,从而引发出一系列的连环事件。
隐身药既是帮他脱离危险的救命稻草,也是促使他人违法犯罪的致命武器,最后药物的销毁则寓意着科技的两面性。
整部电影的情节光怪离奇,完全是商业娱乐片的套路,算是商业片的一次成功尝试。
特别是女助手隐身后“脱衣服”的情节,更是在禁播的边缘游走,成为很多网友对本片最深刻的记忆点。
No.9《毒吻》(1992年)
《毒吻》被很多人称为“童年阴影”,小时候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在雷电交加的夜晚总能想起男主角让人毛骨悚然的形象突变。
电影改编自哲夫的同名小说《毒吻》,讲述了一个出生就自带剧毒的孩子三三,其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因他中毒而死。
他在深山之中遇到了心爱的女孩,但是女孩最终也因他而死,最后他也死在了雷电交加的夜晚。
电影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呈现这个“剧毒人”的可怕,以至于让看过影片的观众每每想到都不寒而栗。
但惊悚与恐怖终究不是这部电影的底色,和《大气层消失》相似,影片的核心主题还是反映环境保护。
污染巨大的化工厂是一切悲剧的源头,三三体内的剧毒,就是自然对于人类的反噬。
No.10《疯狂的兔子》(1997年)
我发现,国产科幻片最擅长生产“童年阴影”。
在这部电影中,“疯狂的兔子,疯狂的兔子,我是西伯尔疯狂的兔子”的口号,如今想起仍让人心生寒意。
特别是影片中山寨版兔八哥的形象,更是让多少小朋友产生了深深的心理阴影。
《疯狂的兔子》同样改编自作家张之路的小说《极限幻觉》,由儿童电影制片厂的崔小芹、孟卫兵执导。
同时,它也被网友们称为一部披着儿童科幻外衣的成人cult国产片。
之所以有此名号,是因为影片中有些片段实在太过诡异。
外星人、附身、极端科技力量,以及扮相怪异的科学家,都让整个影片变得“鬼里鬼气”。
尤其是集体高呼“疯狂的兔子”的魔性画面,更是诡异。
对于90年代我国电影市场的发展环境来说,《疯狂的兔子》无论是风格设计还是主题表达方面都是超越时代的。
它以一种荒诞癫狂的表现方式,呈现了那个时代电影人对于儿童成长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虽然都不是《流浪地球》式的科幻大片,但这些与现实紧密相关的科幻故事,成为很多观众的银幕回忆。
虽然当时的拍摄技术、画面效果与现在的电影相差甚远,但是那种想象力、科幻感的肆意表达却充满先锋意味。
希望近期官宣的两部科幻片不负众望,和《流浪地球》共同撑起国产科幻的新纪元!(撰文:皮皮虾)
发布于: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