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6日 12.7°C-16.3°C
澳元 : 人民币=4.79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从《血战钢锯岭》的血肉横飞里,诞生了现代医疗救助体系

2017-02-27 来源: 果壳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战争是杀戮,在死亡中诞生的战地医疗实践却极大的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1945年4月1日到1945年6月22日,冲绳岛战役打了83天,美日两军在这里留下了十万具尸体,美军一方阵亡20195人。如果从关岛、莱特湾一路拼杀过来的美军77步兵师307步兵团1营B连的医护兵下士戴斯蒙德·多斯(Desmond Doss)像很多他不幸的战友一样刚一冲入战场就被从日军隐蔽的地下工事里射来的子弹击中的话,前面的那个数字很可能是20295

变得似乎只是一个数字。


戴斯蒙德·多斯:

一个不肯拿枪的士兵


二战期间,因为宗教信仰而拒绝触摸武器的多斯在爱国热情的感召下应征入伍。随后,多斯被遣往太平洋战场。

从《血战钢锯岭》的血肉横飞里,诞生了现代医疗救助体系 - 1


而现实中的多斯先去了关岛,一路打过菲律宾,最后来到冲绳。冲绳岛是日本本岛之外的最后一道屏障。用片中的台词来说:“占领了冲绳岛,我们就拿下日本了。”

凭借绝对的海空军优势,美英联军对冲绳进行了彻底的轰炸,这也是双方损失相差巨大的根本原因。但日军凭借精心构筑的地下工事和困兽的绝望一轮一轮扛住了炸弹的轰击。

从《血战钢锯岭》的血肉横飞里,诞生了现代医疗救助体系 - 2

真实的高爆榴弹并不会炸出这种大火球,为了视觉效果,烟火师用了大量的汽油。

电影史上最血腥的一段战争场面直到影片过半才出现,接下来的一个小时,请接受血浆和惨叫的洗礼。

从《血战钢锯岭》的血肉横飞里,诞生了现代医疗救助体系 - 3

这个一秒钟就领了便当的演员必将长存于gif中

在敌人的反冲锋中,多斯拒绝撤退,而是留在被日军控制的战区中拯救因伤无法行动的战友。他以一己之力救回了几十名战友和几个敌人。

从《血战钢锯岭》的血肉横飞里,诞生了现代医疗救助体系 - 4


从《血战钢锯岭》的血肉横飞里,诞生了现代医疗救助体系 - 5

多斯救治日本伤兵,战场上的这点残存的人性啊

在现实生活中,道斯的上司和战友认为他至少救了一百人,而多斯自己坚称至多有五十人,最后无奈取了一个中间数——75人,计入他的军功簿。


战场,是外科医生唯一真正的学校。

——希波克拉底


医生的祖师爷希波克拉底在两千多年前发出上面那个感慨的时候,医学尚在蒙昧时期,冷兵器的创伤后的人体不但给外科医生提供了大量练手的机会,也用残忍的方式让医生们了解了人体的构造和功能。

从《血战钢锯岭》的血肉横飞里,诞生了现代医疗救助体系 - 6

古罗马时期的军医已经开始使用止血带,并用截肢来组织腐烂的损伤肢体危及生命。但是成功率几何,那就只有众神知道了。

电影开始先铺陈了多斯的父子冲突和信仰基础,之后就铺垫他和医学救助之间的关系。在下面这场戏中,之前没有医学训练的多斯用腰带当止血带救了一个朋友的命。

从《血战钢锯岭》的血肉横飞里,诞生了现代医疗救助体系 - 7

同伴修车时出事故,断了股动脉,如果不及时止血,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失血休克

从《血战钢锯岭》的血肉横飞里,诞生了现代医疗救助体系 - 8

多斯抽出腰带扎住了同伴大腿伤口的近心端

从《血战钢锯岭》的血肉横飞里,诞生了现代医疗救助体系 - 9

医生的赞扬让多斯受到感召。

直到1860年代的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战场上在尘埃中挣扎的伤兵的命运依然要上帝来决定。行军的士兵被命令不得向失去行动能力的伤兵施以援手,即便那人穿着与自己同样的制服。

因为那时候既没有能挽救重度创伤的方法,也没有什么运输工具把如此多的伤员运送回后方。


冻着了用雪搓:

来自军医之神的错误指南

一千多年后,一个法国人发扬光大了这一切。在《血战钢锯岭》上映之前,多米尼克·让·拉雷(Dominique Jean Larrey,1766-1842)可能是除了白求恩之外世界上最知名的军医,他也几乎肯定是史上最重要的一名军医。

从《血战钢锯岭》的血肉横飞里,诞生了现代医疗救助体系 - 10

描绘拉雷救治伤兵的油画

生活在拿破仑时期的拉雷创建了医学史上最早的救护车体系——救护飞行队(les ambulances volantes),完善了止血带的使用规范,建立了战场创伤分级制度。虽然电影中让多斯违反这一制度以彰显他的人道主义,但实际操作中这只会害死另一个更可能被救活的战友。

从《血战钢锯岭》的血肉横飞里,诞生了现代医疗救助体系 - 11

在战场上,被炸掉双腿的战士如果没有止血带和截肢术,几乎活不过48小时。

从《血战钢锯岭》的血肉横飞里,诞生了现代医疗救助体系 - 12

多斯违反了创伤分级制度

拉雷最精通的是截肢术,他可以3分钟内截掉一个大腿、17秒内截掉一个胳膊。——在没有麻醉和抗感染手段的时代,手术越快给病患带来的伤害可能就越小。当然,拉雷经手的截肢患者中能活下来的也不到一半。拉雷从医生涯中最“华丽”的一天发生在1812年9月7日,这一天是法俄战争中的博罗季诺(Borodino)之战,24小时内,拉雷完成了超过200台截肢术。

从《血战钢锯岭》的血肉横飞里,诞生了现代医疗救助体系 - 13

拉雷时代的手术器械

在之后的别列津纳河大撤退时,拉雷在过浮桥时遇险,有一个将军认出他,将军对士兵高喊:“把拉雷大人救出来,救他就是救了我们自己!”于是士兵们组成人链把拉雷救上了岸。

如果你对拉雷以上的这些事迹都不感兴趣,法俄战争中发生的另外一件事可能会对你的生活产生了具体的影响。随着1812年严冬的降临,拉雷发现需要他截肢的士兵越来越多不是因为战伤,而是因为寒冷造成的大规模的冻伤。拉雷仔细研究了这些冻伤的士兵,发现其中很多是在用篝火或热水让冻僵的身体回暖的时候造成了更大的伤害,他发现俄罗斯人会用雪或者冷水让冻僵的身体恢复活力。拉雷总结了一套冻伤的处置方案,这就是低温慢速回暖,用冰雪按摩或者冷水浸泡冻伤的部位。如果你来自北方,是不是也被父母告知冻坏了的话用雪搓搓就好了?

直到1956年,才有美国医生挑战了这个理论,实验和实践发现用温水回温的效果要好得多。1960年代,新的冻伤治疗方案得到西方医学界的普遍接受。


从战争中走来的

现代医疗救助体系

寒冷让拿破仑的部队在俄罗斯的冰原上损失近半,一百多年后,希特勒的东线部队在同样的地方同样败给了寒冬。大家可能发现了,战争中的伤亡并不总是刀枪炸弹造成的

美国独立战争中大陆军和民兵因病死亡的人数是被英国人杀死人数的九倍,天花多次肆虐。1853年-1856年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军在战斗中战死了2600人,因病死亡高达16000人。克里米亚战争对现代医疗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灯女神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的战地医院里让护士这一职业变成了医院中不亚于医生的存在。

1864年,在欧洲列强纷争之中,各国“抽闲”在中立国瑞士的日内瓦签署了一个公约——《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境遇的公约》,著名的日内瓦公约。公约规定野战医院和医护人员享受中立待遇,不论哪方,伤兵都应该得到救助。公约还规定了人道医疗救援的通用标志——红十字。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中日军故意射杀佩戴红十字的军医的行为特别遭恨的原因。

从《血战钢锯岭》的血肉横飞里,诞生了现代医疗救助体系 - 14


从《血战钢锯岭》的血肉横飞里,诞生了现代医疗救助体系 - 15

从战场上下来的老兵提醒多斯摘掉红十字标志。战争本身是残酷的,但区别正义与否的是一丝残存的人道。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中美军参战很晚,但依然战死53402人,非战斗死亡人数63114人,两者人数基本相当。这要感谢灭菌和清洁意识的诞生,要感谢输血等现代创伤救护技术的出现,但也是武器杀伤力提高的结果。一战的终结,除了战壕两侧战士的舍命支撑、外交人员的斡旋以及各国后方民众的力量之外,疾病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918年开始,一场史称西班牙大流感的全球性流感疫情肆虐,最终导致全球近一亿人死亡。战争中肮脏、疲惫、拥挤的士兵们助推了流感的传播,最终也极大削减了各国的兵员。

二战中美军战斗死亡291557人,非战斗死亡113842人。武器装备更加致命,但非战斗死亡人数进一步下降,除了多斯这样的个人英雄,在电影中作为背景的野战医院医生和大后方的医学家、制药商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如果白求恩有一支青霉素,他又怎么会因为一个小小的手术意外感染丧生。

从《血战钢锯岭》的血肉横飞里,诞生了现代医疗救助体系 - 16

那些在战地医院里做手术的医生才是故事背后真正的主角

到了越战期间,美国国内的创伤专家在对比美军的战地救护和洛杉矶的创伤救护数据时吃惊的发现,在越南的丛林里,受伤的士兵比在洛杉矶出车祸的平民死亡率都低,这促成了美国急救体系的改革——向军医看齐,越来越多的急救中心配备上了直升机,这是越南经验。


从《血战钢锯岭》的血肉横飞里,诞生了现代医疗救助体系 - 17

救护直升机的出现让拉雷的“救护飞行军”名副其实

即便如此,战场仍旧是地狱。多斯在冲绳奋战了一个多月,因伤回国。对他身体造成永久伤害的并不是那些外伤,而是在来冲绳之前在关岛染上的肺结核。结核分支杆菌最终夺取了他的一叶肺和听力,后者是大剂量使用抗生素的结果。

战争中平民的生活并不会比战场上的士兵更安全。二战期间,全球平民因战死亡超过四千万人,两倍于军人,更不要说因为正常社会秩序,特别是医疗体系的崩溃导致的悲剧了。

愿世界和平。

从《血战钢锯岭》的血肉横飞里,诞生了现代医疗救助体系 - 18




参考文献:

1、Clinton K. Murray, MD, Mary K. Hinkle, MD, and Heather C. Yun, MD,History of Infections Associated With Combat-Related Injuries

2、L. G. Eichner, M.D.,THE MILITARY PRACTICE OF MEDICINE DURING THE REVOLUTIONARY WAR

3、Julie Anderson,Wounding in World War One

4、John Beatty, The Citizen-Soldier: The Memoirs of a Civil War Volunteer

5、JOHN W. SANDERS,* SHANNON D. PUTNAM, CARLA FRANKART, ROBERT W. FRENCK, MARSHALL R. MONTEVILLE, MARK S. RIDDLE, DAVID M. ROCKABRAND, TRUEMAN W. SHARP, AND DAVID R. TRIBBLE,IMPACT OF ILLNESS AND NON-COMBAT INJURY DURING OPERATIONS IRAQI FREEDOM AND ENDURING FREEDOM (AFGHANISTAN)

6、Medical innovations and war,http://www.sciencemuseum.org.uk

7、JACKIE ROSENHEK,The coldest war



果壳网

ID:Guokr42

中二病究竟有没有得治?

密集恐惧症真的“只是矫情”?

不相干的东西严丝合缝拼在一起就觉得爽,是强迫症吗?

你有病?没事~ 果壳有药呀!

从《血战钢锯岭》的血肉横飞里,诞生了现代医疗救助体系 - 19

本文来自果壳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从《血战钢锯岭》的血肉横飞里,诞生了现代医疗救助体系 - 20


原创声明:本文系本站原创采写/编译整理/读者来稿,欢迎转载!转载时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本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