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3月29日 24.2°C-26.9°C
澳元 : 人民币=4.71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为什么互联网创业越来越「乏味」?

2017-03-13 来源: 36氪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为什么互联网创业越来越「乏味」? - 1


当风险投资越来越变成一场无聊的堆钱游戏,输赢全看钱堆得有没有对手高,创业环境和创业者心态就都被扭曲了。



文 | keso


作者简介:国内头号的博客写手,互联网观察者、评论者和企业咨询顾问。36氪付费专栏「开氪」第一批邀请入驻作者。他亲历互联网起伏20年,是互联网历程的亲历者,记录者。

 


2012年,程维创办滴滴出行的前身北京小桔科技,在一段时间内这是一家随时有可能死掉的公司,跟同时期其他的数十家打车软件公司没有太大的不同,直到腾讯投资了它,并将其作为与阿里入股的快的打车拼线下手机支付的先头部队,滴滴似乎就练就了不死金身,并快速成为寡头。

 

不少在此后死掉的打车软件公司慨叹,程维运气真好,有金主随时出钱出枪,自己一边当着金主的雇佣兵,一边发展壮大自己。这样说当然免不了被人认为是给自己的失败找借口,但这说法本身却离事实并不太远。而且我觉得,被别人用钱砸死的,并不比用钱堆大的更丢人。

 

中国互联网是在资本的支持下走到今天的,风险投资的历史功绩没人能够抹杀。但当风险投资越来越变成一场无聊的堆钱游戏,输赢全看钱堆得有没有对手高,创业环境和创业者心态就都被扭曲了。

 

一段时间以来,资本不停地制造互联网“巨婴”——体量巨大的幼小公司。这些公司三四岁的年龄,却长着巨头一般的身体,要命的是,明明只是虚胖,他们却真的以为自己已经成为身材高大、肌肉发达的巨人,可以傲视群雄,独霸一方了。


滴滴出行有过6轮融资,共募集资金近百亿美元,轻松打破了美团创造的中国互联网创业公司的融资记录。在与滴滴合并之前,快的打车有过4轮融资,共募集资金约8亿美元。滴滴的另一竞争对手Uber中国在被滴滴并购之前融资超过20亿美元。


为什么互联网创业越来越「乏味」? - 2

 

人常说,对互联网创业来说,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现在的问题是,钱似乎可以解决几乎所有问题:排挤对手,清洗市场,搭建团队,招募人才,完善技术和产品,以及,请更多的记者在更大的场馆里发布更华美的PPT……一切都是钱,一切都可以用钱搞定,惟一的变量是,把钱堆给谁。

 

六七年前,团购发展之初,“百团大战”惊心动魄,资本闻风而动,重金下注。拉手网以三轮融资1.66亿美元的记录,成为当时融资最多的团购网站。拉手网创始人吴波有言,团队的分工就是,我负责找钱,其他人负责快跑。

 

吴波真的很会找钱,但拉手网找钱之外的能力趋近于零,跑得越快,离正确越远,拿钱越多,越不知道该做什么。而且VC投给团购网站的钱,大部分变成了分众和其他广告与媒介公司的收入,除了创造了一点GDP,一阵风吹过,几乎什么都没留下。

 

还好拉手网没能成功上市,一度华丽耀眼的沙塔,最终还是倒掉了,这多少告慰了一下大量的没枪没炮兢兢业业的创业者。不过百团大战之后,资本的胆子越来越大,资本的野心也越来越大。

 

2016年初,合并后的美团点评宣布融资33亿美元,创滴滴之前未上市企业融资之最。在此之前,美团已有过4轮融资,共融资10.6亿美元;大众点评有过6轮融资,共融资14.15亿美元。美团外卖的主要竞争对手饿了么有过7轮融资,共融资约24亿美元。所以O2O的竞争,最终都演变成资本的竞争。

 

腾讯是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公司中的佼佼者,也是如今资本主导创业的一个主要推手,它重金押注大众点评和后来的美团点评,成了; 重金押注滴滴,成了; 现在开始重金押注摩拜单车,几乎是惯性使然。


为什么互联网创业越来越「乏味」? - 3

 

但腾讯自己在创业之初,却从来都不是靠资本胜出的。2000年4月IDG资本和香港盈科各出110万美元分别买下腾讯20%的股份,这是腾讯历史上仅有的一次正式融资。不久后腾讯又向两家股东发行200万美元的可转股债,以解资金之困,这种资金困扰,长期伴随着腾讯的早期创业过程。

 

2001年,南非MIH通过收购IDG资本和香港融科的股份,成为腾讯的大股东,同时全体股东向MIH共同供股200万美元,并得到了后者一旦腾讯缺钱可以继续投入的承诺。此后腾讯再也没有其他外部资金的进入,到2004年IPO为止,整个创业过程腾讯只拿到过620万美元的外部资金。

 

620万美元,这在今天融资额动辄以亿美元计的创业公司看来,是否过于寒酸了?

 

但这才是互联网创业,不是吗?研究用户,钻研技术,打磨产品,把握这个行业带给你的机会,不断创造奇迹,而不是融资,融资,融资,然后跟另一个资本恐龙合并,终结竞争。

 

一度刷爆朋友圈的《共享单车,真是一面国民照妖镜》,不知大家看了那些花样损坏的共享单车作何感想,除了国民素质的老生常谈,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不在意。

 

经营公司不在意,反正钱是VC给的,单车被投放到市场上,就不再有任何意义,有意义的是新闻稿上的单车投放数和市占率,以及未来成为并购对象时,投放数对估值的影响。VC也不在意,一辆单车几百块钱,就算100万辆全部损坏了,也不过才损失几个亿,还是人民币,小意思啦,连损失都谈不上,将来被并购,至少10亿美元起。

 

这就是资本主导的互联网创业,不但乏味,而且丑陋,令人厌恶。

 

这两年,所有的行业“大”新闻,从新一轮的巨额融资,到寡头合并,到卖身巨头,其实都是及其乏味的新闻,我很难相信这就是中国互联网创业现在的样子。而曾经的创业楷模,如今的巨头,不去关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技术前沿,不去支持有潜力的新技术、新创意,却把钱大把地撒到快速制造寡头这种事情上,也实在让人大失所望。


为什么互联网创业越来越「乏味」? - 4

 

现在互联网创业越来越乏味,你还记得几年前,乃至20年前中国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是什么样吗?


不过对90、95后来说,20年前的互联网风云,肯定是从未体会过的。不如就听亲历了中国互联网沉浮20年的“老炮儿”keso来说一说吧。

 

36氪联合一块听听,发起「开氪」系列线上沙龙。


  • 在互联网行业风云变幻的背后,还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 BAT崛起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 是什么造就了现在的中国互联网?

  • 资本与创业公司是如何度过一段相爱相杀的过程?


关于上面这些问题,keso今晚的线上分享中为你解答。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句句见血肢解中国互联网。


扫描下方海报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进入keso的线上分享。付费1元后可无限次反复回听,语音和PPT会永久保留。


为什么互联网创业越来越「乏味」? - 5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