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9日 3.9°C-12.0°C
澳元 : 人民币=4.83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艺术 | 喻棣:重建历史的伟大野心——从德国表现主义到德国新表现主义

2017-07-10 来源: 国家人文历史 评论0条

艺术 | 喻棣:重建历史的伟大野心——从德国表现主义到德国新表现主义 - 1

经公众号“慧语文化"(微信ID:words_of_wisdom_cul)授权转载。

艺术 | 喻棣:重建历史的伟大野心——从德国表现主义到德国新表现主义 - 2

本文作者喻棣


我认为绘画的对象不在于具有固有的重要性,所以我选择没有意义的东西。绘画课题不表达任何东西,绘画不是达到一个目的的手段,相反,绘画是自发的。

——德国著名新表现主义画家乔治·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


要想理解新表现主义,就要了解表现主义。要想了解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就要洞悉艺术史中的模仿论和创造论。


自古以来,艺术的创造理论一直摇摆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Theory of Mimesis)和柏拉图的创造论(Theory of Creativity)之间。从西方艺术史来看,模拟理论长期以来占据上峰,直至19世纪末后印象派画家如梵高使艺术开始摆脱模拟理论,艺术更倾向于表现自我,表达艺术家内心的情感与欲望,所以艺术表现论可以成为20世纪艺术的核心思想。


艺术 | 喻棣:重建历史的伟大野心——从德国表现主义到德国新表现主义 - 3

Memory of the Garden at Etten or Ladies of Arles, Vincent Van Gogh, 1888, Netherland, oil on canvas at Russian Winter Palace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德国评论家威廉·沃林格发表于1911年8月《狂飙》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严格来讲,表现主义这一术语不是用来形容流派的艺术家团体,而是用于强调绘画中以色彩及形式要素表现艺术家主观情感的陈述方式。


艺术 | 喻棣:重建历史的伟大野心——从德国表现主义到德国新表现主义 - 4

Max Beckmann, Family Picture, Frankfurt 1920, Oil on canvas, 25 5/8 x 39 3/4" (65.1 x 100.9 cm) at MOMA


德国的所有现代艺术,包括表现主义以及所有其他形式的现代艺术,在纳粹时期都因其颓废的形式而被严令禁止的,特别是这些艺术中包含对强权政治的讽喻。这种讽喻色彩由于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不断强化,一战后的表现主义以其支派“新客观派”为主,以笔带枪,直指德国资产阶级。虽然很多现代派艺术家遭受过纳粹的迫害,但他们从未放弃过创作,有当时的表现主义麦克斯·贝克曼(Max Beckmann)、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乔治·格罗斯(George Grosz)为代表。作为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博伊斯认为,暴力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他反对以暴力去争取和平。而艺术则被他认为具有革命潜力,艺术创新是促进社会复兴的无害的乌托邦。博伊斯正是这样试图用艺术去重建一种信仰,重建人与人,人与物以及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


艺术 | 喻棣:重建历史的伟大野心——从德国表现主义到德国新表现主义 - 5

Fat Chair (1964-1985) installation, 1830 x 1550 x 640 mm, Wood, glass, metal, fabric, paint, fat and thermometer, ARTIST ROOMS Acquired jointly with the National Galleries of Scotland through The d'Offay Donation with assistance from the National Heritage Memorial Fund and the Art Fund 2008


新表现主义是德国二战后政治危机和恐怖主义所形成的历史氛围的产物。回归旧表现主义、以旧表现主义为基础,反思批判民族战败历史、缅怀民族传统,表达艺术家个人对历史的思索,例如安塞尔姆·基弗(Anselm Kiefer)在大型装置艺术《打碎的容器》。他试图在这件作品中描述一个源自犹太教义的故事,把上帝拥有的十种物质放在容器内,但仍不安分,人仍然想窥探上帝的秘密,在收集过程中打碎了六个容器,因此美德和邪恶就同时散落出来。安塞尔姆·基弗的作品中有九个容器的名字被写在他的装置艺术上,唯一漏掉的一个就是“知识”,这样,地上散落的知识碎片就象征着当时德国所处的一种文化沙漠的情境。

 

艺术 | 喻棣:重建历史的伟大野心——从德国表现主义到德国新表现主义 - 6

Shevirat Ha-Kelim or Breaking of the Vessels (1990) at St. Loius Art Museum


相对于表现主义强调个人情绪化的艺术表现方式,新表现主义更强调政治批判,艺术家回到相当放肆的姿态、混乱粗鲁的外表、轻率无礼直言不讳的形象,在表面的开放性的背后,潜伏着一种不安的东西。德国新表现主义具有特殊的民族背景,艺术家们将社会问题中的反思与批判的意识转化为艺术的表达和想象,如贝佩尔茨的《钢盔与骷髅》、安塞尔姆·基弗笔下焦灼的土地,架上绘画的内容和精神范畴,主要涉及二战、冷战、纳粹、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大部分新表现主义出现在德国,这群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在德国被称为“新野人派”(New Wilden),有安塞尔姆·基弗(Anselm Kiefer)、马库斯·吕佩茨(Markus Lupertz)、尤金·舍纳贝克(Eugen Schonebeck)。新表现主义是最后一个当代艺术运动(Movement)之一。新表现主义从唯物主义、立体主义、德国表现主义、野兽派、超写实主义、波普艺术等等艺术流派中获得灵感,从当代社会的现实——商业咨询广告、流行时装、影视图像、广告、插图、摄影照片、杂志——中吸取创作的素材和源流。飞利浦·葛斯顿(Philip Guaston)就是这样的新表现主义画家,他画电灯泡、香烟、雪茄、鞋子、成衣、衬衣衬裤、没有鼻子和眼睛的肖像、鬼脸、面罩、钉着钉子的木棒等这些暗含着个人寓意的具象绘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正被困于一片文化沙漠之中。德国政府为了发展艺术,大量引进外国艺术家,严格来讲,德国新表现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产生的,它不仅是战争的产物,更是一种文化和思想上的革命,是工业化和经济快速发展后的历史积淀。


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大多出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或者战争期间,这使他们变得现实了很多,他们抛弃了他们之前那些艺术家的精湛的手法、孤高的理想、挑战原有艺术的标准观念,而是喜欢从流行元素中获取素材,学科之间、媒介之间、平面与空间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


新表现主义被历史学家看做反对极简主义和观念艺术的后现代艺术。恰如德国著名新表现主义画家乔治·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所说:“我认为绘画的对象不在于具有固有的重要性,所以我选择没有意义的东西。绘画课题不表达任何东西,绘画不是达到一个目的的手段,相反,绘画是自发的。”乔治·巴塞利兹作品的特殊之处是他的“倒置创作”,这种创作方式与他的作品本身一同引发了受众的迷惑和震撼。

艺术 | 喻棣:重建历史的伟大野心——从德国表现主义到德国新表现主义 - 7

Female Nude on a Kitchen Chair, 1977-9, Linocut on paper, 2021 x 1370 mm at Tate Britain


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具有伟大的野心,他们志在重建德意志民族历史,这种野心直到今天仍未终结。新表现主义反对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克莱门特•格林伯格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批评家,他发明了“通俗文化”这个概念)的摩登理论,正因为如此,新表现主义这也被重要的历史学家看做是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过渡。从德国表现主义,到德国新表现主义,它们诞生之初为人们所排斥的程度令人诧异,它们发展之后为人们所接受的程度同样令人诧异。著名艺术批评家鲁西·史密斯说:“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存在和发展似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轨道,由完全的抵制到世界性的全盘接受。”这句话意味深长。今天,我们有责任让德国表现主义到新表现主义这个轨道清晰地呈现出来,将它们还原到他们的历史主题、学术命题里。


好 文 推 荐


一句大白话胜过千条枪的红军标语:国民党旅长表示很怕“穷人不打穷人”的口号

虽然时光已经过去了近一个世纪,但今天的人们不会忘记共产党当年那些充满革命斗志和豪情。而在湖南东南部的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中,我们更能切身体会到那个激情的燎原岁月。艺术 | 喻棣:重建历史的伟大野心——从德国表现主义到德国新表现主义 - 8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侵华战争日军何以敢以一挑五?陆军轻兵器产能竟不如中国地方军阀!

九一八事变后的中日关系,一直如车行刀刃之上,时有彻底倾覆之险。艺术 | 喻棣:重建历史的伟大野心——从德国表现主义到德国新表现主义 - 9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二战后以轻步兵为主的亚洲巷战:中国的四平攻坚战、越南的奠边府战役为何都能以弱胜强?

在二战之后的漫长岁月中,苏式巷战却没有得到全世界各国的追捧。相反来自中国的,强调步兵在城市战核心作用的巷战战术,却成为亚非拉美很多国家争取独立自主的法宝。

艺术 | 喻棣:重建历史的伟大野心——从德国表现主义到德国新表现主义 - 10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艺术 | 喻棣:重建历史的伟大野心——从德国表现主义到德国新表现主义 - 11

△点击图片查看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

长按关注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