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曾经华人代购圈里的紧俏商品是如何走下“神坛”的?
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就是几个与代购结下“不解之缘”的新西兰著名品牌。
婴幼儿奶粉巨头“轰然倒下” 其他乳业公司受牵连
三年前,贝拉米还是代购和中国妈妈的宠儿,当时的贝拉美备受好评,那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三年后,总裁被开除,市值蒸发五亿澳币,目前濒临破产。
贝拉美失败的原因,有错误估计中国市场形势将重心放在与电商平台合作,也有惹怒代购,被后者抛弃;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其向股东隐瞒“公司在中国市场所占份额不断减少”直到“纸包不住火”时才告知,引发股东们的大幅抛售,直至停盘所致。
去年12月,澳新合资的乳业公司A2 Milk也渐渐发现其受到了“贝拉美滑铁卢”的影响。
该公司本周刚刚宣布其上半年利润缩水,提出婴幼儿配方奶粉需求量依旧强劲。
(图片来源:网络)
麦卢卡蜂蜜全线遭遇“滑铁卢”
事实上,不仅康维他蜂蜜在代购圈里越来越“不受待见”,只要是做麦卢卡蜂蜜的生产商都感受到了一丝寒流。
究其原因有两点:假货盛行影响品牌声誉、和上面提到的中国对小额代购开征“代购税”。
其一,根据新西兰一家蜂农协会的统计,新西兰每年大约只出产1700~2000吨的麦卢卡蜂蜜,但在全球范围内,每年以麦卢卡名义出售的蜂蜜高达1万吨以上。
其二,中国大陆于去年4月8日针对小额代购(少于500元人民币代购商品)开征代购税,让不仅仅是新西兰,更是海外华人代购圈从“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到“冰冰凉透心凉”。
(图片来源:新西兰先驱中文报)
从上面这张图表中可以看出,保健品也同样被列为小额征税的对象。因此,澳洲大品牌Blackmores全线产品遭遇到的困境也可想而知,这里不再赘述。
“康维他神话”被打破
可以说,“康维他帝国”是建在“代购圈”这块基石之上的,其背后是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
就像其他不少新西兰保健品或食品公司一样,康维他在中国有自己的直营公司,是为官方渠道。
在康维他眼里,代购属于非官方的“灰色”渠道,另外一条灰色渠道则是中国游客来新西兰旅游,在机场或特产店购买蜂蜜产品后,带回国或再次出售得利,或送亲朋好友,不管目的是哪一种,都无形中帮康维他做了广告。
不过,“别看广告看疗效”的康维他发现,去年前四个月开始一直到六月份,该公司的蜂蜜产品(主要是销往中国的蜂蜜),纷纷开始大量滞销。
更让人觉得惊讶的是,目前该公司的年度净利润预期只有500万到700万纽币,2016年6月往前倒数18个月里的净利润达到1850万纽币,高下立判。
事实上,并不只有康维他一家在代购圈里不景气,其他澳新食品或保健品公司也没好到哪去。
(图片来源:网络)
蜜纽康秒变“昨日黄花”
新西兰蜜纽康公司,是仅次于康维他的第二大麦卢卡蜂蜜生产商。和康维他相似的是,蜜纽康的辉煌也是代购圈早就的。
这家公司董事长John Kippenberger表示,该公司过去每年出口量平均增幅为25%,代购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不过,这一切都在中国大陆官方宣布开征小额代购增值税之后发生了转变。
“当他们宣布这一新政时,代购圈里哀鸿遍野,不少蜂蜜和保健品一度积压在中国海关不让放行,”Kippenberger指出。
代购圈后劲不足 “人肉”还不让带那么多
这一条限制其实已经实施多年了。为打击“蚂蚁搬家”式人肉回中国大陆在进行转销,大陆有条不成文的规定是:六罐以下自用婴幼儿奶粉,国内海关无需申报,否则如果托运一行李箱全是奶粉,那就要看海关工作人员的“心情”了。
目前对于这点规定国内没有严格执行,因此并没有一个统一答案。前两天看到圈子里一位网友总结的经验,略有参考价值:“作为携带奶粉的游客您不需要担心的是,奶粉不是违禁品,即便国内海关扣住了不让入境,也只是认为您携带的数量已经“超越个人所需”,那么您只需要对您携带的奶粉按照中国大陆的税务标准进行补税即可。另外,根据大量新西兰朋友的经验总结,如果您乘坐南方航空的飞机从广州入境,那么被要求补税的可能性很高;如果您乘坐纽航从上海入境,那么免税通关的成功率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