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不说普通话,PR也没有高福利,看病要等,工作艰难…移民前,你想到这些了吗?
虽然澳洲看上去风景不错,环境优美,整体人文素质都不错,但是在这里小编还是要为很多刚来澳洲或者准备踏上澳洲这片土地的小伙伴们泼一小盆凉水啦。因为澳洲,并不是样样都好的哦!
1. 粤语比普通话更吃香
在国外,英语在日常生活中交流是第一选择。除此之外,许多人认为会讲普通话可以更快地融入当地华人圈。可是在澳洲,粤语才是中文里更普及的语种。小编的室友祖籍广东,他在家中与亲戚交流都说粤语。移民以后,粤语就成了他在语言上的优势。除了吃饭购物的便利,粤语也能让他很快和同事拉近距离。
同时,小编在来澳大利亚之前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来应对生活中的语言障碍。可是克服英语的障碍容易,华人之间的障碍反而很难。刚到澳大利亚时,小编在华人超市打工,老板是老一辈的广东的移民,不会说普通话,日常工作中,两人只能用英语交流。后来小编渐渐发现,虽然确实不少说粤语的人听不懂普通话,大部分人还是会讲。只是他们习惯说粤语,不太愿意迁就新移民。近几年来,说上海话和福建话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很多中国移民的第二代因为从小出生在澳洲,平时在家里都用家乡话进行交流,出门就说英语。
所以,很多人,别看是华裔,但未必会说普通话。
2. 公民才有更高的福利
申请澳洲PR时,很多朋友就会发现,有一部分生活福利,只能成为澳洲公民后才能享受。虽然澳洲PR大部分福利和公民相同,比如免费中小学教育、学生贷款、免费医疗,但澳洲PR在最初2年内不得申请本国失业救济、紧急综合救济和学生津贴。
3. 看病要等
在澳大利亚看病几乎不用自己付费,但急诊要等,专家预约要等,就连临时看个全科医生也要等等等。
在澳洲,不论大小病症,只要没有紧急的生命危险,无论是脸上长个青春痘还是身患癌症,都要先和全科医生预约看病时间。只有全科医生初步诊断后无法治疗的,才能转诊到专科医院。小编有一次过敏全身浮肿,预约专家要等两个月,等排到自己病都好了,要不是短信提醒都忘了这档事。
要看急症只能昂贵的私立诊所,真要是去公立急诊还是要等医生。小编的朋友有一次手臂割伤大量出血,在急诊初步止血后,等待了将近两个小时医生才过来缝合伤口。等来等去,很多人现在身体不舒服时,第一个想法居然是回国看病去。
4. 工作上的艰难
中国移民普遍都是技术类职位,与管理层交流本来就少。大多数中国人在一开始进入公司的时候,很少参加公司或是当地人的活动,跟本地人聊天也多以中国为主题。这都会给人留下难以交流的印象。工作所需的资格证书也必须以澳大利亚本国的证书为准,只有个别与国际接轨的资格证书有时候可获得部分认可。
长此以往,中国移民越来愈难以进入管理层,进一步失去了层层提拔的机会,这更让中国人在职场上处于不利地位。只有表现出融入当地文化的意愿,才能帮你摆脱这些。
观看澳洲的板球比赛,主动加入聚会,就更容易在职场上被接受。另一方面,技术移民能否获得居民身份和公司是否愿意长期雇佣你有很大关系,如果表现良好,公司在你争取签证这件事情上也能发挥积极作用。
5. 你进不了政府部门工作
出国之前,你是否曾经想过有一天,可以进入当地政府部门工作,融入主流社会。到了国外以后才猛然发现,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当地的政府部门只要本国公民,不接受居民身份。甚至某些职位要求雇员在澳洲出生并长大。不过这也可以理解,设计到国土安全,国内一些政府部门的岗位,家庭有过涉外成员都不能聘用。
6. 十有八九要做蓝领
一些学理工科的朋友移民后,找工作特别难。小编一个朋友,动力学博士后,通过技术移民出国,大半年都没找到工作。后来他开始做房产中介,后来又开始做装修。而他太太在一家食品公司的流水线上分拣切割各种产品。为什么呢?因为听说,做装修比卖房子赚得还多,客户要稳定,并且周末不会那么累。前两年他们买了房子,并且有了一定的积蓄。而跟他同时期来的同学和朋友,以后长期找不到工作,又不愿做蓝领,有的选择回国发展,有的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文职。在澳洲,体力工作不比白领低级。体力的概念并不带有"苦力"的意思,国内固有观念认为,在澳洲做体力工作社会地位低。收入也不会高。其实,体力工作薪水往往比坐办公室的白领还要高许多。
澳洲建筑工的日薪就可能过千,他们的生活其实很滋润。甚至小编曾听到有人抱怨,说不知道该怎么花这些钱,以至于不小心染上一些坏习惯...而看上去体面的办公室工作,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级别,薪水也就是20-30刀/小时左右,贴补家用能有点富裕,但是想购置些东西就捉襟见肘了。
澳洲的生活虽然有碧海蓝天,沙滩白云,各种各样的野外活动;但是城市里的夜生活却乏善可陈。商场餐馆打烊都很早,也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不像国内那么丰富多彩,只有闹哄哄的酒吧天天门庭若市。不知道小伙伴们眼中的澳洲和小编是不是一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