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打一场汽车产业翻身战 曾犯下两大失误(图)
中国最大环保车厂商比亚迪(BYD)的纯电动汽车
据《日本经济新闻》9月22日报道,“同样的错误不能犯两次。目标只有一个,必须明确”,熟知中国内情的相关人士这样透露。中国的目标就是抓住纯电动汽车主导的汽车产业结构调整这一绝佳机会,培育出能拥有全球顶尖品牌的国产汽车企业。
文章称,中国2016年新车销量突破2800万辆,巩固了全球最大市场的地位。不过,中国也注意到了一些失败。中国曾规定,外资车企进入时需要与国内车企对半出资,希望借此学习外企的先进技术和经营方式,但这些期望多半都落空了。
“我们就算什么都不干,合资的外企也会拼命卖自己品牌的车赚钱。对半出资,我们能拿一半利润,根本没必要干活”,一位30多岁的国内车企男员工这样表示。最后,中国车企实力不济,市场上外资品牌越做越大。这成为第1个失败。
文章指出,第2个失败是作为竞争力源泉的零部件。中国允许外资零部件厂商成立独资企业。这样一来,尽管中国汽车市场实现快速增长,但却没有培育出有实力的国内零部件企业。
6月,中国调整了外资车企的投资政策。撤消了此前要求其在国内生产销售汽车时,最多只能与2家中国车企成立合资企业的规定。在纯电动汽车等环保车领域允许成立第3家合资企业。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因在原有框架下未能打造出有实力的国内车企,中国感到了焦虑。
新政策出台后,率先行动的便是早早进入中国的德国大众。中国允许大众选择国有主力厂商安徽江淮汽车(JAC)作为第3家合资对象。文章称,大众原计划在与江淮汽车的合资企业使用大众集团的“西雅特”品牌,但未能获批。汽车行业相关人士认为“如果批准(使用西雅特品牌),就会重蹈汽油车时代的覆辙”。
文章指出,中国之所以允许成立第3家合资企业,就是希望在新框架下打造全新的中国环保车品牌。即便允许合资,但至少采用国产新品牌。中国希望外资仅仅起到协助作用,这与现有的合资框架完全不同。
文章称,为巧妙实现这一构想,中国制定了要求以一定比率销售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新能源车(NEV)规定”。在严格的环保限制下,销量较多的外资车企必然被要求增加纯电动汽车等环保车的销量。如此一来,新的合资企业如何增加纯电动汽车等的销量将受到考验。外资即使不情愿,也不得不培养由中国主导的新环保车品牌。
大众的小型车高尔夫
文章称,在过去几年里,中国持续为销售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企业提供丰厚补贴。9月9日,中国还紧随英法,确定了将禁止生产和销售汽油车及柴油车的方针。文章称,英法两国的汽车市场规模为200~300万辆,而中国不久将突破3000万辆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