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眼中的日本:停留在20世纪的国家(组图)
【1972年9月29日中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中日邦交正常化至今,也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特别是钓鱼岛岛之争。近期似乎有了进一步回暖的迹象,王毅表示:安倍首相出席中国驻日使馆举办的国庆招待会是个好消息。
中日关系就是这么复杂。那么在日本人笔下,中国人是如何看日本的呢?】
【翻译/观察者网马力】东京六本木(位于东京港区,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就坐落于六本木,该地区还以欧美人集中以及丰富的夜生活而闻名——观察者网注),马路两边榉树郁郁葱葱、树影婆娑,我走进一家法国咖啡馆,见到了来自中国北京的朋友、32岁的A女士,我们已经五年没有见面了。
从2009年到2012年期间,我被外派到讲谈社(1909年在东京创立,是日本主要的漫画作品出版社之一,也是日本最大的综合性出版社——观察者网注)北京分公司工作,这位A女士就是那期间我录用的一名中国雇员,当时她刚从东京某名牌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工作表现非常优秀。
日本《现代商业》网站6月13日发表了《周刊现代》特别编辑委员近藤大介的文章:《中国人眼中的日本——停留在20世纪的国家》
2012年,我回到讲谈社东京总部工作。不久之后,A女士也从讲谈社北京分公司辞职,跳槽到北京一家IT企业。虽然她结婚后在北京买了房子,但后来东京一家大型IT公司通过猎头发现了她,以中国业务部负责人后补的职位将其挖了过去。随后,A女士和丈夫一起来到东京工作至今。
北京人眼中的东京印象
这位5年前曾在我手下工作的女士,如今已是身穿高档套装的六本木职场精英了。“你猜我刚来东京的时候买了什么?就是这个”,说着她把一个图案非常可爱的钱包放在了桌子上。
“中国好几年前就开始向无现金社会过渡了。如今,无论在超市、便利店购物,还是打车、下馆子,人们都可以使用手机支付,甚至连街边小贩也接受这种支付方式。不过我还是在包里放了10块人民币(约合160日元),万一手机丢了还可以应急。对我来说,使用现金就好像是上个世纪电影或电视剧里的情节。所以,当我刚从北京搬来东京的时候,感觉上就好像一下子从21世纪回到了20世纪”,A女士说道。
她的话题燃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我问她对东京是否还有其他什么印象。
“简单来说,就是感觉什么都便宜。比如说,在东京的商场、超市买东西,或者在餐厅吃饭,这里的物价感觉要比北京便宜20%。另外东京的房租也比北京便宜20%。哦,对了,其实我的收入也下降了两成。这样看来,其实我的生活水平与在北京时相比变化不大”,她继续说道,说到最后她轻松地笑了起来。
“那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来东京工作呢?”我问道。
“因为东京有三样北京没有的东西,那就是安静、干净和安全。所谓‘安静’,不仅是街道的安静,还包括社会的安静。比如说,在全世界竞争最激烈的中国,有的公司一年365天都不休息。就我所在的IT行业来说,曾有两个熟人因为工作压力太大而发生了过劳死。我来日本之后很吃惊,公司竟然没有安排加班!而‘干净’,我指的是空气非常干净,日本的空气无论哪里都非常清新,常年困扰我的咽喉痛,来东京不过一个礼拜就开始逐渐好转了。说到‘安全’,东京与北京不同,不必安检就能乘地铁;吃的东西也是如此,在日本完全不必担心食品安全问题。总的来说,在北京生活非常累。考虑到将来孩子的成长,其实东京更适合生活。”
紧紧抓住过去荣光不放的日本人
我和A女士就这样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聊着天,她的“20世纪和21世纪”之类说法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似乎不久前,在哪里听到过类似的话题。对了,那是3个月前,我在东京青山(位于东京港区,该地区有众多世界知名品牌的时装店,也是高级住宅比较集中的区域——观察者网注)的一家咖啡馆一个人吃午饭时听到的聊天。
我旁边碰巧坐着几个中国年轻人,穿着西装,听起来他们是附近大公司的中国籍雇员。他们用汉语聊着天,可能以为周围都是听不懂汉语的日本人,所以他们聊天时没有太多顾忌。
“都21世纪了,咱们公司的领导还是20世纪的思维方式,真是没法干了。”
“日本给我们ODA(政府开发援助——原注)也是上个世纪的事吧?现在可都已经是鸿海收购夏普的时代了。”
“中国既有资金也有技术,以后日本公司只有被中国公司收购才能有一线生机,可那些日本人还是紧紧抓着过去的荣光不放啊,那都是上个世纪的事了吧”。
几个中国年轻人就这样聊了一个小时,似乎他们对日本领导有颇多不满,不过却有一条主线贯穿谈话的内容——现在是21世纪,已经与20世纪完全不同了。
三次中国人来日浪潮
最近,在日本的中国人数量大幅增加。随之也有越来越多的日本公司开始雇佣中国籍职员。
据日本法务省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在日本常住的中国人数量已达到69万5532人,占全部外国人总数的29%,这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3万人,而排在第二位的韩国人与中国人相比少了10%。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可以说是“第三次中国人来日浪潮”。
从1894年日清战争(日本历史名词,我国称之为“中日甲午战争”——观察者网注)到1911年中国的辛亥革命,很多中国人逃离混乱的祖国,来到日本的横滨、神户和长崎等地谋生。在这一时期,也有很多中国人来日本留学,他们中一些人学业结束后也留在了日本。二战结束后,中国陷入了内战,这时又有一部分中国人历经艰险来到了日本,他们中的一些人在中华街定居下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就住在日本的中国人,通常被称为“老华侨”。老华侨一般以经营中华料理店为生。
与“老华侨”相对,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来日本的都是“新华侨”。新华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在饭店做洗碗工的体力劳动者;另一部分是精英,他们大多是中国公派留学生,这个精英群体大多在日本获得了高学历,现在基本都在日本经营自己的公司或者在日本大学里做教授。
“老华侨”和“新华侨”都是20世纪形成的中国人群体,而21世纪来日中国人群体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名称,我称他们为“超华侨”。
“超华侨”眼中的日本
说起“超华侨”群体的特点,首先,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中国1979年开始实施独生子政策,此后出生于1980、1990年代的年轻人在中国被称为“80后”和“90后”,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中国的独生子女受到父母以及父母的父母共6位亲人抚养,因此又被称为“小皇帝”。这些“小皇帝”大多在溺爱环境中长大,据说他们中患“儿童肥胖症”的不在少数。这样的中国人,来日本是绝不可能做洗碗工的。
“超华侨”群体的第二个特点是,与改革开放之初那批公派来日留学生相比,资质平庸者占大多数。在中国“80后”和“90后”群体里面,一旦决定留学,最优秀的往往会选择美国,稍差一些会去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再差一些的才会到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留学。
从2008年开始,我在明治大学每周一次讲授东亚专题课程。我问听课的中国留学生来日本留学的原因,“高考没考好”、“为日后赴美留学做准备”、“父母说让我找地方留个学吧”……如此这般消极的回答很多。我当年读书时,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可以见到很多非常优秀的中国留学生,而现在已经很难再见到那样的中国精英群体出现在日本校园里了。
“超华侨”群体的第三个特点是,哈日一族非常多,他们觉得日本什么都很酷。
“超华侨”都是看着日本漫画或日本动画片长大的,当他们被问到亲日还是反日时,亲日派占压倒性多数。当谈论起日本漫画或动画片时,他们会滔滔不绝几个小时。对于迷恋抗日电视剧的父母一辈,他们觉得简直难以理解。
“超华侨”是在中国飞速发展的时代长大的,他们在中国所享受的生活水平也非常优越。2010年,中国GDP规模超过了日本,而且很快,仅仅几年工夫中国的GDP规模几乎已经达到了日本的3倍。而在这一时期,作为他们留学甚至就职目的地的日本,经济上却经历了“失去的20年”,而日本社会少子化、老龄化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一言以蔽之,“超华侨”眼中的日本已经不再是一个头上有光环的国家。不过即使如此,当问及他们为何选择来日本或定居日本时,答案大多如本文中A女士所说的那样。也许,日本的魅力只剩下“安静、干净和安全”这三点了吧。
日本人应立足21世纪的现实来看待这个世界
与年轻的“超华侨”以及在日中国留学生们接触之后,我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感受——我们日本人必须彻底更新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了!
打开日本的电视,“日本:世界第一”这样立意的节目从不缺乏,而这样吹捧自己的日本出版物也是一本接一本地摆满了书店。中国呢?当然还是那个被我们日本人蔑视的国家,这一点在媒体和出版界从未改变。
可现实却是,中国于5月14号和15号在北京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有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甚至有29个国家的元首亲自前来捧场;进入6月,在8号和9号举办的上海合作组织哈萨克斯坦峰会上,该组织的成员国由之前的6个增加到了8个,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7月7号和8号,中国还将在德国举办的G20峰会上与欧盟结成准同盟关系。
孟加拉国外交部长沙赫瑞尔·阿拉姆6月5-6日参加了由日本经济新闻社主办的国际交流会议“亚洲的未来”(右下角向上数第一位戴眼镜者)
上周,我见到了孟加拉国外交部长沙赫瑞尔·阿拉姆(Shahriar Alam)并与他进行了短暂的交谈,他来日本是为了参加由日本经济新闻社主办的国际交流会议“亚洲的未来”。当我们谈论起中国话题时,他的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他说:“中国是孟加拉国最重要的朋友。去年10月中国的习近平主席访问达卡,签署了27项共计136亿美元的合作协议”。这位阿拉姆部长还赠送了我一本篇幅仅有30页、名为《2016年的孟加拉国》的小册子作为纪念。当我打开时,在第一页我就看到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挥动右手的照片。
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每年年底都会发布“全世界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榜”。在2016年年底发布的榜单中,中国的习近平主席位居第4位,而安倍晋三首相仅排在第37位——这就是当今世界的现实。
另据2016年年底日本内阁发布的有关外国的舆论调查,对中国没有好感的日本人占到了80.5%;而另一方面,认为日中关系很重要的日本人则占到了72.9%。
现在是日本立足21世纪的现实看待世界的时候了。同时,我们还必须思考良策,以便日本能最大限度利用已经成为巨龙的中国。
下面是读者在这篇文章后的留言,观察者网摘取部分翻译如下,仅供参考:
关于日本停留在20世纪这一点,我完全同意。日本还是抓着以纸币为中心、难以数字化的经济体系不放。今后众多日本企业将被外资收入囊中,日本人将渐渐认清这一现实。
无论怎么想,日本未来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安静地等死。
作者说的很有道理。即使日本在很多领域已经很落后,日本人却认为在全世界还是日本最好,这真是令人不可思议。与在日本的生活相比,中国的生活简直太方便、太先进了。
虽是这么说,可身在日本,还真没有作者这样的危机感。
“虽然生活方便,但光环不再的日本”——我们该接受这个现实了。
在中国发生的变化,日本是否也有必要跟进,这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我认为关注中国的现实情况还是很重要的。
如今中国人眼中的日本是个虽然贫穷、落后但干净舒适的国家,一些在国内的职场竞争中失败的中国人会退而求其次来到日本生活。对日本人来说,这听起来真是蛮悲哀的。
很多日本人并未意识到中国已经超过我们很多了,或者不愿承认这一点。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日本是先进国家,中国是落后国家”,这样的认识已经过时,这一点我也同意。可是如果什么都在手机上完成,一旦自己的数据在什么地方泄露的话,人们不会害怕吗?
日本比中国落后,这样的话我10年前就听到有人说了。
我们应该直面现实。日本再也不可能回到上世纪80年代的繁荣了,这既不是乐观也不是悲观,这就是现实。应该先建立这样的认识,再来研究日本的问题。
能意识到日本已经逐渐落后的日本人还是太少了。
最近电视上一下子冒出来好多夸日本有多棒的节目,真是令人恶心。不过以此来分析,到底是什么样的日本人才会有日本将被中国吞并的危机感呢?
如果说安静、干净、安全可以称得上魅力的话,那乡下才最有魅力吧。
没错,作者说的的确是事实。不过只是经济发展得好,也不称不上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我们日本人有点过度关注中国了。
跟中国精英们聊天的时候,他们就好像来东京的大坂人那样,有一种不和谐的逞强和对抗感。
日本人要变成21世纪的清教徒了。昭和时代初期,日本举国一致,要是能恢复那时的价值观该多好啊!
那些超华侨对日本的观感挺有意思。新兴国家的基础设施都是未来型的,日本越来越像个老旧的欧洲国家,跟不上时代了。
中国终于要回到本属于她的超级大国位置上了。
率先进入无现金社会的中国人到日本工作时,第一个买的东西是“钱包”;东京的物价也比北京低两成——当日本人沉溺于夜郎自大时,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激变。
情况不妙啊,日本人!快振作起来!中国居然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了!
这就是20年来论资排辈、毫无进步的日本。日本人应该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了。
的确如此啊!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外国人来东京一看,满眼都是高科技亮瞎眼的时髦玩意。现在再来东京街头走一走,给人的印象却是安静落寞……
有趣的文章。仅从经济角度来看的话,21世纪日本的立足点与20世纪相比真是完全不同了。
我一直在网上跟那些右翼键盘侠撕来撕去,可也没什么用,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化着。
日本已经是个落后国家了,日本政治正逐渐滑落到19世纪的状态。
如今我们必须正视中国的崛起了,必须重新思考日本的角色,这对今天的日本来说,的确是个难以接受的现实。
作者的观点,我完全理解。日本这些年来的确没什么变化,而中国的变化非常快。从短期来看的话,快速变化的中国的确处于有利地位,可从长期来看呢?
由于经济政策的失败,我们经历了“失去的20年”,日本社会发展完全停滞了。
日本已经被中国超过了。继续这样下去,两国国力的差距会越拉越大,日本无疑将受到中国的军事侵略。其实中国对日本经济上的侵略已经开始了。中国人眼中的日本还是个停留在20世纪的国家啊。
由于20世纪我们并未进行认真反思,日本人的中国观从日清战争(日本历史名词,我国称之为“中日甲午战争”——观察者网注)以后就从未变过。关于文中提到的物价方面,几天前一名爱沙尼亚留学生发的推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里面也提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