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陈道明的一句话,又让他火了!可他背后这个女人更不简单啊!
大年初一,
冯小刚带着《芳华》女主角苗苗,
和老友陈道明、葛优等,
众多演艺圈大佬齐聚。
聚会现场歌唱家张燕唱起了《绒花》,
陈道明则弹起钢琴来伴奏。
▼
现场气氛正high之时,
冯小刚拉着苗苗的手,
提出要苗苗跳一段舞蹈,
以说明她能成为女主的原因。
▼
在大家的起哄声中,
陈道明却体贴地解围说:
“人家穿高跟鞋不方便跳”。
旁边的人说:
“比划比划就行了嘛。”
没想到陈道明一下子怒了,
立刻站起来说:
“你TM没看过跳舞啊”!
▼
视频一传出就引起热议,
有网友指责冯小刚男权,
更多的是网友们,
为陈道明的做法拍手叫好。
▼
说起陈道明,很多人会说:
他就是真男神,有教养有素质。
的确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他,
父亲是大学教授,
他从小饱读诗书,才华横溢,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更是体育全能,探戈高手。
他与钱钟书是忘年之交,
季羡林赞他可胜任北大的研究生导师。
在事业上,他当得了帝王,
演得了大佬,装得了流氓。
演什么就是什么,
一颦一笑皆是演技和气场。
他是一流的演员,国宝级的老戏骨。
冯小刚说:"他是一个,
清高得只肯在戏里低头的男人"。
他名言金句不断,
是男人的楷模,女人的偶像。
人们心目中的:
好演员,好父亲,好丈夫。
尽管他为人低调,
却还是有名到万众瞩目。
一有风吹草动,
就能妥妥地登上热搜。
然而在他的身后,有这样一个女人,
却比他更厉害,更有名,更低调!
她,就是原中央电视台的,
中国第一女主播,
“文革”后最早的一批大众偶像,
只要那时家里有电视,
你就一定知道她,
绝对的家喻户晓,
她被誉为“中国女性的典范”,
她,就是杜宪。
当年,说起陈道明,
一定人人都会说:他是杜宪的老公。
肯定不是:她是陈道明的妻子。
1954年9月23号,杜宪出生在北京,
她的父亲杜庆华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力学奠基人。
虽然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
但她却没有碰上一个适合读书的年代。
1970年,年仅16岁的她,
就进入北京人民轴承厂参加工作,
当时是“备战备荒”的非常年代,
这座山沟里的工厂实行准军事化。
她被分配到后勤连,
即是解决一千多名职工,
“民生”问题的大食堂。
她在伙房里一干就是七年,
从揉面烙饼蒸馒头到切肉剁馅掌勺,
十八般厨艺都上过手。
她说她最拿手的本领就是,
往本应煎炒的大锅菜里加一瓢水,
因为这样不容易糊锅。
山沟里没有别的饭馆,
职工们都得到食堂的窗口排队,
她当值的窗口,队总是排得最长,
她以为是自己的手脚比别人麻利,
殊不知在这荒野中,
她那秀色可餐的脸蛋在售饭窗口中,
才最是令人赏心悦目的食粮。
1977年,"文革"结束,恢复了全国高考,
北京广播学院在门头沟也有个招生点。
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报名参加了初试。
没想到,亲自到考场挑人的中央电视台,
资深播音员李娟、吕大渝,
直接就看中了她,
并劝说她这就到电视台工作,
别再赶高考这科场了。
她们说:“后面还有文化考试,你不一定行。”
那时电视还不普及,
她并不很清楚这是个什么行当,
但也答应了。
等到中央电视台去门头沟调她的档案时,
发现档案已被招生办调走了。
原来,杜宪刚过了合格线,
后来被北京广播学院录取了。
那一年,他24岁,她23岁,
那时的陈道明还只是无名小卒,
而她则在北京属于有名的播音员。
无关金钱,无关利益,
他们在天津相识并且相爱,
彼此都是对方的初恋,
二人都怀着最真挚单纯的情感。
陈道明之所以下决心去考中戏,
目的就是不想与她两地分居。
杜宪曾回忆说:
“和陈道明的认识,
是我到广播学院上学之后的事。
那一年的暑假,
也是我上广院后的第一个暑假,
我约了我过去工厂里的同事一起,
去北戴河、秦皇岛、天津玩。
在天津时,我有个舅舅在天津人艺。
他给我介绍了一个人,
就是他们单位的陈道明。
第一次见他,是在我舅舅家。
那时,我还觉得挺不好意思的,
因为我过去从没有见过什么人。
见到他时,觉得他还行,挺斯文的。
他比我小一些。
然后两人一块谈了谈,
什么《简爱》啊,
那时候的人都特别含蓄,
不能显得自己没文化,
就谈些小说什么的。”
后来,她和表姐一起,
去看陈道明演的戏。
他演的是个小角色,
那个小角色还有AB角。
结果,那天的那场戏还不是他上场。
看了半天,也没看到他。
不过打那以后,两人就开始交往了。
认识陈道明的第二年,
他考上了中戏,
为了能和他见面,
一到星期天,杜宪就往中戏跑,
跟他见一面再回家,每周都是如此。
谈恋爱时,他们没少吵架。
好几次都说要分手了,
甚至把互相送给对方的东西都收了回来,
还彼此祝福了一番。
有一次,他们又闹了矛盾,
说好以后永远不再来往了。
到了周末,本应直接回家的她,
却依然割舍不下心里的爱意,
打算偷偷到中戏再看他一眼。
“于是那天,我就在中戏门口下了车,
下车后,我还在中戏门口站了会,
然后便接着坐车回家。
就在我倒最后一趟车时,
远远就看见了马路对面站着一个人,
就是陈道明。
我走过去,我问他为什么在这等着?
他说我就是想看你一眼。
我说我如果不是走中戏你就看不到我,
因为我不从这倒车,那你怎么办?
他说那我就明天在清华你家附近等你。”
两人就这样,重归于好了。
她说:
“他是急脾气,可是谁让他遇上我了。
我是脾气好,忘性大,
第二天早晨,
我总想不起来昨天晚上他是怎么气我的。
有时候,我也想,
以后一定当天晚上,
就把他最恶毒的语言都记下来,
省得忘了,然后,
再恣意给他有力的还击
可是后来一想,大家都活得不容易,
干什么跟他过不去呀。”
分分合合,感情却越来越深,
他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开花结果。
1982年,杜宪被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工作,
进入CCTV新闻部播音组。
她的脸,是苹果脸中最美丽的一类,
端庄秀丽,皮肤如雪梨一般水润丰腴,
脸部线条却又十分地柔和细腻。
她刚一在电视上露脸,
就成了中国老百姓的偶像,
新闻播音员并无演技可言,
更没有幽默搞笑的发挥空间。
但她却能在有限的平面里,
在黑白的屏幕中,
显出雍容大方、端庄贤淑,
很多人就是因为她,而爱上了新闻联播。
像她这般有“观众缘”的主播,
欲再觅一个实属不易!
80年代是杜宪人生中最为耀眼的时期,
有人甚至用,
“近乎一种完美的神话”来形容她。
可以说那时的中国人,
都很期待她能来主持春晚,
因为每个人都想看看,
她穿上礼服时的优雅样子。
同时,她也是一个优秀的妻子,
一个温柔的母亲。
她无论何时都维护着丈夫的尊严。
犹如初相识般,
保持着对另一半的迷恋。
有人曾质疑陈道明的演技,
她却坚定地告诉所有人:
“如果你要问,
中国的男演员谁算第一我不知道,
但是在我眼中,
我们家的男演员陈道明永远是第一!”
1985年,他们的女儿出生了,
名叫陈格,小名格格,
那时陈道明主演的末代皇帝正火,
大家都以为他女儿的名字,
和他扮演的帝王角色有关。
其实陈格这个名字是有学问的姥爷起的,
出自王阳明着作中的名句。
格格有着圆圆的大眼睛,
非常地纯真可爱,
陈道明每天都忙碌着拍戏,
照顾女儿的重任就落在了杜宪的身上。
虽然叫“格格”,但他们两夫妇,
却没想过要把孩子往“公主”上培养,
一切由着孩子自由成长。
格格13岁就只身一人远赴英国去求学了。
在对待孩子方面,
他们俩对孩子的爱都一样,
但表达的方式却不同,
他们家一贯讲“严父慈母”。
母亲牵挂得更多一些,
照顾得更多一点,
父亲则原则性更强一些,
在大的方面给指导。
但是陈道明后来发现这样做不行,
他管孩子太严,
孩子长大开始“记仇”了。
杜宪笑着说:
“大家都说,陈格的对象比较难找。
为什么呀?因为有这么一个,
凶恶的老岳父在后面,谁敢呀!”
这对夫妇实在是太低调了,
不仅自己生活低调,
就连女儿也是保护得密不透风,
你很难在网上找到更多关于陈格的信息。
只知道长大后的她,
成为了越剧团青年演员兼舞蹈演员。
再后来,因为......
杜宪离开了播音组。
她去了经济部做幕后编辑工作。
她进入经济部工作了三年,
节目的工作人员表上她都是用化名:
皓月。
之后她又开始钻研经济,
考进了中国科技大学干部管理学院的,
经济管理研究生班进修。
从央视首席播音员到研究生,
无论何种角色,
她都能做到极致,做到最好。
92年她正式从央视辞职,
她后来用文字追述了当时的心境:
"1992年是我砸铁饭碗的一年……我将最后一个月的工资条保存了下来,注明:1992年6月。当我办完手续,明确了铁饭碗确确实实换成瓷饭碗时,努力让自己体会了一阵,没有多少特殊感觉,淡淡的有那么一点后顾之忧。但一转念,不就是最不济了,到晚年穷困潦倒,在贫病交加之中死去吗?还指不定能不能活得到那时候呢。想不了那么远了。"
离开央视后的杜宪,
她的家政水平却突飞猛进,
每天挎着菜篮子逛农贸市场,
在厨艺上渐有心得。
日常除了学英语,就是相夫教子。
陈道明得意地对旁人说:
“我们家杜宪呀,大家风范,荣辱不惊!”
虽然人们无法再在荧屏上看到她,
但她的知名度反而越来越高,
她的故事被人们众口相传。
有谣言称:
“陈道明要和杜宪闹离婚了!"
人们都怒不可遏,
争先抢后要为杜宪抱不平,
直到得知是谣言才罢休。
可见她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
后来,国际新闻广播电视交流中心,
邀请她出任大型电视片集,
《中国小城镇》的主持人。
她欣然同意了,
借此,她才终于重新回到了荧屏。
摄制组行经云、贵、陕、川、藏,
所到之处都掀起了“杜宪狂热”。
1992年9月至年底,
她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交流。
写了一本叫《我在美国106天》的书。
从美国回来后的她一头扎进商海。
有朋友劝她出山,
她就调侃:“你们鼓动我,
老说什么‘再展雄风’啊,我说甭雄风了,
现在还有什么雄风啊。
你们把我鼓动出来,想毁了我一世的英名!”
但凤凰台还是把她感动了。
凤凰台领导对她说:
“我们请你做的是个环保节目,
一个比较严肃的节目,要有份量,
太稚嫩太年轻的,谈这种话题反而不合适。”
她决定要试一试:
“我就把我这点余热奉献给凤凰了!”
从此,每周5次,每次15分钟,
她都会亮相凤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当年那个端庄大方、
亲切无比的主持人形象,再现荧屏!
观众更是热情似火,
他们甚至还为她穿什么衣服“瞎操心”。
2013年,知名博主“北京冬雨”,
曝光了杜宪的近照,
照片中,她一头干练的短发,
围着蓝白色的围巾,
露着她那标志性的知性笑容,
59岁的她,已是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
其实,陈道明和杜宪,
令人羡慕的婚姻并非一帆风顺,
陈道明成名之后,多次被传离婚,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杜宪只是平静地说:
“外界传言我与陈道明好像离婚了?
甚至好几次了?
当初听到这种传言时,还想查查。
后来我就开玩笑,
说谣言大概是陈道明自己造出来的。
大家这么想,
可能是因为我久不在媒体露面,
他又比较长时间的不接受采访造成的。”
他有着不理世俗的超脱气质,
而她有着大慈大悲的宽容肚量。
只有杜宪配得上陈道明,
也只有陈道明配得上杜宪。
在陈道明眼里,杜宪是一个:
不以学识判人,不以金钱判人,
不以地位判的伟大女人。
静雅大方,笑颜如初,
永远端庄亲和,风华正茂,
少了名气,却赢得了人生!
也正是这样的女人,
让另一半心甘情愿地恋家。
如果无法像她一样,
做一个有姿色的女人,
也无法像她一样,
做一个聪明伶俐的女人,
那就做一个有态度的女人吧!
内心有自己的价值观,
不为世间是非功利而左右,
即使没有人为你鼓掌,
也要优雅地谢幕。
低调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像喝茶一般,
水是沸的,心是静的。
浅斟慢酌,任尘世浮华,
似眼前不绝升腾的水雾,
氤氲缭绕飘散。
茶罢,一敛裾,绝尘而去。
只留下,
大地上让人欣赏不尽的优雅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