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牙膏集体失守,难道中国人真的只能靠外国牙膏刷牙吗?
上交所的一则问询函,让国产牙膏的命运成为关注焦点。
4月27日,生产两面针牙膏的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收到上交所的问询,连续12年的扣非后亏损,加上以前年度公司主要依靠出售所持股票实现盈利,其主营业务持续盈利能力受到质疑。
两面针的现状,不过是国产牙膏衰落的一个缩影。早前不少有名的国产牙膏如黑妹、中华、田七、蓝天六必治等,要么沦为二线品牌,要么早已卖身他人。
国产牙膏集体“没落”
作为率先成功研制国内第一支中药牙膏的公司,两面针创办至今已有77年。2001年,两面针牙膏年产销量突破4亿支,连续15年销量排名第一。次年,“两面针中药牙膏”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一口好牙两面针”,是当年电视观众耳熟能详的广告语。2004年,两面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行业内首家上市企业。
不过从2006年出现扣非净利润亏损开始,两面针的该项指标一直处于负值。上交所发出问询函的一部分原因,也正是基于此。
与两面针历史同样悠久的还有中华牙膏。这是中国牙膏工业的创始品牌,于1954年投产,也曾长期稳居中国牙膏市场第一位。不过随着上海联合利华牙膏有限公司在1994年成立,作为外企的联合利华之后拿下了“中华牙膏”的品牌经营权。虽有中华二字,但实为外企经营。
知名度颇高的田七牙膏曾取得年销超4亿支和年收10亿元的好成绩,并成功进入过国内牙膏市场前四强,但在2014年因资金方面的原因被迫停产。虽然后来再度复产,这个诞生于1945年的本土品牌已大不如前。
《2014年中国牙膏品牌口碑报告》显示,当年牙膏行业网络口碑总体排名前五家品牌中,仅云南白药位居第二,其他全为外资品牌。
一枝独秀的云南白药牙膏,扛起了坚守国产牙膏阵地的大旗,目前市场占有率在全国第二。对“牙龈止血”功能的强化,让其在打开知名度的同时,也间接增加了向固齿、美白等领域发展的难度。
AI财经社在天猫上搜索发现,云南白药旗舰店卖得最好的牙膏,总销量13.3万;两面针旗舰店卖得最好的,总销量只有3.3万;而外资品牌高露洁一家卖得最好的牙膏,总销量就超过32万。
外国牙膏全面碾压
国产品牌牙膏集体没落的另一面,是外资品牌牙膏的强势崛起。
上世纪90年代,外资日化品牌纷纷进驻中国,打响了一场国产品牌牙膏与外资品牌牙膏的战斗。
1992年,高露洁进入中国。随后两年中,联合利华先后通过收购上海牙膏厂的“中华”和“美加净”获得了品牌经营权和营销渠道;1995年,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用品公司宝洁的佳洁士进入中国。
有报道称,直到1996年,黑妹和中华、两面针这三大国产品牌曾分别占据着东部、南部和西部市场,形成三足鼎立格局。此后,随着外资品牌开始利用强大的营销攻势加速占领中国市场,中国牙膏市场格局也被重新洗牌。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中华、蓝天、冷酸灵、两面针组成的中国牙膏市场“四大天王”,变成了由高露洁公司的高露洁、好来化工公司的黑人、宝洁公司的佳洁士、联合利华公司的中华牙膏组成的中国牙膏市场“四大金刚”,外资品牌在中国牙膏市场份额占比一度超过70%。
两面针在2017年年报中称,中国日化产业已经进入成熟期,市场细分程度高,品牌忠诚度起主要作用;市场规模已相对稳定,行业增长缓慢,单纯牙膏市场容量有限。
现在来看,两面针的多元化发展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试图通过酒店旅游业突围的黑妹牙膏成绩也并不明显。至于中华牙膏,尽管时任上海牙膏厂总经理侯少雄在媒体面前多次表示一定要收回中华的经营权,可惜希望渺茫。
已经被市场远远抛在后面的国产牙膏,能否再现昔日的辉煌,成为不少国人心中的隐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