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谈判初有成效 北京与华盛顿的不同之处(组图)
美国财长姆努钦5月20日表示,美中就框架问题达成协议,同意停打贸易战。中美政府也在同日发布了一份联合声明,中国同意“大量增加”从美国购买商品和服务。这也意味着中美贸易战爆发的危机得到了缓解。
中美两国就贸易问题,一个月内进行了两次谈判。此前美国贸易代表团5月3日出访中国之时,向中国开出条件,要求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减少2,000亿美元、大幅调降关税以及对高科技产业的补贴,北京并没有向其做出让步。
为进一步解决争端,中国国家主席特使、国务院总理刘鹤5月16日至19日率领中方贸易团出访美国,与美方进行第二轮贸易谈判。回顾整场贸易争端,北京与华盛顿从剑拔弩张的关税斗争,到现在的和平谈判,双方在应对贸易摩擦时的所思所想及战略举措有着较大的差异。
美国至上VS共赢互利
首先,从中美的贸易着眼点的不同进行分析。自特朗普入主白宫之后,美国的贸易政策开始奉行“美国至上”的保护主义,较为看重产业发展,注重眼前实际利益。由此,美国自身的经济利益是一切议题的核心,为维护这项核心利益,特朗普不惜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巴黎协议》,以此保护美国国内就业寄回和企业利益。
作为美国做大的贸易逆差国,特朗普多次就贸易问题批评中国,称这是“不公平的贸易”,并威胁中方将发动贸易战扭转逆差。扭转中美贸易逆差就成为了特朗普和美国在此次争端中最直接的目标。
与美国不同,中方奉行的“共赢互利”的多边主义政策,重视长远利益和大局观2013年推行 “一带一路”的经济建设合作方案,到筹建亚投行以投资实现区域互联互通,再到2018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
五年的时间里,北京推行各项“共赢互惠”的经济合作方案未雨绸缪,为自己成功输出过剩铺垫全球大市场。中国并不希望中美在此时发起贸易战,破坏双方乃至国际上的经贸稳定,这很有可能将会对中国当前的战略和发展起到负面的影响。所以,在贸易上,中方着眼的格局较大,并没有只仅限于当前的实际利益。
美国的多变与北京的谋划全局
其次,中美在应对贸争端上的方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美国在应对贸易争端之时,并没有统一的处理方式和路线,变化较大。在争端初期,美国多数是单方面发起直线回击,从其单方面列出1,000亿美元的关税清单,及停止向中兴出售芯片的举措就可以看出,美国态度强硬,主要使用的手段是以战逼和,迫使中国在贸易上率先做出妥协。
进入贸易谈判后,美国处理态度和手段变化较大。与此前强硬喊话中国的表现不同,美方在贸易谈判过程中表现出了乐观的态度。特朗普表示愿意“放过”中兴,并对中美贸易和谈充满乐观。就连姆努钦也在出访中国前表示,对此次出访和谈判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而在解决贸易争端方式上,美方注重具体事务具体处理。比如,为了解决中美知识产权问题,华盛顿会直指“中国2025”,处罚中兴;为扭转贸易逆差,美国贸易代表会向中国直接提出减少2,0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额。
另外,美国在处理贸易争端的方式上也较为机动。在刘鹤出访美国时,本来他被告知与特朗普只有15分钟的会面,在场人员只有财长努姆钦和特朗普。但当他到达会面现场后,却发现除了特朗普和努姆钦外,还有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以及白宫的要员都在场。这不仅显示出了,美方在此问题上的重视,更表现出了白宫在处理中美贸易问题上的多变性。
而北京在处理贸易争端时显露出了与美国不一样的手段。北京并没有如美国一直致力于具体利益进行协商,而是注重长远利益。
从2月份先后排派遣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和刘鹤访美,到刻意降低外界对首轮谈判的期待,再到刘鹤5月16日至19日的访美,最后到同意扩大中国市场。
中方在这场贸易争端中全面谋划,一步一局,为将中美重回贸易磋商的对话机制进行铺路。由于中美贸易结构性矛盾,即使此次争端暂时解决,但双方在未来的合作和发展上定再会出现矛盾和争端。为两国长远利益考量,保持中美双边贸易对话机制,对管控中美贸易关系提供了一大风险保障,有助于中美避免在未来出现此次类似的争端和矛盾。
从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出,中国与美国在应对贸易争端时的所想所做并不一样。中国更倾向于发展长远利益,注重全局谋划;而美国更在乎眼前实际利益,应对策略较为机动和多变。如今,中美贸易谈判还将继续进行,中国如何应对美方的多变,华盛顿是否能在之后的谈判中让中国答应实现消除2,000亿美元的逆差目标,还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