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打车“战国时代”开启!滴滴入澳,Uber一家独大已不可能,消费者因竞争受益!
【今日澳洲6月26日讯】除出租车外,澳洲人还有很多打车选择,Shofer、Taxify、GoCatch、Shebah和Uber。来自印度的Ola是几个月前推出的,而来自中国的滴滴打车是昨天推出的。
据澳洲广播公司报道,滴滴不是一家小公司,他们每天运送4.5亿客户,每天有2500万辆车在开展业务,几乎是Uber的5倍。
滴滴是一家拥有规模、资源和专门知识的公司,可以挑战Uber在该行业的主导地位,并在更广泛的城市交通领域创造更好、更高效、更公平的结果。
虽然平台之间的竞争在短期内对客户有吸引力,但也对行业的长期可持续性提出了疑问。出租车在过去是有利可图的,因为政府允许的牌照有限。但在这个竞争的新时代,盈利能力受到威胁,工作条件下降。
目前这些平台都没有盈利。滴滴在2017年亏损3亿美元后,预计2018年将实现首度盈利,但在中国市场,新的竞争对手正威胁着这一预测。
同样, Ola计划到2019年实现盈利。但Uber在印度的咄咄逼人战略,意味着这一点远没有得到保证。
与此同时,2017年,Uber在澳洲获利440万澳元,而其母公司2017年亏损6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Uber在澳洲去年盈利的原因有两种可能的解释。首先,澳洲政府改变了规定,有效地结束了对出租车行业的垄断。其次,2017年的竞争没有那么激烈。
但这一切,都将随着滴滴和Ola的加入而改变。澳洲可能会像其他市场一样,看到运营商的利润缩水。
在Uber、滴滴等竞争对手争夺市场份额的全球战争中,澳洲只是其中一个战场。Uber可能被认为是领导者,但这是一个有争议的地位。它被一些欧洲国家与印度的Ola竞争激烈,已经地位不保,而在中国,也已被滴滴收购。
更为复杂的是,滴滴、 Uber和Ola都拥有一个共同的机构投资者。滴滴还直接持有Ola、Lyft和Grab的股份。Uber往往在不考虑当地规则的情况下推行激进的国际战略,滴滴则采取了更加谨慎、战略性的缓和方式。这包括获得当地的打车服务,吸引出租车经营者加入这个平台,以及与当地的科技公司和监管机构建立关系。
这些平台对自身服务的分类表明,“大数据”和更集成的运输解决方案可能是它们的真正目标。
滴滴自认为是“一家依靠人工智能推动新运输解决方案和运输技术突破的数据公司”。
同样, Uber形容自己是一家提供“智能手机和技术平台”的技术公司。
事实上,Uber和滴滴都将集成和自主运输解决方案视为盈利之路。除了组织和控制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之外,Uber的计划是整合和简化所有形式的城市交通。
(图片来源:澳洲广播公司)
目前,这些打车平台造成的破坏是有代价的。
竞争加剧导致消费者票价下降的同时,也给工作条件带来了下行压力。薪资和工作条件差对这个行业,或更广泛的职业来说并不新鲜。除非政府介入,剥削行为将很快根深蒂固。
好消息是,如果共享打车只是城市交通中的其中一个难题,那么国家监管不应该对这样的老练玩家构成威慑。额外的监管可以确保司机取得更好的业绩,但监管仍然是需要。
此外,从长远来看,它还可以转化为更好的客户服务。这些平台的技术可以帮助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Vanes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