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之下 不必对中美关系太过悲观(图)
在中美贸易战激烈碰撞的当下,两国中的很多人对中美关系的前景不表乐观,甚至有人担忧中美将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两艘巨轮难免相撞的命运。不过几天前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否定了这种观点,他在出席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举办的第八届中美民间对话第二次会议时表示,中美“仍然在同一条船上”。
为什么有人认为中美已不在同一条船上?他们给出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体制没有出现美国期待的民主变化。也就是说,中美体制不同,美国的民主体制与中国的威权体制很难相处,双方必然走向不同的发展方向,即使原来可以同舟共济,未来也一定会分道扬镳,两国相互竞争,难以避免。
二是,中国有意改变国际规则,挑战美国的国际地位和主导权;正所谓“一山难容二虎”,在中美争霸的状态下,双方不可能同乘一船。这是美国很多仇华派的臆想,他们满脑子争霸思维,不太可能理解“宽广的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这句话的含义。
其实,中美关系复杂多变,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十分正常。毕竟中国崛起确实是西方世界500年来未有之变局:以前崛起的国家都是西方大国,现在第一次出现东方大国崛起,对西方霸权构成挑战,这很难不引起美国社会的疑虑和议论。中国这样一个不同于西方的异质文明崛起会给美国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作为世界老大的美国必然要认真面对这个问题,并找到应对的方案。
中美之间是否只有对抗一条路可走,重演美苏冷战的悲剧?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中美不可能重走美苏式的冷战之路,这是由中美融合发展的现实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40年的发展史,是中国融入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共荣史。美国常说,中国是当今国际秩序的最大受益者;此话大体不错,同时美国和全世界也从中国的发展中获益良多。当今的世界已经是一个地球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经不可能分道扬镳。
这与美苏冷战时的世界完全不同。当年美苏冷战格局为什么能够形成并持续40多年之久,双方意识形态不同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说到根本,还是当时世界上形成了两种经济发展模式:以苏联为首的计划经济模式和以美国为首的市场经济模式。这两种经济模式相互排斥,基本上没有经贸往来,将地球分成了两个世界,为美苏冷战创造了条件。再加上,美苏都有称霸世界的政治欲望,双方走向冷战不可避免。
现在的世界只有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市场经济,中美处在同一个市场并且经贸联系十分紧密,根本没有走向冷对抗的条件。即使如美国鹰派所言,中国想改变国际规则,挑战美国的国际主导权,中国也只会在现有国际规则下行事,与美国展开公平合理的竞争,不可能推翻现有的国际秩序,中美还是在同一条船上。
更何况,中国并不想与美国争霸,“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是中国的发展理念,美国鹰派认为中国想挑战美国的世界主导权,只是对中国自然崛起的臆测,并不真实。所以中美之间并不存在争霸的问题,只有经贸摩擦;而经贸摩擦可以通过经贸谈判解决,中美之间的对抗并不会超出经济层面。
那些认为中美之间将分船而行,甚至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观点,夸大了中美对抗的烈度,不太可能变成现实。中美政治体制不同,这是现实,但只有这种不同不会让中美走向全面对抗,毕竟这是一个多元的世界,各种政治体制都在并行,而且中国也不会向世界其他国家推广自己的制度,中美在这方面的矛盾十分有限,不会激化。
当然,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美国不适应或不想适应中国的崛起,这也是事实。未来中美之间的摩擦会增加、加大,恐怕不可避免。但这种摩擦不会无限扩大,不会让中美落入“修昔底德陷阱”,这是可以肯定的;因为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和美苏冷战,人类的智慧已经上升了一个台阶,不可能重复过去的错误。
目前,中美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经贸矛盾,未来双方的对抗应该也主要在经贸领域展开,这个问题可以经过双方谈判、妥协解决,中美不会走向全面对抗。如崔天凯所说,中美“仍然在同一条船上”,双方都会努力让这条船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