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贸易战白皮书 避谈终极对抗力阻全面升级(组图)
9月24日美国开始对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关税,当天中国发布3.6万字白皮书全面阐述中国在贸易战上的立场。白皮书回击美国宣称的“美国吃亏论”,并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霸凌主义进行了批判。
北京所列举的资料十分详实,仔细阅读之后令人大有中国考虑问题非常全面之感。但前提是需要先读下去。这份3.6万字的白皮书读起来十分枯燥。如果中国发布白皮书意在传播自己的观点和立场,那么在讲究阅读体验的今天,有多少人会认真阅读中国政府的这份万字长文不得而知。
笔者注意到北京的白皮书共分为六个部分,一、中美经贸合作互利共赢,二、中美经贸关系的事实,三、美国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四、美国政府的贸易霸凌主义行为,五、美国政府不当做法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危害,六、中国的立场。
显而易见,白皮书用大量的数据来谈的是美国,对于美国的观点立场以及形成观点立场的各种事实进行了集中的梳理和反驳。白皮书为各方呈现的重点是北京如何理解美国发起贸易战,而关于中国立场的描述仅有不到三千字。这本质上陷入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单方面反击,形成了和美国互为论战的氛围。
从细节来看北京的反驳确实非常用心,但问题是美国对中国的指责并非是数据能够解决的。中国认为从数据看美国并没有从中美贸易中吃亏,而事实上中美两国所强调的公平和吃亏不是一回事。
当美国谈论公平贸易时,并不是在说没有从中美贸易关系中获利,而是认为美国应该获得更大的利益。当中国获利比美国多时,美国认为这是不公平的。这才是美国吃亏论的起源。因此北京在白皮书中用事实来谈是否吃亏,是在谈论技术层面的数据问题,而回避了根本问题。
白皮书谈到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问题上并没有美国宣传的那样糟糕,谈到中美贸易摩擦责任在美国的方方面面。问题是这些掩盖了中国和美国发生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如何理解欧盟说在对华贸易问题上欧洲和美国的看法一致但不同意美国采取的措施?这背后是欧洲认为美国提出的涉华贸易问题并非是美国独家这么看,而是欧盟等国家也认为存在问题。
今天中国和美国以及欧洲贸易摩擦频发,根本问题是中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各方看待中国的视角发生了变化,中国需要解决的是中国同发达国家经济体之间贸易摩擦频发的问题的,而不只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问题。
经济总量、人口、领土面积、军事实力等等因素都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是强国的标准。国家间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国与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已经不是简单的做生意那么简单。过往中国适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中关于发展中国家的规定,是因为中国的实力同美国等发达国家比起来不在一个水平。现在当中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时,各种质疑纷至沓来。中国巨大的经济体量决定了中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发展中国家。
以发展中国家的标准衡量中国的言行,中国自然无可挑剔,但是以美国的视角来看,中国并不是在同美国进行经济合作时的弱势一方,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在同中国合作时获益与中国从美国获益并不在一个水平上,这才是美国认为吃亏和不公的根本所在。也就是说中国对自身的定位和美国对中国的期待之间存在差异。在这个总体矛盾下,贸易摩擦就不可避免了。
在国家利益的驱使下,防范中国是必然的选择。北京继续将自身定义为发展中国家符合本国利益。但是并不符合美欧等发达国家的利益。
今天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已经不能简单用事实数据来概括,这中间包含复杂的国家竞争、政治利益、民族情感。将经济问题剥离出来本身是将问题简单化的做法,也是回避问题的做法。北京无法忽视的难题是如何让各国接受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白皮书最后提到了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但并没有明确提出中美贸易摩擦是美国对中国发展的打压。
联系整个白皮书的以事实数据为主的基调来看,北京实际上降低了贸易战中中美冲突的政治因素。这或许不是北京没有认识到贸易战的政治意义,而是出于某种需要将其淡化了。 让经济论战回归经济,让贸易摩擦回归贸易,避免中美贸易战继续向两国政治关系全面敌对的方向升级,是北京目前应对贸易战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