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23日 22.9°C-24.8°C
澳元 : 人民币=4.57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东北人,为什么在互联网时代,老是招人黑?(图)

2018-11-09 来源: 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评论13条

本文转载自自媒体 张佳玮写字的地方,只代表作者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立场和态度。

互联网时代,东北人很容易被聚众黑起来:这点众所周知。

是东北人真的犯罪率突破天际?数据似乎并不支持这个。

所以,具体原因呢?

一方面自然是刻板偏见:有许多并没怎么接触过东北人的,只因为小品相声作品,就认定东北都是土农村——然而东北城市化率其实相当高,工业化是挺彻底的。

这种刻板偏见,也令大众乐于消费“东北人都是乡村奇葩”的形象,于是各种创作者也竭力迎合这种印象,导致这种刻板印象扩大化:乡村小哥杀马特,撸串老铁666……

到后来,每遇到一个符合此印象的,就“嗯,东北人果然是这样”;遇到不符合此印象的,“哟,你都不像东北人嘛!”

另一方面,是大部分人为少部分人(机构)背锅。

稍微留意,不难发现:去到东北的,吐槽当地普通百姓的相对少,我周围朋友大多印象是:“唉吃东西真便宜!”“脾气很耿直就是干!”

但是,吐槽东北当地盈利与非盈利机构各种雁过拔毛的,那是不胜枚举。这一点,甚至我自己的东北朋友,也会痛心疾首:“我们那儿的机构,根子里都烂了”。

然而众所周知,各种机构里人浮于事耍无赖那些,在东北已经算既得利益者了,普遍也有年纪了。许多东北百姓自己吃着苦,还替机构的作为背锅,也算是很惨了。

最后,很少人提的一点:

整体经济差→人口流出→个体东北人的异乡困境。

稍微留意,极易发现,互联网上,偶尔也有吐槽上海人或广东人的,但是,“我们这里的一两个上海人广东人如何如何”,例子不太多;更多是外地人去上海或广东,“他们人一多就开始讲方言!”

为何会如此?因为上海与广东人口流出少,去到上海与广东的外地人多。所以吐槽上海广东的,多是在上海或广东谋生的外乡人。

东北,因为经济差,流出人口极多,简直遍布五湖四海。看下面这个人口流入流出图就知道了:

普通中国人生活里遇到的东北人,许多是到外地闯荡的异乡东北人。

这涉及一个社会群体心理:

本地人,总是倾向于维护已有的当地秩序,所以常会觉得外来者让人不舒服;如果外来者的做派还很外向,就容易让人觉得有侵略性。

东北人,为什么在互联网时代,老是招人黑?(图) - 1

异乡人,本就容易与本地人产生隔阂:口音、习惯、容貌,都不大同。富庶地区对经济非发达地区来的移民,很容易带着警惕情绪。比如吧,我一位无锡长辈就觉得,她厂里的北方同事是假仗义假慷慨,当然她自己也很抠门,但“我是真抠,比假仗义要好。”

当我提醒她“可能人家就是客气客气呢?”长辈就懒得跟我辩论了,“反正北方人到我们这里,就是来挣我们钱的!”

这里还涉及腔调问题。许多南方人到了异乡,相对容易彼此扎堆:因为方言不大同,所以显得内向,更倾向内部交流。现在海外的华人就多如此。东北人,从说话方式到做派,都相对外向。好处是容易跟人交流,不那么好的地方是,如上所述:很容易被当地人觉得太有侵略性。

我一开始与东北人交往时,也不太习惯他们的声口。但久而久之,自然明白。东北人,无论在上海,在重庆,在北京,在巴黎,在巴塞罗那,多半都是如此:自来熟,会来事,外向,肯交际,那是他们的生存方式与生活方式。

但对一个字一个坑的、务实的南方居民而言,东北人就显得太会来事,会让人觉得“不踏实”。未必是不好,但对本地人而言,外地人只要不同于本地习惯,就是不好了。

这就是所谓异乡人困境。

十几年前,我去旅顺玩,一个卖西瓜的东北小伙子声音豁亮:“啊瞧一瞧看一看,鸡西的鹤岗的佳木斯的,谁都没见过这么好的大西瓜!”我过去蹲下挑拣,略谈片言,那小伙子便问:

“哥们你齐齐哈尔的吧?”

我一愣,说不啊,我无锡人。

“无锡在哪儿?”

“噢,靠上海近。”

“啪!”对面使手朝大腿上一拍。“哥们你蒙我吧。就(读奏)你这普通话,最南,你也得是河北的!”

我后来问他,一个人在这儿豁啦啦地念这些词,也没必要啊——那附近挺空旷。他说:“卖西瓜多没劲儿啊,可不得有点儿动静,给自己找乐吗!”

在巴黎十三区,我认识许多位东北人:理发的、酒店跑堂的、按摩的。

跑堂的是梁子。:一个会调奶茶会调酒,来巴黎十五年改不了东北口的吉他少年,没事跟我比划:

“妈呀那羊肉汤吃得我,哗哗流鼻血!”

他跑堂,还研究鸡尾酒,跟我念叨:

“我研究出这酒叫睡美人!”

“你这个酒名是动词吧?”我问。

“可别说了!要让我女朋友听见,揍我!”

按摩的那位,我以前写到过:我去找人按一下颈椎,当家的大姐坐在里面玩手机。

我进去了,她看看我,先用法语问:“你是中国人吗?”

“是。”

“哎呀好啊,”她用东北口说,“那就可以敞开说了。我跟法国佬,就要说这是中国气功按摩;咱们自己人,都懂。你是要拿肩还是怎么地?”

“颈椎有些不舒服。”

“好坐下,我给看看。”

大姐很爱聊,按摩时问我介不介意听点什么,我请她随意,于是她播开了一个视频——1990年代的央视春晚小品集。她听黄晓娟和赵本山,听得津津有味。“听这个没事吧?”她问。

“挺好的,”我说,“听着挺喜庆,跟在国内过年时似的。”

“可不是。”她很高兴,“我就爱听这个,觉得跟回了老家似的。可有很多中国人就不爱听,真是忘了本。”

我后来每次去,都看见大姐敞着门坐着,时候长了,她也乐意聊几句。说,老家是辽宁盘锦,后来去南方嫁了人,跟着老公过来法国,但老公哎一言难尽,于是就自力更生,先是去中餐馆当过厨子,后来因为有点手艺,开了这个按摩店,帮人正骨拿肩做做按摩,有时也帮一个福建邻居:背着器械,去修水管。

“还习惯法国啊?”我说。

“也没啥习惯不习惯的,过得挺好!”她说,“我就只会几句法语,续居留啊,跟房东打电话的时候用用。”

她每天大概开店按摩四小时。其他时候,逛街,溜达,跟一群华人姐妹欢天喜地地打牌打麻将,谁打输了,谁叫份越南粉外卖。偶尔去老华人酒吧,去跟一群老广东赌马。

她的另一个兴趣,是看越南馆子里播的配中文字幕越南电视剧,或者中文配音老港剧。看电视嫌不够,买碟,买一大堆。

“要是下次你不介意,我就边按摩边放老港剧了!”她有一回这么说。我说挺好啊,“要不现在就直接播得了!”

我觉得,上面这些位,都是挺典型的他乡东北人。

您说人多专业多踏实多商务精英吧,未必。但会来事,热爱生活;声口有点浮夸,但人也确实不坏,也挺喜欢给自己找乐的。

在本乡本土人眼里,这种会来事的外来者声口喧腾,很让人不习惯。加上刻板偏见,以及在东北机构那里吃的苦头,就很容易演化成对东北人个体的恶意——许多人说东北人多不好,未必举得出多少恶劣的切身例子,单纯只是不喜欢这种声口罢了。

因为如上所述:

本地人倾向于维护已有秩序,所以常会觉得外来的外向者过于有侵略性。

但反过来,多少东北人都是背井离乡出来闯荡,可不就得靠着这点喧腾的不计较(和偶尔的小狡猾),来挺过世上的形形色色?

说更深一点:

中国多少遭遇地域歧视的外乡人,其实只是受制于“没有沉默地融入当地习惯”,而被习惯已有秩序的本地人嫌弃?

那些吐槽说“某地人不好”的声音里,究竟有多少是“不好”,有哪些仅仅是“与我们本地人的习惯不同”?

有多少所谓的外地人恶行是真的,又有多少只是出于刻板偏见,以讹传讹呢?

绝大多数的地域攻击说到底,都可以包括在下面两个范畴里:

跑到外地去的人,总希望外地人完全包容自己的习惯;本地人看外地人,总希望外地人完全遵守本地的做派——这也是为什么越是中年人,越喜欢猛烈地搞地域歧视。

老年人习惯难改,但毕竟没那么自我中心,火气也不大了;年轻人相对自我中心,但个体习惯没那么根深蒂固,也乐意接受新鲜事物。

而中年人,大多是习惯根深蒂固懒得改,同时又自我中心的当口:所以对外来者很容易抱有敌意。

其实世上没那么多高低之分,许多时候,所谓的不好,真的仅仅只是不同,而已。

利益相关:

我是一个在上海读书生活十年然后跑到巴黎的江苏无锡人,跟东北没啥利益关系。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3)
孔哥哥
孔哥哥 2018-11-09 回复
每个省市的人都有被黑的历史,这次轮到东北人是因为由于种种原因东北人南下迁徙让目的地省市的人感觉到习惯上排斥,主要还是不了解罢了,在我小的时候也会对在东北的外地人有种不好的感觉,当然也是不了解,也不愿意了解。。最根本的还是自己的心态和眼界!
ausrabbit
ausrabbit 2018-11-10 回复
东北人做饭和猪圈一样, 嗓门又大, 自以为是
h呵呵
h呵呵 2018-11-09 回复
东北人当外地人去侵略比别人家园的太多,北京,海南,厦门那边都有好多。
LegendaryZ
LegendaryZ 2018-11-09 回复
都是快手惹的祸
誉霏_Vanessa
誉霏_Vanessa 2018-11-09 回复
是不是几个东北屎搅了一锅粥我不知道,反正知道我出国前没有对任何地域有歧视,但是几年后就对东北人,尤其是黑龙江那边的意见非常大。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