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家族声望显赫,但家族成员厄运连连。“肯尼迪家族的故事就是一长串讣告……身为肯尼迪家族一员,你就不要指望躺在床上静静地死去。”有报章曾这样总结。在肯尼迪家族,有人例外,那便是肯尼迪家族的长女,比成为总统的兄长约翰·肯尼迪仅小一岁的罗斯玛丽。2005年,罗斯玛丽终年87岁去世,在肯尼迪家族可谓“长寿”,但被家族隐藏了几乎一辈子的罗斯玛丽,其实是一个更大的悲剧。
艾美奖金球奖双料视后、《使女的故事》伊丽莎白·莫斯即将在好莱坞投拍的传记电影《罗斯玛丽的来信》饰演罗斯玛丽·肯尼迪,肯尼迪家族“隐藏的女儿”逐渐重新走入公众视野。罗斯玛丽的身上到底背负着什么样的秘密?入选《人物》杂志2015年度十大好书的传记作品《罗斯玛丽:肯尼迪家族隐藏的女儿》近日首次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引进翻译出版,为中国读者介绍罗斯玛丽和她身后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是如何启发了身心障碍者人权、特殊教育和医疗伦理的巨大进步。
伊丽莎白·莫斯
罗斯玛丽是家里九个孩子中的老三,也是长女,只比未来将成为总统的约翰小一岁。肯尼迪家族一直有从商和参政的传统,1918年,妈妈罗丝怀上罗斯玛丽的时候,爸爸老肯尼迪刚刚凭着一战中的出色表现跻身民主党领袖之一。两夫妇计划,如果生了个女孩,要沿用妻子罗丝的名字给她取名罗斯玛丽。
1918年9月13日凌晨,罗丝在家中发现自己的羊水破了。她的头两胎孩子都是由同一位妇产科医生负责接生的,但情况紧急,他没办法及时赶到。虽然一旁的护士受过接生训练,但罗丝却因为希望等待那位熟识的名医而试图阻止分娩的过程,即将分娩的胎儿在产道中停滞超过两小时。
就是这两小时,给罗斯玛丽带来了终生的后遗症:缺氧让她尚未发育完全的脑部受到了不可逆的损伤。从婴儿时期开始,罗斯玛丽就显示出了智力发育迟缓的问题。她说话和走路都比同龄人晚,反应也慢。虽然不聪明,但罗斯玛丽一直是个讨人喜爱的孩子。她乖巧、友好,同时缺乏安全感,愿意不顾一切去讨好周围的人。当发现自己无论哪方面都没办法跟上既聪明又有运动才能的兄弟姐妹时,她会感到沮丧和失落。她知道自己有些与众不同,在公众场合总会努力在哥哥约翰的帮助下保持“正常”,不丢爸妈的脸。除了家族内少数最亲密的人外,没有人知道罗斯玛丽的智力缺陷。
罗斯玛丽·肯尼迪
为了避人耳目,罗斯玛丽从小就在不同的寄宿特殊学校里辗转求学,兄弟姐妹也只能在周末放假时偶尔去看望她。15岁的时候,她的写作只有四年级的水平,但这没有阻碍她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她喜欢歌剧和茶会,喜欢新裙子,喜欢交新的朋友。
1938年,老肯尼迪被派去英国当驻英大使,一家人便搬到了伦敦。这是罗斯玛丽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她和最爱的家人住在一起,还认识了许多同龄的朋友。她甚至出席了白金汉宫的舞会,以大使女儿的身份被引荐给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和王储伊丽莎白公主。经过刻苦精心的礼仪训练,她进步神速,人们除了觉得她“反应较慢”之外,没有察觉到任何异常,是个“耀目的美人”。
罗斯玛丽(右)与母亲及妹妹
好景不长,1939年秋天,二战爆发,她和家人不得不回到美国,罗斯玛丽又被打包送到特殊寄宿学校。随着年岁增长,她变得越来越有独立主张和反叛精神,偶尔还显示出暴力倾向。这些行为深深烦恼着老肯尼迪夫妇。他们担心因美貌逐渐引起异性目光注意的女儿会让家族蒙羞。1941年,罗斯玛丽23岁时,在老肯尼迪的首肯之下,她被施以当时颇具争议、后来被全球医学界废除的“大脑额叶切除术”。这个手术,顾名思义,是将患者大脑某个部位的连接切断。发明者宣称,这是一种新手术,能治好患者的喜怒无常、暴力倾向。残酷的手术彻底破坏了罗斯玛丽的大脑,她的智力退化到只有两岁儿童的水平。她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思,手臂没办法抬起,走路也一瘸一拐,甚至连大小便都不能控制。
为了保护家族的声誉,罗斯玛丽被父亲送进疗养院,从此淡出公众视野,从家族中被“抹去”。罗斯玛丽的遭遇令兄弟姐妹深感震惊。1960年11月底,哥哥约翰在大选中以压倒性优势胜出,成为第35任美国总统,约翰当选总统后,妹妹尤尼丝成功游说他建立专门研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的政府研究机构,以防止更多孩子重蹈罗斯玛丽的覆辙,还一手创办了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最小的弟弟泰德成为美国参议员后,提出了极具开创性的《美国残疾人法案》,呼吁人们消除对智能障碍人士的偏见和歧视。
罗斯玛丽与哥哥约翰
在罗斯玛丽生长的年代,以伪科学为本的优生学盛行,社会不仅普遍视智能障碍为认知缺陷,甚至认为是道德瑕疵,身障及精神疾病患者遭污名化的情形相当严重。《罗斯玛丽:肯尼迪家族隐藏的女儿》通过揭秘一个被刻意隐藏数十年的人物,射出美国社会政治、经济以及社会观念的剧烈变化。
罗斯玛丽生于1918年,2005年过世,而后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基金会公布了一些史料,《罗斯玛丽:肯尼迪家族隐藏的女儿》作者凯特·克里福·拉森是唯一读完罗斯玛丽所有书信的作家,在写作的过程中,拉森的儿子也不幸罹患思觉失调,也就是俗称的精神分裂症,在照顾儿子病情的过程中,她更深刻地体会到精神疾病的污名依旧存在,在看待罗斯玛丽的经历和她家人的反应时,有了不同的眼光,体会也更深刻。
这部传记作品在美国甫出版便入选《人物》杂志年度十大好书,并连续十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柯克斯书评》评论称,“拉森在刻画肯尼迪家族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从罗斯玛丽的父亲乔在政治方面有所作为,到母亲罗斯身处的孤独困境,充分地铺垫出了罗斯玛丽与父母、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作者呈现出了在做前额叶切除手术之前罗斯玛丽的肖像——一个充满了热情和爱的美丽的年轻女子。这让那场悲剧更加令人痛心。这本书研究详尽,好看而且发人深省。”《纽约时报》评论,这本书“通过塑造罗斯玛丽这样一个核心人物,向读者呈现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录,来讲述这个由精神疾病带来的令人扼腕的历史悲剧,以及一个显赫家族为了弥补过错而付出的迟到的努力”。
回顾罗斯玛丽的一生,仿佛二十世纪上半叶特殊教育与精神治疗史的缩影。自那以来,抗忧郁症与抗精神病等药相继问世,精神病人走出疗养院,去机构化;书中的治疗观念,在今人看来已经匪夷所思。但一生没有走出疗养院的罗斯玛丽,仍然值得全世界人们思考,如何接纳与别人不一样的孩子,也启发社会对于身心障碍者乃至其他少数群体更为包容、关切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