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暴乱沦为战场?你真信了?看看真实的巴黎(组图)
最近几天,一篇关于法国“黄背心事件”的文章突然在朋友圈异军突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引起了广大吃瓜群众的注意,
在法国的、不在法国的,甚至根本不知道法国在哪的各路路人,都开始疯狂转发 :
一个标题,六个大写的感叹号,看得吃瓜路人惊心动魄、看得有亲戚朋友在巴黎的读者胆战心惊,
看完这篇文章,你大概觉得:欧洲大陆已经沦陷了、巴黎街头全是暴徒、巴黎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朝不保夕...
于是许多在巴黎生活的华人朋友圈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自己的微信上的未读消息比新年祝福还多,
爸爸妈妈、亲戚好友、甚至多年不联系的前女/男友都发来消息:怎么样?你在法国还安全吗?
形势之严峻,仿佛巴黎刚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欧洲菌今天一刷朋友圈发现:
巴黎的华人朋友们倒没有几个在转发黄背心事件最新进展的,全都是清一色的“各位亲戚朋友不用担心,我在巴黎很安全!”
于是看到国内的亲戚家人更着急了:出国在外有危险了也不敢让家人知道,怕家人担心;赶快回国吧。。
今天欧洲菌写这篇推送,是因为生活在欧洲的华人朋友们真的很需要一篇文章来告诉大家:
巴黎,真的不像你看到的朋友圈爆文里写的那样。
作为一个欧洲本地的资讯公众号,欧洲菌很早就开始报道“黄背心”事件了。
砸奢侈品橱窗、烧车、和警察发生冲突,这些事件发生了吗?当然发生了,我们此前也报道过;
但是这些朋友圈爆文的不道德之处在于:把短时间内发生的小范围骚动渲染成了一种巴黎乃至欧洲的长期状态,甚至捏造事实以获取读者的关注;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朋友圈爆文都造了什么谣:
1.欧洲多国暴乱
在这个澳洲公众号的描述里,欧洲已成一片焦土...
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瑞士纷纷发来黑人问号,我们岁月静好地在准备过圣诞呢,你说我们暴乱就暴乱啦?
2. 7万人上街烧商店、银行
7万这个数字是什么呢?是12月1日全法国参加黄马甲抗议行动的总人数。
真实的情况是,全法国共有7万人参加了抗议活动,其中大部分人都是想岁月静好地举个横幅,好让马克龙少收税的;有一部分暴乱分子借机挑事,打砸抢烧,
结果被媒体报道成了“七万人上街烧商店、抢银行”...
法国人:对不起,这个锅我不背。
3. 奢侈品店、银行被抢
这些媒体是这么报道的:
“Dior的玻璃明显不是中国制造,装备出的不够肉,暴徒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将玻璃锤碎,旋即抢走店内货架上的首饰和物品。”
“Kléber大街竖立着多家知名银行;在这条街上,只要是暴徒经过的地方便寸草不生,当然,也寸金不留。”
啥?暴动已经上升到抢奢侈品店、抢银行了?
但是,让我们仔细地看一看这些图片...
新闻中提到的Dior等多家奢侈品店的橱窗是被砸裂了,并没有完全碎掉;玻璃上连个窟窿都没有,歹徒又从哪里把手伸进去洗劫一空呢?
这个澳洲公众号小编又要说了:橱窗里都没有东西了,还不叫洗劫一空吗!
那是因为:橱窗里本来就没东西啊!
在法国,每一场抗议活动都要提前报备时间、地点、人数,黄马甲活动也是如此,
这些商家们早就经法国警方提醒,知道12月1号店铺门口会有抗议人群,早早地把橱窗里的东西都收好了...
还有所谓的抢劫银行,在欧洲生活的读者朋友们都看不下去了。
总结来说,巴黎是发生了抗议游行,但是那些说“巴黎已沦为人间地狱”的,你们真的了解这场游行吗?
俗话说得好,无图无真相!
下面让我们跟随着新欧洲前方小记者战法菌的脚步,去看一看现在的巴黎到底是什么样子:
既然其他媒体说巴黎已沦为“人间地狱”,我们就去12月1号斗争最激烈的“主战区”香街逛一逛吧!
来到香街尽头的凯旋门,车辆照常在通行;街边的长椅上坐着静静欣赏秋色的行人,
凯旋门依旧游人如织,晴空下的巴黎,许多人举起手机,想留下这一刻美好的回忆。
而那个被描述得血流遍地的香街,今天是这样一番景象...
战法菌看到:香榭丽舍大道、凯旋门、奥斯曼街区、玛黑区等地区,确实留下了一些暴乱的痕迹,
但法国人不紧不慢地做着善后、修复工作的地方,到处并没有什么凝滞的气氛,
对于法国人来说,黄马甲抗议活动只是一场抗议;抗议结束了,就该回归到悠闲的法式生活中来啦,
喂喂鸽子,
在露天咖啡馆喝一杯浓缩咖啡,畅谈上几个小时,
去商场逛逛,购置购置圣诞新品、看看布置精美的圣诞橱窗,
这才是巴黎人的生活常态啊!
就像战法菌报道的那样:
“法国总理菲利普已经宣布暂停原计划2019年1月1日实施的燃油税增长计划,政府算是在这次示威活动中作出了退让,
黄马甲运动还会不会重来,目前还是个未知数。但整个城市与其说漂浮着‘硝烟味’,不如说街头巷尾满是年味儿。”
看到这里,国内的朋友们应该明白了:我们在巴黎很安全,不是一句假话。
首先,在法国游行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上街拉着横幅开始喊的。在法国,每一场游行都要经过报备、审批,
比如12月1日的这场游行,政府一早就知悉了,所以才会有那么多防暴警察严阵以待,
游行抗议的时间、地点都是确定的,所以在巴黎的朋友绝不会走在街上莫名其妙就碰到打砸抢烧;知悉了游行的时间地点,然后注意避让,就不会有安全问题啦。
其次呢,暴乱不是巴黎的常态;
法兰西这个民族神奇的地方在于:该游行时游行,该工作的时工作。全世界的媒体都忙着报道周六法国的大动乱呢,结果人家法国人周一又开始淡定地上班了...
在国内,我们听到示威抗议就觉得事态已经非常严重,但对于法国人,游行抗议是常态,是写在他们血液里的基因,是他们表达意见的方式,
连小朋友都要举个牌子来抗议 “马克龙叔叔!糖果卖得太贵啦!”
当然啦,这不是说这次的黄马甲事件不严重:
事实上,在12月1日的这场抗议中,全法国有约7.5万人参加,133人受伤,412人被捕,378人被拘留;这是法国近些年来规模最大的抗议活动了;
但我们不要把短时间的暴乱看成巴黎生活的日常,不要低估法国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也不要妖魔化巴黎这座城市。
12月1日后,巴黎还是那个巴黎,还是有金色的落叶铺满圣日尔曼大道,
还是有阳光洒在卢森堡公园的水面上,
还是会有年轻的姑娘小伙子们,走在巴黎的碎石街道上,谈笑风生,
全世界各地的博主们,还是会踩着法国梧桐的落叶,在塞纳河边悠闲度过她们的秋日时光...
说到底,为什么这次失实的媒体报导引起了这么大的关注呢?
因为这些公众号爆文的作者抓住了读者们的一个痛点:喜欢看到激烈的冲突,喜欢非常态事物,冲突越激烈越好,事件越非常态越好。
欧洲菌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引发了许多读者的共鸣:许多媒体利用读者猎奇的心理,去操纵新闻、编造新闻,
(戳这里复习:威廉王子对镜头比中指?!媒体曝光的“真相”,可能超出你想象...)
这次的事件也是一样,部分媒体让你看到的,只是它想让你看到的“真相”。
你在报纸上看到的巴以冲突可能是这样的...
但其实,是一堆摄影师抓住整条街上唯一的抗议者在疯狂按快门;
类似于《法国沦陷!欧洲多国暴乱!巴黎成炼狱!Dior LV奢侈品店被疯狂打砸!7万人上街烧商店、银行!大使馆发布警告!》这样的公众号爆文警醒我们:
眼见不一定为实,现在的自媒体用半真半假的图文操作事实的能力,超出你的想象。
最后的最后,愿你也能和法国人一样,在这一切混乱之后,悠闲地坐在咖啡馆里喝一杯咖啡,然后继续投身到巴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开始新一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