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至黄山:中国“最美高铁”开通(组图)
12月24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三阳镇拍摄的杭黄高铁线路。新华社 图
被赞誉为“最美高铁”的杭黄高铁2018年年末开通。这条铁路两头连接杭州和黄山,沿线风景如画,一路要经过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以及坐落在这些河道边的大大小小的古城、村落。皖南小城绩溪也是其中一站。
绩溪龙川古镇内可以看到本地人生活的水街,徽派建筑精品龙川胡氏祠堂就位于这条水街上。 本文图均为张琳(除署名外)
山水逼出来的徽商
我第一次去绩溪时是三年前。当时在合肥坐上一列普通快车,一早八点多出发,在火车上百无聊赖了近六个小时,才到达皖南。不过是六月中旬,绩溪却出奇地闷热。民宿老板解释道,因为绩溪位于山谷小盆地,四周的群山像蒸笼一样,如果七八月来,只会更加炎热。
徽州被群山环绕。西边是黄山山脉,东北是一望无际的天目山,东南是皖浙两省之界的白际山,几座大山把徽州下辖的一府六县包了起来,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
这种“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的地形,注定了资源的匮乏。于是,徽州人被迫走出大山,到当时更富庶的苏杭讨生活。然而,这个“走”绝非易事。万山中的徽州,走陆路是最常见的。绩溪县伏岭镇有一条通往浙江省临安市的古道,穿越天目山,全长有数十公里,是当时徽州交通网络中最重要的一条。这条线路山高路远,石阶小路盘转于山谷间的峭壁上,稍有不慎,就会连人带货一起滑落下去。
太极湖村的村口,俨然是一副流动的青山水墨画。
这条古道如今已经是绩溪标志性的旅游资源。到绩溪后的第二天,我就用一整天的时间去探徽杭古道。乘坐乡间小巴前往伏岭镇鱼川村,这里是景区的徽杭古道起点。先是盘山小道,过江南第一关后,再行数公里是蓝天凹,蓝天凹有一片高山草甸,据说四五月份这里将开满高山杜鹃。按照当代人眼光来看,这是一条极度风景极佳的“华东第一徒步线路”,一路山水相依,周末两日便可完成穿越。
讨生活的徽州人却没有这般游山玩水的心情,徽州有首童谣: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首童谣刻画了一个徽州人的人生轨迹,十三四岁的时候,随身携带一个简单打点的行李,就离开了家门远走他乡。
徽州人出门的行李中必有三根绳索,从绩溪上庄村走出来的国学大师胡适曾对秘书解释这三根绳索的用处,出门后篮子坏了、扁担断了,都可以用绳索接起来,甚至“必要时还可以用绳上吊”。徽州人就这样怀着破釜沉舟的信念从家乡出发,踏出了称雄中国商界三百年的传奇。这些背井离乡的徽商,胡适称他们为“徽骆驼”,从明代前期成化、弘治年间开始,“徽骆驼”就沿着盘山的石阶道,从徽州走到杭州,继而转水路,在大江南北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寄命于商”成为了徽商的人生信条。
绩溪古孔灵汪家大院,有“江南第一家”的美誉
传遍四海的徽菜
居住在徽杭古道起点处的绩溪人似乎得地势之便利,尤其擅长经商,在江南一代商埠中有“无绩不成街”的说法。绩溪籍徽商中名气最大的,是晚清时期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绩溪县城里专门辟有一处作为胡雪岩纪念馆。胡雪岩出生在绩溪胡里村,8岁时丧父,给地主家放牛,13岁时机缘巧合下跟着一位徽商走出了大山。胡雪岩从倒尿工做起,能吃苦,擅动脑筋,此后生意越做越大,扩张到上海、北京等地,成为当时著名的大商人。
徽商经营的行当多是盐、典当、茶木,其次是谷物、棉布、丝绸、纸膜和瓷器等。来自一府六县的徽商,根据本地的物产,经营项目略有差别:婺源产茶,婺源籍的徽商多经营茶叶;歙县人多为盐商,现今扬州留下的园林,其主人的祖籍地有一部分是徽州;休宁人多是典当商,祁门、黟县两县的徽商主营布匹、杂货;而绩溪的徽商大多开饭馆,以餐饮业为主。
徽州独特的山地环境,物产丰富,绩溪人尤其擅长烹饪山珍野味,徽菜史专家邵之惠曾说,“千年古邑绩溪,是徽菜的发祥地。”绩溪籍徽商把餐馆开到了全国各地,从晚清到建国前,绩溪籍徽商在国内百余个县城、市镇开办有饭馆近500家,新中国建国后又开到缅甸眉苗县、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等海外各地。
远近闻名的臭鳜鱼。 网络 图
县城里有不少可以吃到徽菜的饭馆。汽车站附近的几排巷子里,都是当地人开的本地土菜小饭馆,门脸不大,价格公道,味道正宗,都是本地食客。有的小饭馆甚至没有菜单,选好菜后由老板根据当时的物料加工,老食客也很放心地把炒菜大权交给老板,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
徽菜多用盐,口感偏咸,特别喜欢腌制瓜果。到绩溪必点的一道名菜臭鳜鱼也与盐有关,以前江南的水产运至徽州山区时需要七八天的时间,为了防止鱼肉腐烂,就在鱼身洒上一层淡盐水,于是成就了这样特别的做法。臭鳜鱼闻着臭,却有着高级的腐鲜,最近这些年,绩溪又衍生出“干锅臭鳜鱼”、“汉堡臭鳜鱼”、“窖香鳜鱼”等新派做法。
山谷深处的精神世界
绩溪的县城位于山谷狭窄的盆地,由几条主街道构成,这样小的规模按照当今对城市的划分,大概要排到五六线城市。民国时期,现代意义的公路通车后,就少有人去一步步用腿翻山越岭了,绩溪也就慢慢回归平静。可是徽商缔造出来的商业帝国仍有很多旧迹可循。徽商重视家族传承,在外面经商赚了钱就回家建造房子、修祠堂,因此县境内100个村镇曾有祠堂189幢。太极湖村的章氏祠堂,木头散发出一种特别的岁月味道。距离太极湖村不远处的龙川胡氏宗祠、胡宗宪故居等,也是徽派建筑精品。
章氏宗祠
胡宗宪尚书府内一石牌,反映了建筑主人的生活哲学。
还有一座园林式的博物馆值得一看。很多人推崇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但少有人知道绩溪也有一座中式园林风格的绩溪博物馆。它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古朴清雅的氛围,与徽州文化契合度很高。博物馆馆藏文物虽没有那么丰富,但展陈却很有讲究,根据指引,可以不走回头路逛完整个博物馆,同时又看遍建筑中的小设计。除了绩溪博物馆外,县城里还有一座以周氏宗祠为依托的三雕博物馆。
不大的县城有两座独具匠心的博物馆,这种开启民智的眼界,大概是在物质繁盛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到达的境界。后来,我困在一个村落里找不到路,求助一个在门口闲坐精神矍铄的老大爷,大爷竟从衣服口袋里摸出来纸笔,用手把纸捋平,拔下笔套套在钢笔上,一丝不苟地把线路写了下来,字迹隽秀,笔道有力。或许繁华褪去后,精神层面的气质仍然刻在了当地人的骨子里。
三年前,南北向的合福高铁第一辆列车在我离开绩溪后的第二天驶入绩溪北站。2018年底,东西向的杭黄高铁也通过了绩溪,构建出了一个立体、通达的交通网络,它会像一个全新的生命力,让绩溪重回商业帝国,这个小城的命运再一次因道路而改变。
徽州人家供奉的各路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