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眼看过这个世界,他们却选择回到中国“真香”(组图)
一位学生提问:“中国目前鼓励中小民营企业提高活力,但是同时,去杠杆、环保限产等部分监管政策却对它们造成了伤害。请问您如何看待这种政策与导向之间的矛盾?”
张维为教授回答道:“我们最近在昆山做了一个小小的调研,也发现这样的问题。习近平主席这次民营企业座谈会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去杠杆的过程中,部分‘一刀切’的做法,严格讲就不够实事求是,这就要纠正。”
“这就是中国模式的特点之一:它不是十全十美,但是真的发现问题时,它会及时调整。”
这是东方卫视正在热播的新节目《这就是中国》录制现场出现的一幕,这样的场景贯穿了节目始终。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的张维为教授只在开场作一个演讲,剩余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问答。在场的观众都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向他提问。
张维为在节目录制现场
做一档真实直接的政论节目
为什么要做成对谈的形式?
来自观视频工作室,《这就是中国》的制片人叶青林告诉观察者网,作为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的初衷,就是从当下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切入,希望以更为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清楚中国制度、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文化的优势和先进性。
事实上,许多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正是被此吸引而来。
一位观众对观察者网说:“以前只知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但是对一些细节问题可能不会去了解。”她就读于上海大学法律系。
另一位年轻观众则谈得更多:“因为我是留学回来,我发现很多同学被国外媒体、研究影响得比较多,自然而然地就会倾向于western mind(西方思维)。”
“所以我觉得我们需要另外一个导向,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一直不够。我很喜欢‘中国模式’这一说法,但之前一直找不到这类知识。”
“就觉得张老师的观点特别能打动我。”
他现在在互联网公司做一个智慧零售项目,周六工作一天后下班,再用一个小时从嘉定赶到市中心的上海电视台,观察者网在录制现场采访了他。
“之前我也算对中国有一些误解,但是出国后,对国外和国内有了真实的体验。说实话,越来越领会到张老师那句有意思的话:一出国,就爱国。”
年轻观众在节目现场
这位海归后来用业余时间“刷完了许多与中国道路相关的视频”。
“我觉得中国有她自己的魅力。张维为老师也在NEXUS论坛上与西方学者辩论过。众所周知,近年来西方民主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到底有没有一种one-fit-all的模式,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我觉得是不太现实的。” 他最后说。
“把中国模式想透,实事求是,一定有很多东西可以说清楚”
这位海归的经历更像是一个缩影。在对外开放的大潮下,越来越多的新一代年轻人走出国门,亲身感受着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变化。中新网的一篇报道提及,2017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已经达到60.84万人,且多数前往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求学。
走过100多个国家的张维为教授就感慨:“到国外去,什么问题都会扑面而来。”
这些年轻人从小观看英美剧,熟练使用海淘转运,通过了雅思、托福等语言水平测试;在留学生涯中,他们会用自己的双眼看到中国以外的世界,甚至深度参与到当地人的生活、文化乃至政治活动之中。
然后,他们带着这些亲身见闻回到中国。他们真的知道世界是什么样子。
所以,“实事求是”,也许才是这些更加自信的年轻人真正需要的答案。
节目录制间隙的一次小范围的媒体采访中,有记者同行问张维为教授,既然90后更加自信,您有没有面对过一些比较尖锐、棘手的问题?
张维为教授回答:“因为我们真的是在做原创性的中国话语的研究,研究的结果要经得起最挑剔的质疑。所以我老说越尖锐越好。”
“九零后、九五后已经更加自信,所以我们真的要把中国理念、中国道路传播出去。中国崛起这么精彩的故事,我想把这后面的道理讲清楚。我认为真的已经到了这么一个时候,不能再回避任何问题了。”
张维为在观天下讲坛向观众分享观点
“实际上中国崛起的过程是很精彩的,可以采取积极一点的态度。如果你真的把中国模式想透,实事求是,一定有很多东西可以说清楚。”
“但需要一点勇气,需要一点魄力。”他说。
”最近上海的李强书记反复讲,上海应该成为一个新思想迸发的地方,这才符合上海今天领全国甚至世界之先的地位。去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就是靠一批人大胆探索出来的。”
面对多名记者,张维为教授最后说,“我们是要作一个尝试,希望能够被社会更多地接受,最终把中国话语变成一个生机勃勃的事业。”
《这就是中国》节目从1月7日开始,每周一21:30在东方卫视播出,目前第一集已播出完毕,播出当天,微博话题#这就是中国张维为#阅读量超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