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国宝出借日本 能否再掀中国大陆“武统”高潮(图)
日本东京博物馆近日将举办“书圣之后—颜真卿及其时代书法特展”,展出的文物中有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由台北故宫借出。该事件引起两岸网友的共同指责,台北故宫被认为是用文物在向日本谄媚。
之所以引发两岸网友共同的指责,主要集中于三方面。
争议与挞伐
第一,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平息网民愤怒,公开互相推卸责任。台湾立委柯志恩曾质疑此次国宝等级展品出借,“如此重要的国宝外借,到底是谁决定的?”,台北故宫在社交媒体上称2018年7月已发新闻稿,而其官网上并无相关稿件。台北故宫又表示,此事他们正在查,会再进一步说明。这意味着台北故宫文物出借上可能存在程序不正义的问题。
第二,文物的珍贵与脆弱性以及文物出借的相关规定。一般而言,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制定一些不得出境展览或是具体展览规格的文物。例如,中国大陆规定,元代以前的书画、丝作品都被禁止出国(境)展览。
大陆有专家指出,站在文物收藏和鉴赏的角度而言,“纸寿千年绢五百”这是收藏家都明白的。《祭侄文稿》和《自叙帖》皆为唐朝的作品,距今已逾千年,本身就属极脆弱、极易损的国宝,可谓展一次伤一次,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第三,尊严与气节的折损。《祭侄文稿》背后是悲壮的历史故事与雄迈的气节。
唐玄宗天宝14年(755年),安禄山起兵,河北24郡纷纷瓦解,仅颜真卿堂兄颜杲卿及其子颜季明守常山郡(今大陆河北省正定县西南),颜真卿守平原郡(今山东省陵县)。天宝15年(756年),安禄山围攻常山,执颜季明,藉逼颜杲卿降。颜杲卿不屈,大骂安禄山,颜季明被杀。颜杲卿后被处死。颜氏一门三十余口被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颜真卿命人至河北寻得颜季明头颅,挥泪写下《祭侄文稿》一文,23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234字。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被网友质疑,“《祭侄文稿》已经不只是一件书法作品,它不仅记录了一代宗师的一生,也记录了盛唐的毁灭。颜家满门忠烈,被叛军碎尸万段,留下这么个遗迹。这种东西是可以借到海外展出做政治献媚的吗?”
此外,文物外借发生损坏的事情,此前就有不少先例存在。2017年底,中国一批兵马俑在美国富兰克林(Franklin de Philadelphie)科学博物馆参展期间,美国一名24岁青年溜进已经闭馆的富兰克林学会博物馆,折断了陈列在展厅里的一个秦始皇兵俑的手指,并将其藏在自己的衣兜里偷走。美国联邦调查局最后拿回被盗走的中国文物,但损坏已经造成。
故宫沦为“人质”
实际上,台北故宫文物卷入政治纷争已经不是新鲜的事情。2018年9月,台北故宫热门国宝“翠玉白菜”出借给台中市举办花卉博览会时就引发国宝安全、运输、政治选举考虑等疑虑。
而刚刚卸任的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陈其南也被指对故宫多次进行政治操弄。故宫北院(台北故宫)此前的消息指出预计在2020年起闭馆整建3年,馆藏文物则会迁至位于嘉义县的故宫南院展览。然而根据故宫内部消息,所谓的《故宫新计划》毫无章法,更有研究员指出,终极计划就是借着书画器物南下,让北院只留图书文献,并改名为东方图书馆,而中国文物则以符合南院“台湾是东亚地中海中心"主旨,成为东亚史的一部分。
台北故宫作为台湾最具规模的博物馆,典藏近70万件册的艺术品和文物,大部分是原先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和国立北平图书馆等机构所藏来自紫禁城、盛京行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处皇家旧藏;另有部分是编列预算购置,接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归还文物,以及透过各界捐赠和征集而来。它不仅是古代中国艺术史与汉学的研究机构,也是两岸文化联结的象征。
其实,陈其南刚就任时就提出“故宫台湾化、故宫土著化”,更形容台北故宫是北京故宫的“飞地”,故宫无法逃开政治化的影子,被政治绑架,沦为意识形态考虑的文化交流。
他自己的言论行为本身就充满着矛盾,借着文物保护和文化交流的外衣进行“去中国化”的操作。在上任时他亦曾表示,自己虽主张“台独”,但他很尊崇中华文物,中华文物既然在台湾,台湾就有责任维护,并加以发扬。
陈其南随后的行为,却对文化保护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文物背后的文化情结
台北故宫,已被卷入意识形式的斗争,与台湾社会目前的政治形势有着一定的关联。不少政治评论人指出,台湾政客为了操弄选举的对立情绪、为了坚守“去中”的意识形态,不惜绑架故宫,让故宫成为政治意识形态的禁脔,这也注定未来台北故宫无法安安静静做个本分的故宫。
亦有台湾本地支持统一的人士表示,“台独”霸占故宫文物却没有真心爱护,将文物当做摇尾乞怜的政治资本;而支持民进党的台湾民众针对故宫的这次行为,同样进行了谴责。
实际上,本次文物外借之所以引发两岸愤怒,在于文物本身的珍贵价值以及背后的气节,更在于台湾目前的政治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