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乳房:30位女性面对镜头谈自己的身体(视频/组图)
每天一条独家原创视频
《寻找乳房》是一部女性题材的纪录片,
影片采访了30个不同身份的女性,
并跟拍了其中4位女性,
来探讨女性的身体:
乳房、发育、怀孕、生产、衰老……
《寻找乳房》部分受访女性
“女性从小就会碰到美丑、形象的问题,
都跟身体有关,
但我们的教育,却很少真正面对这些事。”
导演陈芯宜,来自中国台湾,
她的上一部作品《行者》,历时10年完成,
并获得第51届台北金马最佳纪录片奖提名。
这部影片,是关于寻找自我的基本课题,
她想用群像的方式,
探讨女性对身体的认识、关于身体的私密经验。
自述 陈芯宜 编辑 张锐嘉
《寻找乳房》部分受访女性
我是陈芯宜,纪录片《寻找乳房》的导演、编剧和剪辑。影片讲述了一个女性借由身体,寻找自我的故事。
乳房是女性很重要的性别象征,又是哺乳下一代的“工具”。在整个历史中,男性和女性都在争夺乳房的发言权。
乳房长成什么样子才是美的?我要不要穿胸罩?它应该怎样被对待?……
陈芯宜制作的动画
其实《寻找乳房》一开始,是我大学写的一个动画剧本,讲一个女人早上醒来发现自己的乳房不见了。因此她的先生、她的邻居完全不认识她了,她只好被迫到外面寻找她的乳房。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很多跟乳房有关的趣事,比如有人卖乳房啊,她遇到了各种各样形态的乳房等等......
这个剧本天马行空,但表达了女性乳房和身体的争议性和重要性。但这个动画剧本没能被做成电影。
《寻找乳房》素材:各种图像中的女性身体
2015年我开始筹备纪录片《寻找乳房》,2017年正式开拍,以群像的方式,采访了30个不同阶层、身份的女性,并跟拍其中四位女性的生活。
在每个人短短3、4个小时的采访中,她们把人生里面关于身体最私密的事情,都告诉我了:月经、怀孕、生产、病痛、衰老……
30位女性对自己身体的意识
“我其实很希望我男性化,但我有一个D罩杯的胸部。跑步的时候看到它在摇晃,我其实不开心。我很不喜欢胸罩,很不喜欢钢圈,我到底要不要穿它呢?”
“大学之后,去法国尼斯念书,第一次去海滩,我那时候已经是成年女子了,发现可以上空(赤裸上身),我高兴死了。我没有任何别扭,把衣服脱掉,就开始在海滩上面跑。”
“我在高中以前都希望自己出生就是男生,我还去刮胡子,想去上男生厕所。我不喜欢自己有胸部这个事情。”
“我还蛮早就开始知道怎样自己取悦自己的身体。”
“小时候上课会放那种很复古的录影带,画质都很糟糕的那种。比如有一个铁床,一男一女在性交这样子。高潮的时候就拍一个特写,女生的手就会抓很紧。’啊,原来那个就是高潮啊’。然后,老师会让我们回家去看自己的器官长什么样子。”
“每次月经来的时候,都很想把卵巢拿掉,但一想到没有卵巢就会变老,就觉得好吧,算了,就面对现实好了。”
“产妇外面变得不一样了,里面也变得不一样了,比如产后漏尿。这些话题女性也不会讲出来因为太尴尬了,就自己处理掉。骨盆里的肌肉薄,很容易松弛,很难完全恢复。每个女人生完孩子之后都有小秘密,比如痔疮。自己在默默地面对。”
访谈对象 前酒店工作者
半个性工作者的身体意识
影片中有一个女生她称自己为半个性工作者,她之前在台湾的酒店(有小姐陪酒的营业场所)工作,现在已经不做了。
她母亲给她的教育,是说“女人美丽是不好的,你必须要靠头脑,不要管你的外在,你就是好好念书”,这反而给她一种规训和压迫,所以她特别想要冲破。
“谁不需要身体这个工具?它承载了你的思想和一切的情感,它没有比较低贱。我可以很骄傲地说,身体和思想是同等重要的。”
访谈对象 汪绮
胖体女性的情欲,和享受性爱的权利
汪绮是一位比较胖的女性。她有很多份工作,网络主播、裸体模特、话剧演员......她从小到大都在跟外界异样的眼光做抗争、捍卫胖子的权利。
汪绮在网络直播
有很多网民会尖锐地评论她的体重和体态:“你这么胖你妈知道吗?”
接触她之前,我没有想过胖体的情欲这件事。采访中她说:“不是只有标准体型的俊男美女,才可以享受性爱。为什么胖的人不能有情欲,不能拥有享受性爱的权利?”
汪绮做裸体模特
我反而觉得她像一个女神的角色,比如她在做裸体模特的时候,她的姿态、下巴自信地抬高,有种“我不怕大家眼光,我存在在这里”的感觉,特别明确。
但前一阵子,汪绮去做了缩胃手术,瘦了二三十斤。她把自己比喻成蝴蝶,“蝴蝶有翅膀是为了飞,而不是用来被做成标本。那些请我去瘦的人都是想把我做成标本,我不为别人而活。如果有一天我瘦下来了,那是因为我想飞,我想做一些胖子做不到的事情。”
然而瘦下去的她,又要面对社会的另一种眼光:你还能为胖体代言吗?你还能继续做这些事吗?
访谈对象 盲人按摩师
从事盲人按摩的女性,“我的身体像牛”
影片还采访了一位视障的女性,在盲人按摩店工作。她每天接触不同人的身体,当问到她把自己的身体比喻成什么的时候,她说:“我觉得我是牛,因为我先生就说我像牛,很能干,牵到北京也是头牛。”
她的思想相对传统。“我是谁”这个问题,似乎不曾存在于她的生命当中,也许是认命,接受了自己看不见的事实。
《寻找乳房》素材,盲人按摩画面
按摩是跟身体直接相关的行业。因为看不见,她尽力用手感受客人的身体。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她扶着墙壁,走到每一张床位上整理床单、铺好床后才拄着盲杖离开。
车来车往,她独自打车隐没在都市......这也是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影片结尾出现几位女性的生活纪实,有点像是我对女性整体状态的理解。
《寻找乳房》中怀孕妈妈的B超
怀孕的女性,不是承载宝宝的工具
片中我跟拍了两位怀孕的妈妈,并记录了其中一位在家生产的全过程。
这个妈妈叫宜君,是一位医疗线的记者。她是一个自我意识非常强的妈妈。怀孕的过程一直困扰她,因为身边人都把她当作承载宝宝的工具,而忽略了她也是一个人的存在:大女儿一直摸她的肚子,时常爬到上面玩,她的肚子好像变成了女儿的玩具。
有天晚上当她丈夫的手碰到她的肚子时,一个无意识的动作,她突然哭了:“啊,肚子是我自己的啊。”
这个细节,也挑战了我很多想法:女性进入家庭以后、怀孕以后,她的“自己”在哪里?
宜君在丈夫的陪伴下在家生产,产后把宝宝抱在怀里
经历过第一胎的过度医疗后,宜君她决定第二胎在家里医疗生产。
很幸运,生产的那天我们在场,所以拍到了孩子落地的那一瞬间。我自己没有生小孩、没有怀孕过,看到一个生命就这样被生下来,那一刻很奇妙,很难用言语形容。这不仅仅是一个生产的过程了,更像是一个迎接新生命到来的仪式。
宜君的孩子出生后,在妈妈的胸口
看到宝宝生下来,抱到妈妈胸口的时候,原来他真的会自己去寻找妈妈的乳房。
《寻找乳房》中宜君访谈
宜君在采访中说,现在人对于孕妇好像有两个流派,一派是鼓吹恢复很完美的妈妈,但跟现实有些遥远;另一派就是松松垮垮的孕妇,说这是岁月的痕迹。
看完之后她好像有点分裂,压力很大。“为什么同样生产,别的妈妈那么漂亮,我怎么输了。但我现在自己也不怎么在意了,反正自己喜欢就好。我想从身体开始,多照顾它一点,恢复以前健康的感觉。这样我会比较有主导性,人生中有些东西是只跟我有关的。”
访谈对象 一位妈妈
生产后,她把胎盘煮着吃,像一个仪式
另一位怀孕的妈妈,谈到生产时说:“我常常觉得在医院的生产流程,好像一头母猪哦。推进产室之后你也不要问,就先来剃毛,全部都是标准作业流程。我想说产妇也是人诶,从来没有想过我们的感受。”
孩子要出生的时候,她先生都还没到。她实在疼得不行了,跟护士说要翻一个身,宝宝的头就出来了。
孩子的爸爸在医院拓印胎盘
我们摄制组赶到医院时,小孩已经出来了,正好看到她先生把胎盘保留下来,做了一个拓印。胎盘直接印在宣纸上,蛮漂亮,像孕育生命一棵树,挂在那里。
那也是我这辈子第一次看到胎盘长什么样。
妈妈从冰箱里拿出冰冻保存的胎盘
后来这个妈妈把胎盘带回家冻起来,全家一起把胎盘煮着吃、炒菜吃。“感谢你照顾我们宝宝9个月”,妈妈边清洗冷冻的胎盘边说,“很多产妇也会把胎盘干燥处理,之后用烤箱烤着吃,可以缓解产后忧郁。”
把孕育生命的胎盘煮来吃,我觉得那像一个仪式。生产是一个仪式,然后把仪式的过程扩展到家里。
导演陈芯宜
我今年44岁,没怀孕过也没有生孩子,但我把能量都转化到作品上。
2015年开始筹备《寻找乳房》这个片子时,我40岁,当时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我发现自己拿摄影机的对焦距离变远了,扛机器的手臂也开始有小毛病......
年纪越来越大,会特别意识到身体的存在,因为它开始不管用了,它开始经常保养了,它开始有各种职业病了。好像过了一个时间点,身体一直提醒你,你必须要重新认识你这个身体。
陈芯宜拍摄花絮照
起初这部片子我对准的是我自己,我想用自述的形式完成一部关于身体的纪录片。但那段时间我因为工作身体消耗太大,而放弃。最终决定用群像的方式,来进行探讨。
我们在5、6天内完成了这30位女性的采访。采访都是在一个施工大楼中进行的,以前是一个老旅馆,正在拆迁。采访背景是斑驳的灰墙,很有质感,也细腻。
当时一天最多做了6个采访,我当下强烈地觉得自己像个心理理疗师。比如本来我只想问关于月经这一件事,但后来发现大家要倾吐的东西太多,越说越多,哪怕是不愿意跟别人提起的过去都告诉我了。
我设定的问题里从没提到跟母亲的关系,但每个受访者都会提到自己的母亲、讲母亲带给自己的影响。
《寻找乳房》素材:街上随处可见的女性身体广告牌
我为什么会对女性议题感兴趣?
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女性。身为女性从小被教育如何做、如何站、如何走路,你要怎样打扮你的仪容,你要怎样符合一个女性形象,不管这个形象是他是一个温柔的女性,或者是进步女性,或者职场的女性……
美丑的问题、形象的问题,所有事情其实都跟身体相关。但是我们教育过程里面,却很少真正面对这些事情;生活里,女性对身体的认识、关于身体的私密经验,也很少被拿出来讨论。
所以,我们用群像方式,在公众的面前去谈论这件事情,让更多人看到并且愿意去谈论,是这部片,很重要一个目的。
入围金马奖最佳纪录片《行者》海报
我不是电影科班出身,本来在辅仁大学念的广告专业,从大学就开始在台湾导演黄明川的工作室实习,关于拍片的一切都是在那里养成的。
2014年的《行者》,入围了第51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记录台湾一位重要的编舞家林丽珍,跟拍了十年。那个时候我想要找,到底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为什么要创作?
《寻找乳房》里面,是关于寻找自我的基本课题:自我身体处在社会,该用什么面貌面对大家?
刚完成的纪录片《大帐篷——想象力的避难所》,从开拍到完成也有十年之久,那里面我在找:你做艺术、做创作,到底要做什么?
我觉得人生有太多想不明白的事情了,我通过拍片,来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