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丹在节目中骂儿子巴图是废物:一句话可以把人毁到什么地步(组图)
最近,重温了一遍《少年说》。其中有一期,一个女孩对妈妈的「控诉」,引起了我的共鸣。
这个初一的女孩叫袁璟颐,她站在天台对妈妈吐槽:
「你能不能别总是拿我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你为什么不看一下?」
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正是自己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一、全校第一、全联盟第一的学霸闺蜜。
结果她的妈妈解释说:「你的性格需要打击,要不你会飘。」
当女孩冷静下来对妈妈说:「我的性格不适合用激将法打击」。
女孩的妈妈,却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说道:
「当你很强的时候,我觉得我要拍一下你;而你很弱的时候,我要推你一把。」
女儿对妈妈的「控诉」,并没有改变妈妈的想法,只能哭着走下台。
看完视频,我很心疼,想起自己小时候,妈妈对我说的最多的就是:「你看XX多懂事」、「 就你这样,长大了能有什么出息」……
很多中国父母,总是将「我为了你好」挂在嘴边,认为打击式教育才能推动孩子的成长。
却不知道这样教育的漏洞有多大,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甚至有些伤害,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打击式教育:只有打击,没有教育
前段时间,宋丹丹和巴图一起参加某档综艺节目。在节目中,宋丹丹对儿子是各种嫌弃,全程吐槽。
看到别人的孩子为大家做早餐,宋丹丹说:「我生了一个废物,啥都不会干,你看看人家。
当巴图为她手忙脚乱生火煮鸡蛋时,她却一边奚落儿子笨手笨脚,一边埋怨儿子扬起的烟灰弄脏了自己的脸。
她还将巴图小时候的糗事当笑料逗大家开心,看到巴图脚指发炎了,竟然说:「不会是你自己啃的吧?你小时候就喜欢自己啃脚。」丝毫不顾巴图的面子。
在节目中巴图羞得一脸通红,急忙躲到鸡窝去「避难」。
就连现场的何炅看不下去了,忍不住替巴图打抱不平:
巴图已经带着男人的尊严去垒鸡窝了,你却让他表演啃脚?!
其实,宋丹丹只是典型中国家长的代表。比起外国家长的鼓励式教育,中国的家长似乎更倾向于「打压式教育」和「挫折式教育」。
他们几乎不会给予孩子赞扬和肯定,取而代之的是取笑、挖苦、打击,还美其名曰「激将法」。
在他们看来,这种打击式教育是「为了孩子好,怕他骄傲」、「激励孩子,变得更好」。
然而,他们不知道自己随口说的话,很可能变成一把利剑,深深的扎在孩子的心中。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kids曾发布过这样一则海报,来警示家长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
一个孩子拿着26分的考试卷。他眼角下垂,神情紧张,看起来十分害怕的样子。
身上刻的,是父母对他说的话:
「你脑子让猪吃了吗?」
「考成这样,还有脸回家?」
孩子不小心弄碎了花瓶,低着头,不知所措。
然后父母难听的话语,如往日一般,席卷而来:
「天天毛手毛脚,你上辈子是闯祸精啊?」
「家里有你,真倒大霉了!」
还有一个小孩抱着足球回家,他刚刚踢了一场超有趣的足球赛。
还没来得及跟父母分享喜悦,就开始被嫌弃:
「没见过这么脏的孩子。」
「你是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
海报的制作人,把每一句话深深刻在了孩子身上,就像伤疤一样。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怎么面对父母的打击式教育?
有一个高票答案获得了很多网友的赞同:
不存在打击式教育,打击就是打击,打击的目的可能包含了教育,但更多地体现出对子女的否定。
要知道,孩子处于少不更事的年纪,父母就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他们说的话就是真理。
父母对孩子日积月累的打击,只会让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否定自己,只会伤透孩子的心。
你的言语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我们这一代人,大多都是在打击教育和棍棒教育下长大的,对于下一代,我们的教育理念很难转变。而且很多家长在打击孩子的时候,可能是无意识的。
但是这些家长认为无关紧要的、不经意的一些话语,对孩子造成的「杀伤力」却是毁灭性的。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曾发起过一个调查,发现一些青少年之所以会走上犯罪道路,与他们童年时父母的教育方式密不可分。
调查组找到六个在沈阳看守所服刑的少年罪犯,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结果几个16岁的男孩,提到当年父母对待自己的情景,都泣不成声。
有个孩子说12岁时,爸妈就分开了。明明不是他的错,母亲却经常骂他,让他去死。
最常听的一句话是,说自己没用,是废物。
他说母亲从来都没夸过自己,骂他最多的,就是猪脑子、猪脑子、猪脑子。
说着,孩子痛苦地用手拍了拍脑袋,自言自语:「好像的确如此」。
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父母如果对孩子嘲弄辱骂说一些气话,会使孩子形成消极的负面人格。
最普遍的,就是产生自卑、内向、忧郁的心理,害怕与人相处。
陈乔恩做客《非常静距离》时,自曝语言暴力对自己的伤害。
她在自传《乔见没》里提到过,小时候妈妈非常忙,不仅要养三个孩子,还要处理繁琐的家务。而如此忙碌的陈妈妈,对小乔恩的管教,是严格的——严格到直接打。
她说,被妈妈打还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是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踩到一个地雷,妈妈的谩骂就会随之而来。
她害怕听到妈妈上楼的声音,她把这种声音形容为「好像魔鬼的声音一样」。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她没有朋友,性格孤僻,缺乏安全感。只有待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内心才会觉得安全。
而且因为妈妈的否定,陈乔恩小时候很自卑,还因为自闭转了学,却又没办法适应新环境,成绩也变差,导致没人跟她做朋友,总之就是恶性循环。
直到做演员之后,她因为极度缺乏自信,鲜少参加聚会,更因为性格不讨喜,得罪了不少人。
几米说: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
童年时留下的阴影,会烙上毕生都难以抹去的疤痕。在孩子的眼里,父母着急之时的情绪发泄,虽然无意、无心却依然是难忘的痛苦和伤害。
你的语言暴力,可能会毁掉孩子的未来。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从好好说话开始
教育家蔡元培曾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到: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想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说法的语气和方式。
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对待孩子的成绩问题方面,就显得十分的「宽容」。
有一天,次女梁思庄因考试只得了十六名而沮丧,梁启超却安慰女儿:
「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已经很厉害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需努力便好了。」
没有居高临下,没有打骂责罚,只是鼓励,只是信任,只是尊重。在如此良好家风的熏陶下,梁启超的九个子女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很多时候,父母爱孩子,所以希望他变得更好,常常以近乎严苛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却常常无意间伤害了孩子。
作为家长,我们不仅要帮助孩子成才,更重要的是成人。
我们要看到孩子的特点和优点,帮助他建立一个健全的人格和积极自信的人生态度。
那么,如果不能批评和打击,我们应该怎么教育孩子呢?
1. 正确的向孩子表达情绪
相信大多数父母在劳累了一天过后往往心情都不会很好,特别是在面对熊孩子「作妖」的时候,更是分分钟想要爆炸。
但是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做的就是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可以跟孩子说「妈妈现在心情很不好,能不能先离我远点一点」等等,向孩子正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情绪。
2. 接纳孩子的不足
很多家长在亲戚朋友聚会时,都会忍不住在孩子面前跟他人抱怨自己的孩子有多么的愚蠢,完全没把孩子当做一个平等的独立个体对待。
但其实孩子有自己的感受,也有自己的自尊心,他们在很多事上仍然处于学习状态,因此我们家长就需要能够真正的平等对待孩子,接纳孩子的不足。
3.多赞美孩子
其实养孩子不仅仅是让他磕不着、碰不着这么简单。家长还需要顺应孩子成长的阶段,多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且加以鼓励。这要比家长一味的「阻止」和「打击」更有效。
电影《伯德小姐》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妈妈,我有时只是希望你能喜欢我。」
「亲爱的,我当然爱你。」
「不,我是问你,你喜欢我吗?」
「我只是希望你能够成为最好的那个你。」
「可如果这已经是最好的我呢?」
每个孩子,都像电影中的女孩一样,渴望父母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自己。
所以如果你真的希望孩子坚强,那么请你耐心的接纳孩子、爱孩子,因为这份爱和这份接纳会成为他人生路上最大的作战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