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小时被千人围观,这个作妖成瘾的网红做了什么?(组图)
当代网红为了博人眼球而做出的种种举动我们看多了,但你未必知道,20世纪最大的网红——
“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她就是靠“作死”红遍整个世界的。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1946年出生于南斯拉夫,在父母军事化的严苛教育下长大,这也让她形成了以叛逆和对抗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的性格。
阿布拉莫维奇从70年代开始以大胆、辛辣,极具创意的行为艺术,向人们展现了对童年压抑、强权压迫、人与人之间共生关系的呐喊和抗争。
她用自己的身体完成了一部又一部奇幻、颠覆思维和打破常规的作品,除了获得奇幻的视觉体验外,更在观众们内心留下震荡,引发海啸般的思考。
“行为艺术之母”
的传奇人生
作为艺术界少有的女性,她从70年代开始行为艺术的创作,一直坚持到现在,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行为艺术家之一。如今已经73岁高龄的阿布拉莫维奇,依旧活跃在艺术界,像一把熊熊燃烧的,持续发出光和热的焰火。
阿布拉莫维奇的创作主要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主题是:玩儿自己。
阿布拉莫维奇刚出道时候的表演极具对抗性,她以最大胆也最叛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世俗的抗争,这个阶段最著名的莫过于《节奏》系列。
尤其是《节奏0》的系列终章里,她立下了6个小时内任由观众处置的大胆规定。
借由行为艺术向外勘察世人,也向内探寻自己的灵魂。
以最出格的形式表达最深刻的呐喊,说起开脑洞玩儿自己,阿布拉莫维奇什么时候输过?
创意之新颖,花样之繁多,在当时保守的西方也绝对算得上惊世骇俗了。
现在的网红换着法子作妖,但要论有新意,这还得向网红鼻祖·阿布拉莫维奇多学习。
第二阶段:找个男朋友一起玩儿。
阿布拉莫维奇曾说过:“一个艺术家不应该爱上另一个艺术家”。
但事实上,她和同是艺术家的乌雷相恋的12年里,彼此惺惺相惜,疯狂又灼热的爱情,成为她旺盛的灵感源泉,给世人留下了极其震撼的艺术作品。
这对灵魂伴侣共同创作了一系列作品,集中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共生关系:
1977年《时间中的关系》
在表演《时间中的关系》时,阿布拉莫维奇和乌雷的头发紧紧地绞在一起,背对背安静地坐着,整整17个小时里保持着同样的姿势。
阿布拉莫维奇的表演不由得让人想起,情侣间如胶似漆是本能,但假如两人的关系被紧紧绑在一起,不留一丝个人空间,又能维持得了多久呢?
1978年《吸呼》
两人嘴对嘴紧靠在一起,嘴巴吸入对方呼出的气体,17分钟后两人身体内充满了对方呼出的二氧化碳,再也坚持不住倒地昏迷。
这一次大开脑洞的展示想要表达的,是在毫无缝隙的共生关系中,两个人互相汲取对方生命力的过程,越追求亲密无间,越容易陷入幻灭。
阿布拉莫维奇每一次独辟蹊径的展示,都深刻地震撼了围观的观众。
1980年《潜能》
在《潜能》这一部作品里,乌雷单手握一把淬毒的弓箭,直指阿布拉莫维奇心脏,阿布拉莫维奇握着弓箭另一边,两个人神情专注地凝望彼此。
乌雷身体后仰,仅靠双脚固定,在这种极其不稳定的状态下,只要2人稍有松懈,毒箭就会离弦射入阿布拉莫维奇心脏,伴随着心脏激烈跳动的声音,整场表演维持了4分10秒。
这种将自己的性命交付对方手中,如此惊世骇俗的表演,要基于双方之间多么厚重的信任才做得到?
阿布拉莫维奇和乌雷这段旷世绝恋整整维系了12年,作为世人眼中天造地设的一对CP,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彼此。
但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出于“艺术观念和生活上的分歧”,两人在1988年还是决定和平分手。在分手之前,这对神仙眷侣合作完成了最后一个作品:
1988年《情人·长城》
两人的分手也极具仪式感,他们花了3个月在中国长城上完成了这个作品。
阿布拉莫维奇从山海关出发,沿着长城自东向西走;而乌雷则在戈壁滩的嘉峪关开始,自西向东行走。全程超过4000公里,历时90天,两人最后在长城中途汇合,彼此拥抱后挥手道别。
自此阿布拉莫维奇恢复单身,正式进入第三个创作阶段。
2010年的《The Artistis Present》(艺术家在场)的展览中,64岁的阿布拉莫维奇坐在木椅上总计两个半月,736小时30分钟,一共接受了1500多个陌生人的对视挑战,甚至连Lady gaga等明星也慕名而来。
这场安静的表演里,阿布拉莫维奇穿着相似的拖地长裙,脸色苍白但神情平静毫无波澜,她前面的座位人来人往,人换了一拨又一拨,但她的凝视始终不为所动。
在这场静默的相互对视中,有的人做出夸张举动试图引起她的情绪波动;有的人因为她虔诚而无畏的眼神满含热泪,而阿布拉莫维奇像一座雕塑一般,长久地坐在那里。
直到分手的22年后,乌雷重新走进展览大厅,在她的面前坐下。
阿布拉莫维奇的表情终于有了波澜,为了曾经相互依偎的爱侣潸然泪下。
这对曾经被世人所艳羡的情侣终于和解。
不是在展现艺术
她就是艺术本身
大概在和乌雷的12年爱情长跑中得到足够多的温馨和爱,阿布拉莫维奇内心那个不服输想要以激烈方式证明自己的小孩得到善待。
她整个人开始变得柔和起来,作品的内核也从“见自己”成长到“见众生”。
“旧我”脱皮褪去,“新我”才能重获新生。
阿布拉莫维奇在坚持行为艺术的道路上,她曾经说过:“世上有各种各样的力量,而我一样都不喜欢,它们都暗示着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控制。让我感到惬意的唯一力量应该是自主的能量。”
她以自己的灵感作墨,身体为布,一己之身反抗压迫。
从剧烈的个人激荡,到和伴侣一起探寻窒息的共生关系,回归独身后与世界握手言和,这展现了阿布拉莫维奇个人得到成长,思维方式日臻成熟的过程。
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被他人的成见所规限:“纹身的不是什么好人”、“沉默寡言都难以成功”、“25岁是衰老的开始”、“女人不结婚就是不负责任”……
有人在束缚下日渐沉默,慢慢屈服,而有些人则用行动做出抗争。不仅拒绝将现有的世俗规章套在自己身上,更要用夺人眼球的方式挑战它、打碎它。
行为艺术看似哗众取巧,天马行空,本质上却是蓬勃生命力的展现。
行为艺术是什么?
是永不设限。
我们这一代人,缺乏的从来不是财富和物质,而是对世界的好奇心、对生命力的释放:
所有的颠覆和创意都来自内心的渴望和驱动,一本正经、循规蹈矩只能永远拾人牙慧、落入俗套。一旦陷入贫乏琐屑的庸常生活,就容易沦为麻木的大多数。
别让其他人来告诉你什么应不应该,我们需要时常提醒自己:打破刻板印象和约定俗成,脱离循规蹈矩,让改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