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被指变形持续发酵 揭其背后的隐喻(组图)
围绕着中国的世纪工程——三峡大坝移动的争论最近愈演愈烈,无论是中国官方的辟谣亦或者来自专业人士的“权威认证”都无法消除民众的忧虑和质疑。
事情的起因源于一组卫星图片。据称日本地质专家的Hayashi对三峡大坝历年图像进行比对,声称通过分析发现“三峡大坝严重变形,处于极其危险状态”。在视频中,这位专家拿出三峡大坝2009年3月和2018年2月的卫星图片进行比较,指出三峡大坝原本是一条直线,但从后者卫星图像上可以看出,坝体2018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形。并且他进一步通过一系列相关的照片,认为明坝体的确发生了位置变化,水平位移大约40米。
与此同时,三峡大瀑布发出通知称因上游建设施工进入截流阶段导致瀑布断流,景区从7月6日起停业至7月13日,期间将暂停接待游客。此消息值此时机发布,更加剧了围观者的质疑。事实上,这个景区离大坝有58公里,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但“大坝变形”的消息还是在中国国内外社交媒体微信、微博、推特得到广泛的传播。对于外界的质疑,中国的官媒以及相关部门都对于三峡大坝变形的消息以及对“坝体变形处于弹性状态”进行了解释:大坝主要受水位和温度影响呈周期性变化,一般每年冬季向下游位移,夏季向上游位移;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分布与坝高相关,表现为河床中间大,两岸逐渐减小。这种位移符合重力坝变形规律,坝体变形处于弹性状态,各项指标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的水利工程专家菲延(Dr. Herbert Feyen)博士看来,相关视频制作的非常“外行”。最关键的是视频中三峡大坝卫星照片的拍摄角度为斜角,而不是水利工程专业领域更具专业性的垂直航拍。在斜角拍摄的情况下,完全无法精准判断大坝的变形或位移状况。至此,可以说所谓的日本地质专家在相关视频中使用的方法完全谈不上科学严谨。
法新社援引一位曾在三峡大坝工作的刘姓工程师的话说, “我参与了大坝主体建设的管理”,“谷歌卫星照片似乎显示,变形非常厉害。这可能是照片出现了问题。”公众的质疑源于对政府缺乏信任。
从大禹治水到今天的现代大坝,大坝在中国是一个传奇的存在,它象征着绝对的安全和绝对的灾难,民众需要时刻的注视。
注视的背后是不信任。
流亡海外的时任《人民日报》评论员吴国光在《长江,长江, 三峡工程论争》书中称,在中国,一切问题无不带有或浓或淡的政治色彩,重大问题尤其不可能不被视为政治问题……不受约束的政治权力,在三峡问题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中始终是一个有形无形的决定力量,完全扭曲甚至扼杀一切科学探讨与论争,画地为牢把一个拨动国人心弦的问题变成一个人人宁愿三缄其口的禁区。
谷歌卫星地图是一种注视,百度和高德是另一种,后来官方祭出军用卫星的图片,则是一种“权威的注视”,这也表明这一次的争论到此为止了。大坝就是一种有关“控制”的哲学,不仅要控制上游的水,也要控制人们的想法。
在“注视”和“遮挡”之间,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捉迷藏游戏”。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大坝是神秘的,它就一定是“不清晰”的,需要想象和解释去填充。从这种意义上说,大坝并不是仅仅建立在钢筋混凝土,还建立在公共安全的信心上。所以,它是人心,是政治。